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大橋封橋繞城高速擺長蛇陣 蝸行車龍"大考"哈爾濱
2008-06-22 12:45:39 來源:東北網-生活報  作者:於鴻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車龍綿延。首席記者魯明攝

  21日,是哈爾濱松花江公路大橋單幅封閉修路的第二天,江北進城車輛一律繞行哈大高速,繞行不便、指示不明、收費堵車等成了出行者的投訴焦點。15時許,記者從公路大橋江南一側趕往江北大耿家路口,進而繞道哈大高速,再駛入繞城高速,在道裡群力入城口和南崗瓦盆窯入口現場體驗了一回繞遠進城且尤為堵車的進入江南城區之旅。

  平常2000輛當天20000輛

  群力入城口綿延堵車兩公裡

  驅車駛上繞城高速,記者明顯感到了機動車輛的大幅增加。19日11時許,記者『封橋前』體驗繞城高速時,平均每分鍾的車流量在10輛左右。21日16時30分許,記者『封橋後』走上繞城高速時,平均每分鍾的車流量達20輛以上。不僅如此,分為東西四幅車道的繞城高速,東側出城的車流量依然是每分鍾10輛,西側進城的車輛已經形成車流。這一幕在四方臺大橋上尤為明顯,東側只有兩輛貨車駛過,西側卻已形成了一條趴在橋上的車龍。

  駛過『機場高速2公裡』的路牌,記者前面的機動車車速由90公裡/小時降為40公裡/小時以下。繼續前行,車速變得緩慢,記者前面的車也漸漸多了起來。經過『機場高速1公裡』的路牌時,路邊停著11輛大貨車。再往前走,已經變得非常艱難。驅車開到機場高速入口時,眼前是露天大市場般的場景:聲音發自三輛在此執勤警車的擴音器:學府路往前走,瓦盆窯往前開,上南崗、香坊、太平繼續往前開……

  記者注意到,此路口除了原有的『機場高速入口』指示牌外,沒有任何進入江南的指示標識。這裡堵車的程度令人觸目驚心:在通往道裡和機場高速的群力收費口外呈『L』型的匝道上,密密麻麻排滿了各種等待進城的車輛。記者步行12分鍾,來到群力收費站。收費站開了兩條進城通道的收費口,為了加快通行速度選擇了『復式收費』,一次放三輛車,窗口收一輛,窗口外兩個收費員拿著便攜式收費機再各收一輛。盡管如此,拿小票、找零錢、換收據,放行三輛車也要近一分鍾。記者循著原路回到繞城高速的路上,在距離群力收費口約400米的地方碰到了15分鍾之前駛入該路口的一輛車。司機高志強和記者開著無奈的玩笑:『你都來回走一圈了,我纔挪了一半。』16時43分,高志強給記者打來電話說剛剛過了群力收費站,不足兩公裡的路,開了27分鍾。與此同時,在此執勤的哈雙高速公路管理處路政科科長王勇告訴記者,從早6時開始,大量機動車蜂擁至此,致使群力路口嚴重堵塞,車輛綿延兩公裡長。盡管采取了疏導、分流和增加3倍的收費人員,但因車流量太大,堵車狀況雖有所緩解,但遲遲沒有根本解決。

  繞城高速當天的車流量到底有多大?王勇說,平時,一天繞城高速群力、瓦盆窯、朝陽、團結等5個出口的車流量在1.8萬輛左右,但公路大橋一天的車流量超過6萬輛。它一封,就算一多半的車輛進入繞城高速,繞城高速的車流量就要翻兩番。不僅如此,進入繞城高速的車流又大多集中在群力入城口,使得平常每天通行車輛只有2000輛的群力,當天要承受20000輛的通行壓力。

  大車左衝右擠小車見縫就鑽

  司機不文明駕駛加劇堵車

  在友誼路與二環橋相連的公路大橋下,近20輛出租車將道路圍堵了起來,各自搶佔著拉客的有利地形。85路等公交車也在此停靠,步行上橋的臺階處是罕見的人流。記者掐表算了一下,從15時15分到15時20分,僅上橋一側的臺階就走過了106人,有江北哈師大、哈商大、黑龍江科技學院等高校的學生,還有松浦鎮、萬寶鎮和松北鎮的諸多居民。

  開車駛上公路大橋橋面,記者眼前的景象是,東側車道車流滾滾,西側車道空無一車。橋面最『壯觀』的景象是橋面東西兩側人行道上行人如織,有的行人走在機動車道上,有的騎著自行車和摩托車,雜亂無序。

  在采訪中,記者進入標著『學府路入口』的路牌時,瓦盆窯收費站距繞城高速路入口不足一千米。記者注意到,此時是17時21分。當收費站橫杆豎起記者驅車通過終於進入江南時,時間為17時52分。通過這個收費口,花費了半個小時和19元錢。19日記者走群力收費站時被收取了12元,21日貴了7元錢,且多繞了10多公裡。

  為啥通過收費口這麼難?是收費口太少?和群力只有兩個收費通道不同,瓦盆窯10個收費通道開了7條,放行江北進入江南的進城車輛。在等待進入收費站的半小時內,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收費前堵了大約800多臺車輛。記者注意到,在只有兩幅行車道的路面上,大卡車和大貨車靠著『身高馬大』,時不時地左衝右擠,小轎車面包車仗著『身小靈巧』,總喜歡見縫就鑽。距離收費口約20米時,剛纔還排成3排、4排甚至5排的車輛,又要互相擠著湧向距離自己最近的收費口,一時間混亂異常。試想,如果我們的司機能互相謙讓,勢必會減輕因為不文明因素導致的堵車。

  夏至悶熱交警汗流浹背

  耐心細致周到指揮交通

  大耿家路口是進城車輛需要在此繞行的地點。記者在此逗留了約10分鍾,車流量平均為30~40輛/分鍾。通往松北方向的路口設置了封閉圍擋,有一輛交警執勤車輛。松北交警大隊大隊長王剛告訴記者,從昨晚9時至今早6時,第一班交警始終在崗位上。今天第二班的交警,中午吃的盒飯和礦泉水都是派車送到崗位上。

  離開沒有任何繞行指示的大耿家路口,記者順著哈大高速路的『繞城高速距2公裡』的指示牌來到哈大高速入口。這處從哈爾濱到大慶的高速路口,盡管開放了三個入口接納車輛通行,但中間的入口不到一分鍾的時間就排起了12輛車的長龍。記者驅車駛進入口,在收費窗口外女收費員給了記者一張小票。不收費了?記者的疑問得到的回答是:『車太多了,不發磁卡了,小票和卡一樣用,還節省時間。』記者在高速路右側的停車道停留5分鍾,104輛機動車魚貫進入哈大高速路。

  進入哈大高速,繞城高速的指示牌在道路右側陸續出現了3塊。橫跨高速路上方的一塊電子屏上滾動著文字:哈大高速全線大修……沒有公路大橋封閉修路如何行走的任何信息。

  在繞城高速『機場高速入口』匝道入口處,四輛警車的10名路政人員正在疏導交通。他們采取的辦法是,『L』型匝道到群力收費站之間超過1000米的路段車輛全部堵滿後,在入口處再設置一道路障,堵住從繞城高速源源不斷湧向道裡群力路口的車輛。過四五分鍾,匝道內的車輛緩慢蝸行空出了一段空路後,再放行部分車輛。如此往復,艱難地減輕著千米之外收費站的車流壓力。記者注意到,執勤的路政人員已經汗流浹背,且摘掉了厚重的頭盔。

  記者驅車駛往瓦盆窯收費站時,車流很小,車速很快。前方出現了『同江、學府路、京哈高速』三塊指示牌,駛過指示牌,驅車駛入了右側的路口。『走錯了!』路口一輛牌照為『黑03261警』警車下的警察朝記者大喊。此時,一輛牌照為『京K21683』轎車也在記者前面不遠處停了下來。

  『上哈爾濱,繼續前行500米右拐;上北京,走這條路。』這位姓馬的警官提醒著過往的司機。

  『蝸行』暴露城市管理經驗不足

  亟待催生應急預案

  封橋修路,無可厚非。但在封橋之前政府相關部門該不該有預案?封橋之後職能部門該不該做好服務?從21日繞城收費口大堵車的現象看,政府需要完善的服務細節真的還有很多。

  第一,該不該收費?走公路大橋不收費,省時,省油。走繞城高速,費時,費油,還費錢。記者了解到,繞城高速歸省管,省高速公路征費部門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封橋前,哈市交警與他們取得聯系,通報了要封橋修路繞行的情況,沒有涉及到收費問題,他們只能深表遺憾。如果政府部門能提前和省裡溝通,如果能夠采取特事特辦,能夠在封橋期間不收費,既可以提高收費站的車輛通行速度,還能取得有車一族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有沒有預案?設置圍擋,交警看守,起到了封橋之後疏通道路的作用。記者了解到,交警出動了松北、顧鄉、呼蘭和巡邏四個大隊100多人參與,哈雙高速公路管理處50多人全部上崗參與交通梳理。如果在各個路口的指示牌明確地設置一些,是不是也會對繞行司機有個明確的指示作用?由此,也映射出城市管理的經驗不足。

  第三:還城建欠賬要趁早。早在2000年,隨著江北的小區域開發,過江交通規劃應運而生,過江隧道、地鐵過江、新建橋梁等11項工程初現藍圖。2004年,呼蘭來了,松北來了,兩岸繁榮和跨江北躍的哈爾濱的城市空間擴張得以實現。但過江工程除了環城高速路建成了四方臺大橋且收費外,聯系城區內江南江北之間的路橋不僅沒能建設,2006年11月底還停用了一座原本承擔24%以上車流量的東江橋。

  按照哈市的總體規劃,江南、江北聯系的通道一共有11條,除了現有的松花江公路大橋、四方臺大橋、濱洲鐵路橋、東江橋外,還規劃了三環路兩座江橋、二十道街江橋和經緯街隧道等。但時至今日,還只有『一切順利,三年後有望通車的道外二十道街松浦大橋』。看來,靠一座公路大橋讓兩岸繁榮,是絕對不可能的。

  要想富,先修路。過江交通的滯後,在本次封橋大堵車之時集中顯現出來,這給決策者們加快城市路橋建設再次提了個醒。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