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我省文化遺址遺跡及文物線索征集活動反響強烈
2008-06-20 09:13: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唐小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0日訊 關於在全省開展『黑龍江歷史文化遺址遺跡及有價值文物線索征集活動』的啟事在《黑龍江日報》刊登以來,引起社會強烈反響,讀者迅速行動起來,紛紛撥打熱線電話0451—82731395,兩天來,征集活動辦公室電話不斷、線索層出不窮。

  據征集活動辦公室劉女士介紹,從17日開始已接到7個提供線索的電話,其中五個電話是哈爾濱市民打來的。還有的讀者專門來到辦公室現場提供線索並詳細地介紹有關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佳木斯市一退休老乾部專程來到辦公室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在富錦市東部臥虎山上有一日本侵華時期關東軍為防御前蘇聯的進攻而修建的重要軍事工程,它與東寧要塞同時期修建,卻幾乎無人知曉。據說1942年開始修建,當時動用了大批中國勞工,幾乎把山挖空,工程結束後,所有中國勞工全部被日軍殺害,無一幸存。工程內部設施均是日本人所修,日本關東軍把此工程當做防止前蘇聯進攻的雕堡,前蘇聯解放東北時未從此進入,故此工程未被用上,日軍撤退時炸掉了洞口。時隔60年後日本老兵舊地重游曾來現場,未能找到入口。據悉,南京大學地質部門進行過勘探,但仍未能找到遺址入口。如能把它挖掘出來,這將是日軍侵華的一個活生生的罪證。

  齊齊哈爾市收藏愛好者高可在看到報紙後立刻打來電話,提供了五大線索:在依安公安局挖地道時發現一日本三八式大蓋步槍;他個人收藏的日軍細菌部隊用過的醫用桶、地雷和手雷;在依安新河村發現的一輛二戰侵華裝甲車,目前這輛裝甲車已被改裝,還在村裡使用,據說功率很足;他還提供,在依安郊區有一個水牢遺址,4層樓高,雖已被掛上遺址的銅牌,但卻無人保護,現已變成垃圾堆,急待保護;由依安文物管理所保護的依安一雕堡遺址,現保存完好。

  省文化廳文物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感謝市民的熱心參與,希望大家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未知線索。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