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訊 『不是我們不願意到免費的對口初中上學,實在是公辦教學質量難比民辦。』說起擇校的理由,哈爾濱市育紅小學學生家長劉曉菲也很無奈:『拿我家孩子對口的中學來說,該公辦學校中考成績遠遠比不上民辦名校,孩子上不了好初中,就進不了省重點高中。此外,公辦校辦學條件也比不上民辦『闊氣』,現在有些民辦名校都設室內游泳館了,但公辦校那裡操場還不夠用呢!』劉曉菲的話道出了諸多家長的心聲。
69中、17中、蕭紅中學、113中、風華、76中、秋實,在采訪中,提及心目中的哈市優質中學,家長向記者反復談論的只有這7所中學,與哈市229所公辦校的總數相比,還不足10%。顯然,公辦優質教育資源缺失,民辦學校則成為最好的『候補』。
公辦校訴苦:
生源銳減名師跳槽
與民辦名校報名時出現擠倒學校大門、萬『金』難進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公辦學校正在承受著另一種痛苦:由於硬件不達標、軟件不突出,陷入到『薄弱——吃不飽——更薄弱』的惡性循環,生源逐年減少。
在哈市道裡區一所學校,記者看到學校的教學樓很破舊,教室內的桌椅傷痕累累,也看不到在一些條件好的學校常見的電視、投影儀、電腦等教學用品,操場上的體育設施也都鏽跡斑斑。『學校的校捨多年沒有維修粉刷。現在學生交的學雜費連學校正常的支出都不夠,更別說改善辦學條件了。以前學校僅有的幾名優秀教師相繼調走。』采訪中,該校校長很無奈地對記者說。
位於哈市南崗區一所於1970年建立的中學,原來也是比較好的初中學校,但隨著各名校的紛紛崛起,它的名氣日漸衰落。該校校長向記者坦言:『生源萎縮,每年都遞減六七十人。』香坊區一所中學,按照計劃能招新生七八百人,可是去年只招了300多人,其餘的都擇校走了。道裡區某中學對口3個小學的生源,但去年只招收了4個班的學生。
記者了解到,目前公辦校生源萎縮,甚至被撤並。去年第112中學合並到第51中學,目前其原址變為國聯中學。
教育部門應對:
明年首增省重點配額生
『民辦校的紅火說明了哈市民辦校辦得不錯,但是不能因為它紅火就簡單地概括為教育資源不均衡,公辦校不行了。哈市不存在優質公辦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雖然教育部門支持民辦校發展的政策沒有改變,但是我們也告訴家長,都去擠民辦校這座獨木橋,並非是明智的選擇。』26日,哈市教育局一位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這位負責人介紹,家長選擇民辦校實際上有一個誤區,即盲目跟風、不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明明跟不上那個學校的學習節奏,也硬把孩子送進去。另外還有一個誤區,即認為進公辦校不花錢,老師不一定像花了錢的民辦校老師那樣負責。
這位負責人說,教育部門也在想辦法緩解『民辦校超火』的局面,加大對各個公辦校的投入。對力量薄弱的學校加大扶持和支持力度,第一年對設備進行投入,第二年對校捨房捨投入,每年教育局的此項投資都達到好幾千萬。如果每一所學校都辦成名校,教育資源均衡,學校之間差別不大,學生自然不會選擇民辦校了。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另外,哈市每年都加大了配額生的名額,在相對薄弱的初中,按比例、按成績在市重點高中加大錄取名額,分數較低的學生也能昇入重點高中。『明年,哈市將首次實行在省重點高中增加配額生的政策。今年10月將要出臺相關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