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6日訊 從昔日不被家長和學生認可,到如今萬金難進,哈爾濱市民辦初中的發展歷程可謂今非昔比。短短幾年,一些民辦初中就成了炙手可熱的『名校』,家長托關系、花重金也要讓孩子在這裡就讀。究竟是什麼原因促使家長寧可讓孩子上民辦初中,也不進免費公辦校呢?
小昇初火過中高考
市民李春久至今還記得他為女兒報名哈爾濱某民辦名校時的場面,『隊伍排出去有2裡地還多,近萬人蜂擁而至,因為名額有限,奮勇爭先的家長將該校的一扇大鐵門都擠倒了,後來驚動了警方。』
『怕去晚了,我後半夜就去排隊了。』1日,是擇校報名的首日,凌晨3時,家住哈市道裡區的於雲山大爺就和老伴拿著小板凳到哈爾濱某民辦名校門口排隊准備給孫子報名。李大爺說,怕有人報名不排隊攪亂秩序,家長們還自己制作了排隊號碼,現場發放。
『「成纔鏈」逼迫我們必須選名校。』采訪中,哈市一名學生家長毫不隱諱自己的觀點,他說,在家長心中有一個『成纔鏈』——只有進入好的初中纔能考入好的高中;只有進入好的高中,纔能考入好的大學;只有考入好的大學,纔能有好的工作。在這一『成纔鏈』的指揮下,家長不會放棄任何對孩子進入好學校有利的環節,那怕花錢也要進去。
民辦校何以受家長熱捧
目前哈市『小昇初』,幾所民辦名校受家長熱捧的程度要甚於幾所有名的公辦校。為何越來越多的家長寧願為孩子掏出數萬元學費往民辦初中『擠』,卻不願免費上公辦初中呢?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不少民辦名校的學生年年在中考中名列前茅,纔是重要原因。
哈市師范附小家長印宏向記者訴苦說,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綜合能力也不錯,選擇民辦初中,純屬無奈。如果有機會能夠就讀優質的公辦初中,哪個小學家長會不願意呢?『現在公辦優質初中越來越少,民辦學校反而擁有更好的教學質量。而初中又是打基礎的關鍵階段,教育質量不好,很容易受影響,影響一生的發展。』
一位教育界人士說,其實在民辦學校建立之初並不被人所認同,極高的學費是讓家長最難接受的,其次是師資,面對四處挖來的老師,更難吸引生源。『當時,校長要走街串巷去找學生,可是經過多年的打拼和積累,民辦校已經形成了強勁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幾所非常被家長和學生認可的民辦名校。連續三年的中考中,哈市工大附中蟬聯三連冠,去年省重點進段率89%;哈市松雷中學省市重點錄取率則為88%。這也是家長紛紛選擇民辦名校的原因。
成績當然是最好的證明,但短短幾年哈市民辦學校為何可以迅速『躥紅』?哈市民辦學校一位校長的答復是:『重金聘名師。』據其講,學校對教師的生活質量負責,教師就要對學生的成績負責。目前該學校老師的工資平均在5000元以上,如果培養出狀元、最高分的學生還能得到萬元高額獎勵。據了解,哈市某民辦校每個優秀骨乾教師都不花一分錢就可分到一套住房。
名校校長全是『大牌』
『這時候找民辦名校的校長簡直太難了。』24日,哈市的李先生對記者說。李先生的女兒今年昇初中,為了進一所民辦名校,前一段時間他通過關系找到某局長,給這所民辦名校校長批了一個條子,可是幾次去學校,不要說見校長,就是校門都沒進去,門衛說校長根本不在,打校長的電話還關機。李先生無奈地說,『有了局長的條子也是白費,就是見不到校長。』後來李先生通過關系終於將條子遞到一名副校長的手中,讓她轉交給正校長。
一位知情人向記者透露,每年到昇學這個時候,也是許多名校校長最為煩惱的時候,熟人、親屬、同學、領導、上司……只要是有關系的,都不停地找他,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進入他所管的學校。
采訪中,哈市某民辦名校校長坦言,『每年到這個時候,我簡直應付不過來,最怕認識的人找我。沒辦法,有時候就告訴門衛我不在,或是關機。』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普校的校長到這個時候最為鬧心,24日,一普通初中校長對記者說:『就擔心對口小學的學生上名校,那樣我們的生源就減少了,可我們根本搶不過他們。』
教育部門:
小昇初是民辦名校的天下
『哈市民辦中學確實發展很快,目前小昇初儼然已經是民辦中學的天下,公辦學校在民辦學校面前顯得薄弱些。』哈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也證實,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什麼樣的學生都要接受,而民辦校是優中選優,前幾年哈市優等生留在公辦學校的佔九成,現在看來五五開,可能還會少些。』
據哈市教育局統計顯示,2007年,哈市城市中心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有229所:在校生達到一半以上規模的學校有131所;在校生不足國家生均建築面積標准一半規模的學校有98所,其中小學不足500人的學校有59所,初中不足600人的學校有39所;超小規模學校有31所,其中小學不足200人的學校有11所,初中不足300人的學校有20所。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學校之間的『冷、熱』不均也帶來了教育資源不均流向,造成部分公辦校『吃不飽』。尤其一些薄弱學校由於學校規模過小,教師更新較慢,使得教師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學歷結構都出現了明顯的不合理,成績不高,自然難吸引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