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北國邊陲的黑龍江省,孕育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未來;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責任感
地處北國邊陲的黑龍江省,又是一年春來到。一望無垠的黑土地,孕育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能源安全和生態安全的未來,也湧動著加快科學發展的強勁動力。
『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要把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這是吉炳軒接任黑龍江省委書記兩個月時間裡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不僅如此,他還身體力行,用自己深入實際、雷厲風行的工作效率,作出了轉變領導作風、謀求好中求快發展的表率。
今年4月7日,中央決定吉炳軒同志任黑龍江省委書記。僅僅過了5天,吉炳軒就輕車簡從,來到了黑龍江省糧食主產區——綏化市,展開他上任之後的全面調研之旅。到5月27日,吉炳軒的足跡已經踏遍了全省13個地市中的12個。
『到任50天裡我先後下去4次,不論在什麼場合,講得最多的、頻率最高的,就是如何落實科學發展觀,集中精力謀發展。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強調這個問題,就是希望大家要有一種緊迫感、壓力感、責任感,上下左右都來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抓發展。』面對本刊記者的專訪,57歲的吉炳軒在言談中袒露出了他對黑龍江這片肥沃黑土地的厚望。
『糧食不能只有量,更要有質』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提起黑龍江省,人們自然聯想到『中國大糧倉』。來到以農業和糧食資源為優勢的黑龍江省,曾在我國農業大省——河南省任過縣長、縣委書記和市委書記的吉炳軒,沒有僅憑經驗來指揮,而是一頭紮到基層,深入調研思考,探求農業大省的未來發展之路。幾個市、地走下來,吉炳軒心裡有了底,黑龍江農業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上的糧食主產區,吉炳軒走進田間地頭,查看了優質標准良田、奶牛養殖小區、農機合作社和部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雖然從未在黑龍江省工作過,但在河南、吉林兩個農業大省的工作經歷,仍讓吉炳軒對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感觸良多。黑龍江省糧食年產量已接近400億公斤,商品量超過250億公斤,但傳統農業的比重仍然較大。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僅佔農戶總數的14.4%,而能夠發揮作用的只有1/3。
如何把農業大省建設成為農業強省,吉炳軒思考的答案是,貫徹好中央的『三農』政策,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傳統農業一個基本的標志就是靠天收,夠吃就行。現代農業不僅僅是夠吃就行,而且要把糧食作為商品、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料,這就要求既要講產量,還要講質量,更要講投入產出的比率和效益。中央提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我們要加快走出一條農業產業化路子來,特別是在農副產品、畜牧產品的深度加工增值上狠下功夫,在發展綠色食品上狠下功夫,一定要形成規模,創出品牌,能夠佔領國內國際市場。』
在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吹拂下,一批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已經在黑土地上悄悄地『冒尖』了。依安縣新興鄉愛民村惠民農業生產專業合作社采取股份制形式,吸納112戶農民入股,統一經營土地6800畝,其中2100畝甜菜預計畝純效益可達740元。吉炳軒認為,這種做法很有效,應該強調積極探索發展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模式。在黑龍江墾區的國有農場,一望無邊的標准化良田、整潔的場容場貌、高標准的道路建設,讓吉炳軒感到興奮。他說,農墾要發揮作用,關鍵是要把自己搞大搞強,自己的力量強大了,實力雄厚了,纔能帶動、引導、輻射地方鄉村。農墾要把糧食種出高質量、高水平,充分發揮農牧產品龍頭加工企業的輻射作用,帶動農戶進行規模種植和養殖。同時,發揮中心農場和社會公共資源共用共享作用,帶動新農村建設。
與開發初期的『北大荒』相比,今日的黑龍江墾區已經建設成為初具現代化雛形的『米糧倉』:擁有3500多萬畝耕地和大片的林地、草原和水面,100多個農牧場、500多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近600家非國有企業、700多家事業單位,形成了米、面、油、乳、肉、藥、薯等支柱產業。其中,重點龍頭企業十多家,年糧食轉化能力1400多萬噸。墾區既有先進的生產技術,又有比較完備的銷售網絡,還有140多座小城鎮、4所高等院校和100多家醫院,農業生產的組織化、規模化、機械化程度和科技水平都已達到了較高水准。
天上飛機,地上農機,全程規劃,統一布局,墾區的大農業、大氣魄讓吉炳軒感受到了現代農業的氣息。他對墾區的乾部說:『希望農墾創出自己的品牌,建出自己的風格,乾出自己的模式。利用農墾的優勢資源,帶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上走出一條新路。』
區域協調發展激活『板塊經濟』
黑龍江省13個地市的特點各不相同,但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奮斗目標卻是一致的。一圈跑下來,吉炳軒深深地感到,黑龍江省當前最需要的就是落實發展第一要義。『我反復強調把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也是從黑龍江的實際出發提出來的,說得重點兒,是被逼出來、壓出來的。我到黑龍江工作的時間很短,看到的材料很有限,但所見到的都是關於加快發展的意見、建議和呼聲。』
一份東北三省一區的經濟發展對比材料讓吉炳軒心裡忐忑不安。與自身比,黑龍江省近幾年來經濟發展取得了突出業績,GDP年均增幅達到兩位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但與遼寧、吉林、內蒙古兩省一區乃至全國相比,發展差距卻在擴大。主要表現為:GDP總量和人均指標排位雙雙後移,第一產業人均指標和第二產業增幅落後於兩省一區,第三產業增幅落後於吉林和內蒙古,財政收入增幅和國內旅游收入增幅落後於兩省一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低於兩省一區……
尋找差距是為了增加動力。吉炳軒說:『我來黑龍江後,學習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經濟建設問題。2005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提出,要打造哈大齊工業走廊、東部煤電化基地、沿邊開放帶、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四大經濟板塊。經過這一段的初步調研,我認為這個規劃是很好的,是符合實際的,也是振奮人心的。定下來的事情就要扭住不放,認真地抓落實,盡早見到成效。』
哈大齊工業走廊是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核心區』。在這一走廊『兩端』的哈爾濱市和齊齊哈爾市,吉炳軒分別來到哈飛集團、哈電集團和中國一重、飛鶴乳業等企業,了解到哈爾濱市正在計劃建設投資超過5000萬元項目100個、超億元項目50個、年竣工投產50個項目的宏偉目標,看到了全省『龍頭』城市的發展願望。齊齊哈爾市則結合當地優勢,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步伐不斷加快,並在乳業、酒業、制糖業、肉制品加工業等方面培育起185家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鏈條初具規模。
『四大板塊』的發展藍圖描繪出了黑龍江的美好明天。在吉炳軒的腦海中,哈大齊工業走廊重點地區應先行開發,作出示范。主要是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確定項目建設的標准,全方位招商引資,要有行動、有速度、有成效。東部煤電化基地要抓好已定項目,抓緊籌劃新的建設項目,把煤炭這篇文章做足、做夠、做活;沿邊開放帶要下決心搞好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政策環境和人文環境,對內對外一起抓,以開放開發促發展;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要大力發展林木精深加工業,大力發展林下種植和畜牧養殖業,大力發展邊境貿易和旅游服務業。
在『煤城』鶴崗市,吉炳軒考察了華鶴煤化工120萬噸煤制甲醇、新華煤化工公司百萬噸化肥等項目,了解到這個市煤炭地質儲量達26億噸、煤炭行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70%的現狀,看到了煤化工、電力、煤層氣化工和農副產品化工等一批有規模、有效益的項目正在建設。在擁有多個邊境口岸的牡丹江市,吉炳軒深入綏芬河口岸和對俄貿易綜合園區,了解到全市對俄貿易額現已佔全省的53.7%,佔全國的13%。每年從俄羅斯進口的木材一半以上實現了落地加工,木材精深加工空間巨大。
生態是黑龍江省的『亮點』,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作為我國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的生態屏障,大小興安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僅大興安嶺每年的環境效益就達780億元,生態價值遠遠大於木材生產創造的經濟價值。在『中國林都』伊春市,吉炳軒欣喜地看到除森林旅游開發較好外,全市天然生長的藥材佔全省藥材資源的30%以上,進入國家藥典的就有90多種,市場看好的名貴藥材達20多種,具備了大開發的條件和基礎。
區域協調發展的探索和實踐,使黑龍江板塊經濟開始『火』起來。吉炳軒說:『從我走過的地方看,發展的勁頭都是有的,也有了規劃,有了一些項目,但還要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工作的力度要更大一些。』
『龍江精神』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原動力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雖然地處邊疆,但黑龍江這片黑土地卻不乏輝煌的歷史。新中國成立以來,黑龍江作為資源大省在為祖國建設源源不斷地提供物質保障的同時,也創造出了一系列『龍江精神』。如今,這些精神正在成為新時期支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寶貴財富。
有著多年宣傳工作領導經驗的吉炳軒,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以人為本的理念有更深刻的理解。上任伊始,吉炳軒就提出要把這些精神財富發揚光大,為全省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精神動力。他說,要創業就必須去拼搏、去創新,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敢於乾前人沒有乾過的事,敢於開創前人沒有開創的業績。
在記載著推翻『中國貧油論』歷史的大慶鐵人紀念館和油田歷史陳列館,吉炳軒看著當年簡陋的技術裝備,聆聽著一段段創業史,感慨頗多。他對本刊記者說:『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艱苦奮斗、奮力拼搏、勇於創造、敢於開拓的「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這些精神都是民族之魂、國之瑰寶。』
來到黑龍江後,吉炳軒成為『龍江精神』的積極倡導者。每走一個地市,他都會把當地的情況與黑龍江人創造的精神財富聯系起來,鼓勵廣大乾部群眾振奮精神,鼓足乾勁,先在精神上戰勝困難,不等、不靠,自己的事自己辦,不甘人後,奮起直追。吉炳軒說:『靠著龍江人首創的這些精神,我們在荒原上開墾出一億七千多萬畝良田,打出了自己的高產油田,建設了一座座現代化城市,奠定了我們的工業基礎,為國家作出了重大貢獻。』
大慶油田的發展令吉炳軒印象深刻: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開發,大慶原油儲量有所下降,生產能力受到影響,但大慶油田響亮地提出建設『百年油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宏偉目標。如今,大慶油田仍然是我國原油產量、油田采收率、上繳稅費三項指標均保持第一的特大型企業,並且正在千方百計挖掘潛力,確保在一定時間內原油產量穩定,並為開發新的產業、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而努力。
近年來,大慶市作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試點,主動轉換發展思路,先後上馬120萬噸乙烯改擴建、80萬噸尿素擴能改造、120萬噸玉米加工等一批大項目,支持全省經濟加快發展。同時,風力發電機組制造、大豆深加工、服務外包等產業也在快速崛起。目前,大慶經濟總量已佔全省1/4,規模以上增加值佔全省1/2。正在研究制定天然氣開發利用、氣化工項目建設規劃,爭取多上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技術密集型項目,多上非油項目,大力培育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接續替代產業,為推進全省資源型城市轉型積累經驗。
面對黑龍江省各地積極謀發展、上項目的喜人態勢,吉炳軒這位『新龍江人』懷有特殊的緊迫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目標,需要做很多工作,恨不得一天當作幾天用。黑龍江要盡快搞上去,要靠各級乾部和廣大人民群眾,靠大家的精神都振奮起來,力量都凝聚起來,上下一心,團結奮斗,纔能迎頭趕上。』吉炳軒語氣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