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30日訊 『買了一件衣服,朋友問我叫什麼牌,衣服上的字母組合比較長,學英語的我都念不出來。好不容易找到了品牌,卻發現產地在中國杭州。這些品牌用外文弄玄虛,真把我們這些消費者弄暈了。』19日,哈市市民張女士對記者說。如今,一說起CK、Levi's、ONLY,幾乎無人不知,但是,當您在上商場內看到MORGAN、COZZI、AHNSIL這樣的服裝品牌時,如果沒有中文標簽,恐怕就無法正確發音了。
『洋名』品牌佔據商場半壁江山
近日,記者來到哈市遠大購物中心,走進女裝MORGAN專櫃,專櫃品牌標示和服裝價格簽上,都沒有找到中文名稱,在服裝的產地一欄寫著東莞,原來是中國制造。隨後,記者采訪剛在Baldinin專櫃購買了一雙鞋的女顧客,問她是否知道這個品牌怎麼念。該女士紅著臉念了幾個音出來,最後她無奈地說:『櫃臺上沒有標注中文名稱,這樣真不方便。有一次,一個朋友問我衣服什麼牌子,我說不出來,只好告訴她,是幾樓的第幾個櫃臺。』
COZZI、MOCO、NANCY、QGGLE、Baldinin、MOOFFY,這些品牌產地均在廣東、上海、天津,是地道的中國制造。記者粗略地算了一下,僅女裝女鞋所在的樓層,就有20多個沒有在品牌展示上標注中文名稱的。
當晚,記者來到松雷商廈,發現商場內相當一部分產品價簽上,名稱一欄只寫著『上衣、褲子、裙子』,gimid、hempel、wrangler、AHNSLL、DORANER、InNIU等等品牌,一些消費者駐足在這些專櫃前,琢磨著該品牌如何讀出來。在商品的產地一欄上,大多標有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中國制造的字樣。記者粗略地數了一下,一半以上的品牌只有外文,展示櫃臺中和商品價格簽上,都無法找到中文名字。
一對外地人模樣的中年夫婦對記者說:『來到哈爾濱,商場我們都逛不明白,這些大牌子都是字母組合的,名字還那麼長,標簽上沒有發音,都不知道該怎麼念,衣服買回去,人家問我們都答不上來。』
記者注意到,也有一些世界品牌的服裝上,標上了中文漢字名稱,在新世界百貨商場,都彭、寶姿、登喜路等品牌上都有明顯的中文名稱。專櫃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為了讓中國消費者接受,這些品牌采用了洋文、中文並行的方式進行宣傳,有利於品牌的傳播。
洋名字顯得檔次高?
很多消費者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進入一個洋名字品牌專櫃,第一感覺這是一個國外的品牌,從設計到制作都是國外的,自然價格高。偶爾注意到服裝產地是中國制造時,服務員也往往強調,這是意大利品牌、這是英國品牌,只是在中國加工制造。一位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的奧妙:『消費者買外文品牌的衣服,除了衣服質量、款式這些衣服品質方面的因素外,更關鍵的是消費者追求高檔次、時尚的心理在作祟,消費者認為,這些洋名字的服裝,出自外國設計大師之手,高價格背後有著更高的品質。實際上,只需到國外去注冊一個品牌或者買一個國外注冊的品牌,就誕生了一個洋品牌,這早已經不是行業內的秘密。而這種由字母排列組合成品牌,大玩字母游戲,故弄玄虛的方法,卻會讓這些中國制造的服裝身價倍增,消費者大掏腰包。』
記者在走訪中看到,很少有消費者詢問這些洋名字該怎麼念。一位剛剛在AHNSIL專櫃購買了一件衣服的女士說:『到大商場買衣服,就是追求高檔次、新潮,商場內的很多牌子我都念不出來,往往就是聽售貨員說一下名字,然後趕緊記住,如果沒聽清,我也不好意思再問,那樣顯得自己落伍了。』
『為什麼標簽不用中文方便顧客發音呢?』記者問一位櫃臺銷售人員。『外文牌子聽起來時髦,雖然價格簽上沒有,但是服裝吊牌上都有,如果在價格簽上寫中文,消費者就會覺得這是國產品牌,不那麼值錢了,也是迎合了消費者的購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