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3日訊 近一段時間,哈爾濱市的私家車主小夏每天7時15分准時在自家樓下的公交站臺等55路公交車,到單位要比自己開車多花20分鍾。同事們都說:『買了車不開,豈不成了擺設?』可是小夏心裡卻有自己的小算盤。從家到單位這段路程8公裡,每天上下班的油錢就是五六元錢。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油價這麼貴,一天上下班的油錢就十多元,坐公交每天花費1.8元,多省啊!』
記者調查發現,對有車族來說,每一次油價上調都有心驚肉跳的感覺,很多人暗中估算:加滿一箱油需要多花出多少錢,怎麼開車纔能省油?哪條路線更近一些?
能不開就不開
對有車族來說,每月的油價消費已佔生活消費很大的一筆。借用被采訪者打的一個比喻,『如果你的錢包中只剩下200元,要留100元給車加油。』
哈市某民辦大學英語系的李老師,前不久買了一臺奇瑞QQ,現在平均一周加油一次,一月下來油錢近600元。在此之前,李老師想買的是另一款車,但是卻要多花好幾萬,權衡之後,還是覺得買車實際就是代步工具。他說,『汽車就是消費品,停車要花錢、磕磕碰碰也要花錢,油錢就更不用說了,多開花的就多,少開就省錢。』
在一家民營企業工作的小磊,去年3月份購買了一輛韓國起亞轎車,購車時特意選擇一款1.4L的小排量,可是一年多下來,小磊還是覺得錢包裡的大部分錢似乎都花在這輛車上了,讓她生出『能不開車就不開車』的想法。一些私家車主表示,經過幾次調整之後每個月比原來能多出100元的油錢。為了節省開銷,部分車主也表示將減少出行的次數,注意一些節油的技巧。
節油車型受寵
油價的一再飆昇,對一部分已經把買車提上日程的准車主來說,油價的上漲或多或少打亂了他們買車的計劃,因此要重新作出選擇。
做攝影工作的小雪2006年考了駕照打算加入有車族,她最想買一輛外觀好、性能好、又省油的車,可至今還在觀望。哈市機場路的一家銷售日產車的負責人說,目前汽車市場的消費主體還是以新車主居多,他們對耗油的概念只是一個主觀上的。隨著油價上調,小排量、節油型車行情正在不斷看漲。前來到銷售中心提新車的雷女士說,『買車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首先要在自己能夠承受的經濟能力范圍內選擇車輛,其次要考慮車的性能和性價比等方面,最實際的問題莫過於省油費油的問題了。』被隨機采訪的一些市民表示,如果要買車還是要選擇小排量的車型。
在近幾年各地的車展上,一些企業陸續推出氫燃料汽車、太陽能驅動的汽車,更多廠家開發出了電池燃料車,但這些車絕大部分還只是概念車,價格昂貴,等技術成熟、批量生產時,纔能進入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