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搜 索
饒河縣口岸經濟碩果累累
2008-06-13 09:47:09 來源:東北網  作者:高龍 康明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13日訊 饒河縣口岸按照『打口岸牌、走生態路,發展特色產業、建設富庶饒河』的戰略部署,以俄羅斯—中國年為契機,積極應對俄方政策調整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采取內建基地、外闢市場,培育壯大外經貿主體等有效手段。同時采取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服務質量等有效措施,實現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2007年全年過貨實現5.4萬噸,過客實現6.1萬人次,進出口貿易額實現6.628億美元,完成年計劃257.5%,增幅居全省口岸第一位,創歷史新高。

  內建基地外闢市場壯大外經貿主體。面對俄方外貿政策調整的不利因素,饒河縣委、縣政府提出辦法總比困難多的理念,變被動應對為主動解決。饒河縣結合實際依托地緣優勢,建設外向型蔬菜基地,開拓俄羅斯遠東市場,為當地農民打造『綠色銀行』。同時充分利用外交渠道,打開從饒河口岸進口優質木材的通道,推進新大木業、藤本木業、金庫公司、松林公司進口木材深加工項目,把饒河口岸建成木材深加工集散地。饒河縣借鑒周邊口岸的成功經驗,以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最寬松的環境按照『扶優扶強、以強帶弱』的原則,培育外經貿主體做大做強,提昇整體實力。近年來相繼引進了綏芬河遠洋公司、東寧宏達公司、省進出口基地貿易公司等具有實力的大戶來饒開展經貿業務,僅2007年就為7家企業申報了邊境小額貿易經營權和國際貨運代理權,從而使饒河縣邊貿企業由年初43家發展到50家,進一步壯大了對俄經貿隊伍,提高了對外貿易的整體競爭實力。

  完善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口岸經濟快速發展。在硬件設施上,饒河縣從開發建設口岸、完善口岸功能和加強利用上下功夫,推進口岸大通道建設。為了解決口岸運力不足的問題,口岸辦籌資對『621』和『631』兩艘渡船進行了改造,提高了渡船的裝載能力和安全性能,在口岸運輸繁忙季節,日可增載車輛20臺次。為加強口岸大通道建設,提高口岸通關能力,改善口岸現場工作條件,縣政府出資對口岸聯檢大樓進行了改擴建建設。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口岸聯檢部門的積極配合下,按期完成了通關設施、燈箱標識、隔斷、護欄、電子屏、室內外監控系統和車檢通道硬化等設施建設,保證2007年冬季開關投入使用。按照《饒河口岸總體規劃》的要求,饒河縣今後將完成客檢通道的後續工程、國門廣場和國際貨運中心續建工程。積極推進貨檢通道和互市貿易區等建設項目。到2011年,將基本完成中俄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完成報關大樓、行車道和查驗用房等主要設施建設。

  提昇服務質量打造邊貿重鎮軟環境。針對新形勢下口岸的工作特點,饒河縣各查驗部門及俄方口岸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口岸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使口岸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在口岸通關運行管理工作中,經與俄方協商確定2007年夏季口岸現場實行無午休工作制度。通過科學的時間調配,相對延長了口岸工作時間,提高了口岸工作效率。圍繞口岸經濟發展大局,口岸系統各查驗部門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積極為加快地方經濟發展服務。邊檢站盡量簡化驗放手續,加快驗收速度。2007年中俄雙方邊檢還改進工作方式,首次采取不進行會晤以電傳確認夏運開關的方式,比歷年提前一周,比預計提前2天,最大限度延長口岸通關時間。海關深化服務,實行8小時通關24小時服務預約報檢機制。檢驗檢疫局為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對出口蔬菜基地實行檢疫監控制度,對蔬菜生產過程進行監管,保證蔬菜直接上車出口,不需要重復檢疫。海事處和船檢處在加強安全運行管理的同時,簡化檢驗程序,盡量縮短船檢驗檢查時間。

  在饒河縣委、縣政府及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饒河口岸的建設與發展雖然晚於周邊其他口岸,但雙邊口岸對等通關後卻顯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外經貿企業由初期的2家發展到50家,貿易方式由開放之初簡單的易貨貿易向勞務輸出、現匯貿易、補償貿易、互市貿易、來料加工、經濟技術合作同步發展轉變,合作領域由原有的農業種植向森林采伐業、木材加工業、建築業等領域拓展,合作區域由邊境城市間的合作拓展到與俄濱海邊區、哈巴羅夫斯克、共青城等10多個城市的廣泛合作,進出口商品品種由單一的果蔬農產品發展到服裝、玩具、日用品、建材、糧食、衛生筷、木材、水產品、金屬等10餘類100多個品種。據統計,從1993年9月正式開關以來,對外貿易總額、進出境貨物、進出境人員以平均48%的速度遞增,實現持續、穩定、快速的發展水平。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