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日訊 王志財曾經是雙城市風雲人物,1992年他創辦了全省首家私立學校雙城市文路中學,近日他因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經法院查明:從1993年4月至2006年末,文路中學向社會公眾67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400萬餘元,還款200萬餘元。
A高調能人非法集資千餘萬獲刑4年
『有頭腦、敢乾,60多歲的人,那股勁兒確實令人佩服。』這是許多和王志財相熟的人給他的評價。
6月30日,記者在網站上搜索到有關王志財的內容:2007年,他在接受某媒體采訪時當記者問:『60多歲的人了,您不感到累嗎?』他說:『我只感到自己的力量有限,學校的發展速度太慢。13年來,我就像騎上了一匹駿馬,只想揚鞭、不想勒韁。我一想到全國數以百萬計輟學孩子那痛苦的眼睛,就更加感到實施文路救助工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2007年9月7日,王志財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千餘萬元被雙城市公安局抓獲,黑龍江銀監局參與了對其進行的相關調查和定性工作。
2007年10月11日,王志財被雙城市人民檢察院批准逮捕。2008年1月31日,檢察機關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向雙城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2008年5月15日,雙城市人民法院以王志財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其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0萬元。
隨後,在法定期限內,王志財向哈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日前,哈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後維持了原判。
B以『救助』的名義非法吸儲
2006年11月30日,文路中學在媒體上發布廣告稱:『「文路救助工程」已被雙城市招商局列為雙城市招商引資項目之一,「同意學校以招商引資形式擴股增資。」為確保擴建校捨正常進行,特從省內以最優惠條件吸納一期工程資金5000萬元。出資者享受出資額年息6.5%的待遇,前3年學校付息不還本,第4年付息還20%本金,第5年付息還30%本金,第6年本息還清。出資者最遲於第11年起享受出資額1.5倍的股金分紅,直至永遠。若出資者無意參股,可從第11年起開始接受每年出資額10%的酬謝,連續10年,從此了斷。』
4天後,文路中學又將原承諾作廢,重新公布了一套更加誘人和激進的資金回報措施。在文路中學網站上,原《文路中學誠尋合作伙伴》一文內容被替換為:募集資金對象范圍從省內擴大到東北三省;出資者前3年享受出資額的年息從6.5%提高到7.5%。從第4年起連續5年,學校每年還本20%並付息,即到第8年時本息還清。屆時無意參股者,從第9年起,每年可接受出資額10%的酬謝金,連續10年,從此了斷。出資10萬元至100萬元者,每年可接受出資額20%的酬謝金,連續5年。『預測2023年以後,學校只要每年投入3220萬元,就可以收到最少6386.4萬元結餘,投入、收益比為1?1.98,十分可觀。』文路中學當時的商業計劃書稱,將救助與正常招生兩者結合起來,對學習成績較好的貧困農民子女實施救助,通過他們的高考效應,吸引中考成績中、上等的城市學生求學文路中學,進而打造一個生源眾多的、管理模式獨特的、品牌優秀的、持久輝煌的萬人高級中學。學校計劃到2009年正常招生達到8000人至9000人,按每人每年學費8000元計算,收入將達到六七千萬元。救助生進文路中學可以不花一分錢,就讀3年高中也是免費。救助生大學畢業後,年薪在3萬元以上的,連續或總共8次每年回報年薪的20%給學校;年薪達到50萬、100萬、500萬、1000萬、5000萬、1億元的,各向學校酬謝年薪的10%,以感謝學校的救助與培養。
C泡沫式財富神話一開始就注定崩盤
『事實上,翻開文路中學成長的歷程,明眼人很快就會看出,它的發展模式是一開始就注定崩盤的泡沫式財富神話。』當地一人士對記者說。
雙城市法院的判決書認定,因建校初期時缺乏辦學資金,為擴大教學規模及校捨建設,在不具備吸收公眾存款主體資格的前提下,自1993年4月份起,王志財就在媒體上刊登集資廣告,以文路中學的名義向社會公眾高息借款(利息為8%~30%不等),後又通過在校學生及家長宣傳和在媒體上刊登廣告的形式向社會公眾高息借款。1999年,王志財又以在校學生一次性交納學費6萬元,免收三年學費、畢業後返款的形式向家長集資。
雙城市民鄭女士對記者說,大約9年前,文路中學曾在招生中承諾自己學校95%的學生能考上大學,考不上退款。事後因未兌現承諾,被不少學生家長告上法庭,而且還出現多起學生退學沒有資金退還學費的事情,從此欠賬官司纏身。多年來,眾多討債者手持法院判決不斷追討,但文路中學就是不還錢。隨著其聲譽下降,辦學也一蹶不振。『文路中學的融資很可能是無奈的自救。』
雖然學校面臨外債纏身、借米下鍋、慘淡經營的局面,但是王志財在2007年1月5日接受某雜志記者專訪時還豪氣萬丈地說:『學校的淨資產已經從最初的187萬,滾動發展到了今天的1.58億元。從2002年~2004年的結算來看,近3年學校的學費、住宿費的純結餘分別為427萬元、384萬元和687萬元,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為3.44%、3.10%和5.53%,這還不包括校辦企業每年的承包金收入。』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文路中學的網站已經刪去了所有關於文路中學的資料,同時,記者在一個網站上還發現這樣的內容:『2005年9月20日,文路中學財產經會計事務所評估,其資產總值為159615165.45元人民幣。由於經營不善,校方法人願意以6850萬元的價格轉讓該校全部產業。希望對教育產業感興趣的投資商前來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