東北網6月10日訊 題:一次終生銘記的災區之行——雙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隊長夏尊軍赴川賑災經歷
5月21日,一支運糧車隊從哈市出發,目的地是4000公裡外的四川地震災區。前導車裡的三名民警,分別是雙城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大隊長夏尊軍、交警王勝利和巡警王勝專。
5月29日,歷盡4000公裡艱苦行程、圓滿完成運輸任務的夏尊軍回到雙城,他向記者講述了赴川賑災的親身經歷……
最順暢的通道
上午9時,我們從京哈高速公路零公裡准時出發。38臺運糧車排成了兩公裡的長龍。路過的第一個收費站是黑龍江省境內的蘭陵站。我在前導車裡用喇叭說明了情況後,收費站工作人員迅速從右側打開一條緊急通道,讓我們快速通過,他們列隊向車隊敬禮,讓我們從心底昇騰起使命感和光榮感。漫漫4000公裡征程,我們通過了近百個收費站,只要我們喇叭一響,收費站的工作人員都立即打開一條通道,讓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通行。這是我有生以來走的最長的路,也是最順暢的一條綠色生命通道。路很遠,但我們時時刻刻都感覺到,祖國就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最驚險的山路
26日傍晚,我們進入了秦嶺大川。從漢中出發時,當地救災指揮部的同志告訴我們,秦嶺山路十分險要,500多公裡的路程分布著上百個穿山隧道,沒有吃住和加油的地方。餘震尚未解除,希望你們注意安全。
車隊加滿油並帶足食品後,開始向秦嶺進發。由於我們沒有走過這樣的山路。又擔心餘震帶來的山體滑坡和泥石流,我們前導車不敢快開,借著燈光緩速前行。是夜,下起了大雨,盤山公路更不好走,公路一側是高山,另一側就是深不見底的萬丈峽谷。我們不時用喇叭提醒大家注意公路右上方,更要注意左側的深淵。
夜裡11時20分許,我坐的前導車突然熄火,整個車隊在隧道中全部停了下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伸手不見五指。無奈,我們負責押送的工作人員用電話緊急求助當地110、119。大約一個小時後,當地派人給我們修好車。風雨中我們握手話別,車隊又繼續奔向前方。
最難挨的夜行
臨行前,我們對此行的困難做了充分估計。但真的走起來,還是有許多想不到的事情,尤其是夜間疲勞十分難挨。出發的第一夜我開了很長的路,盡量讓兩位同事多休息。但從西安出發後,全體駕駛員都已進入疲勞期,休息也只能在車上打個盹,但安全又是問題。
為了提神兒,我們買了5斤辣椒和2斤大蒜,困了就吃一口,辣一會兒也就過勁了,想想前方救災的戰友和解放軍,我們這點困難根本不算什麼。餓了,我就用餅乾喂兩位司機,再把水送到嘴邊。就這樣,我們一路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克服了我們平常很難遇到的各種困難,歷時四天三夜,終於將我們賑災的1280噸大米,安全運到了四川成都。
最感人的故事
到達成都,卸完大米已是夜裡11點多了。
成都市委書記李春城是我們哈爾濱老鄉,他連夜看望從老家前來抗震救災的全體成員。吃飯時,李書記對我們講,這是他地震後第一次吃到熱乎飯。不單是他,就是總書記和總理,也一樣和大家吃盒飯。李書記說,當總理前往都江堰視察時,工作人員給總理煮一碗熱面條,打了兩個雞蛋。可總理卻雙手端著面條兒,走進救災帳篷裡親手遞給一位老人。
聽到這裡,我們許多同志的眼裡都湧上淚水,為我們的好總理而動情。
最沈重的石塊
從成都返回時,我在路邊看到一個小男孩兒,有五六歲的樣子,旁邊站著一位中年婦女,我下車把一盒餅乾遞給小男孩兒。那位中年婦女對我說,這孩子和父母聯系不上,是從北川送到這裡的,我暫時撫養他。
小孩告訴我他姓許,叫許曉強。地震發生時,他被幼兒園老師帶出後就再也沒有見到父母。好可憐的孩子,希望你堅強勇敢,做一個男子漢。當我轉身要走時,小男孩從地上撿起一小塊石頭:『警察叔叔,這塊小石頭送給你,算我送你的禮物。』
我捧著這塊小石頭,心頭一緊,這塊普通的小石頭,是一種力量,是中華民族不可戰勝的偉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