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龍江省工作小組赴劍閣 難忘的72小時援建踏查
2008-06-24 13:58:3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趙宇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6月24日訊 為了給對口援建縣劍閣拿出一份合理、科學、可行的援建方案,15日至17日,我省派出的援建工作小組對劍閣縣的42個重災鄉鎮進行了全面的災情踏查和調研。

  水庫排危,急需專家獻策

  劍閣縣共有水庫256座,其中199座水庫在地震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

  水庫排危刻不容緩,工作組將考察的第一站選在了縣城上游的龍王潭水庫。1988年建成的龍王潭水庫設計最大容量為1850萬立方米,主要功能是發電。地震發生後,水庫60米高的拱壩出現了3道裂縫。已被列為高危水庫,危險時時懸在劍閣上方。劍閣縣水利局副局長王顯成說,3道裂縫中間的裂縫最為危險。據查有33米深,在水面以下的部分裂縫還在延伸。

  由於道路受損,車子已無法直抵水庫。工作組的成員冒著山體滑坡的危險在泥濘的山路上跋涉了40多分鍾。在實地考察了水庫的險情後,省水利廳副廳長胥信平說,水庫的拱壩位置發現裂縫,目前還難以鑒定拱壩被毀壞的程度。現在首先要做的就是降低水位,減輕拱壩壓力。而對於裂縫問題,必須請相關專家做出鑒定,確定它對壩基的影響程度。

  校捨變平地,學生復課待援助

  地震給劍閣的學校也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122所學校56.3萬平方米校捨遭到慘烈破壞,受損面達85%以上。全縣10萬多中小學生被迫全部放假,4500多名高三學生僅能在簡易帳篷中復習迎考。全縣的老師趁著假期已將學校實驗室和圖書室中未受損的教學用具和書籍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在漢陽、毛壩等被地震夷為平地的校園中,人們隨處都可以看到戴著白手套參加勞動的老師。

  劍閣中學就是四川廣元市復課最早的學校,這所學校還是劍閣縣今年高考最大的考點,屆時將有近3000名學生在活動板房參加高考。在劍閣中學的操場上記者看到,工人們已將96個活動板房的框架全部搭建完畢。而省教育廳先期支援給學校的帳篷則可以用來作為其它學校考生參加高考時的臨時住所。

  省教育廳副巡視員尹曉嵐告訴記者,省教育廳專門聯絡了哈師大附中高三畢業班的資深教師為孩子們做考前心理、考試技巧以及填報志願等方面的輔導。另外,在8月1日劍閣全縣的學校復課後,省教育廳還將陸續派來這個縣所急需的外語教師和職業教育教師進行支教。

   救急、救險、救民,成為援建的基本原則

  雖然整個災情踏查過程只有3天,72小時,但是大家用這十分有限的時間幾乎走遍了劍閣所有的重災鄉鎮。早8時至晚7時,是像急行軍一樣奔走的災情踏查時間,晚8時至深夜24時則成了大家匯集踏查結果和探討援建方案的會議時間。

  省民政廳副廳長湛勝田說,劍閣的特點是重災加貧困。全縣共有67.5萬人,其中近20萬人無家可歸。但這個縣又是貧困縣,全年財政收入僅有3900多萬元,群眾的自救能力十分有限。地震損毀了大量的公共設施、水利設施和交通設施,這一切都需要大筆的資金投入。所以,我們打算將前一段時間募集到的善款拿到這裡進行善款善用。

  數日反復磋商之後,援建工作小組拿出了援建的一個基本原則——救急、救險、救民。省政府副秘書長韓冬炎說,我們將本著這個原則,力爭通過我們的援助和災民自建,讓孩子們在開學前擁有新的教室,讓災民在入冬前能住進暖屋子,讓被地震損毀的道路重新變得通暢。

責任編輯:張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