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日訊 6月26日,哈爾濱市最後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17路停運,標志著運行了半個多世紀的電車作別省城公交舞臺。然而,車雖然沒有了,線路設施仍保留著,目前企業也正在積極奔走。那麼——
117路電車取消了!這是一周來,眾多哈爾濱市民都在談論的話題。一條公交線路車型的更替之所以如此被人矚目,原因只有一個:它們是這座城市最後的幾十輛電車。
而此前,『大辮子』已在冰城街路的上空搖曳了50年。
無軌下線惋惜聲一片
事情來得並不突然。自今年開春以來,117路無軌的運營就很不正常,出現了幾次停運現象。所以,當6月26日上午,看到往日的『大辮子』全都換成了汽車時,乘客劉志學感嘆:一直擔心電車被取消,到底還是取消了!
劉志學家在香坊區,已經乘了十幾年的電車公交。先是103路,後來103電車全換成了汽車,他又開始乘117路。他說自己就喜歡乘電車,因為實在受不了汽車裡那股油煙味。『現在電車沒了,每天來到站臺等車時,心裡空落落的,就好像一位老朋友走了!』
市民姜志斌雖沒坐過117路,然而對它的停運,他也與劉志學有著同樣的感觸。他說,無軌電車對許多哈爾濱人來說,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已經成了這座城市標志性的景觀,展現了一種『東方小巴黎』別樣的地域風情。現在就這樣悄無聲息消失了,實在有些可惜。
『電車的發展史,其實就是哈爾濱城市公交事業的成長史。』哈爾濱市公共電車總公司運營服務部尹紹純部長介紹,1958年,哈爾濱第一條『大辮子』走入人們的視野。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是無軌電車最風光的時期,最多時,市電車公司麾下同時有9條電車線路、250多臺電車在運行,營運裡程90餘公裡,在公交市場與汽車唱起了『對臺戲』。50年來,電車公司一共經營過12條電車線路。
曾幾何時,哈爾濱市滿街的大辮子。
然而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電車開始走下坡路。一是由於許多車輛陸續進入報廢期,而網線也都年久失修殘破不堪,經常發生故障,難以保證正常運營需求;再就是隨著大規模市政工程改造的啟動,街路拓寬,改造後的路段,大片大片的電車網線由於『有礙觀瞻』被拆除。電車公司不得不改變思路經營汽車,電車逐年萎縮。到2002年,就剩下了117路一條。而這還是應群眾強烈呼吁,有關方面在相對偏遠的香坊區公濱路一帶特意保留的,單程線長14.1公裡,配車23臺。
6月28日傍晚,在117路位於市傳染病院附近的調度室,記者找尋了半天,纔發現一輛孤零零停在路旁的電車,鏽跡斑斑的大辮子盤在車頂。117車隊原書記呂廣財介紹說,其他報廢的電車都送去拆解了,這臺是當臨時休息室用的。
保留的唯一一輛無軌電車現在成為修車工的辦公室。
在車身一側貼著一則《哈爾濱電車80年歷史簡介》,還有一些不同時期的有軌電車、無軌電車照片。呂書記解釋說,電車停運的消息傳出後,這幾天不斷有市民來這裡看望這臺最後的『大辮子』,我們就把這些資料貼出來,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不同時代的無軌電車。
電車是不是真的過時了?
1958~2008,運行了整整半個世紀的無軌電車黯然謝幕。就像有專家指出的那樣,『大辮子』隱退,有客觀原因(如城市街路擴建改造),也有自身的因素。
坐過電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經歷,電車走著走著經常會『掉辮子』了。辮子一掉,司機就得下車去搭線,費時費力。而且最怕停電,一停電,滿街大辮子全『趴窩』,造成嚴重的交通阻塞,幾乎成了一個頑疾。
無軌電車需要沿途網線支持,機動性差,而且這些網線密布城市上空,不但有礙觀瞻,還偶爾發生過漏電傷人事故。
而且,相比於汽車,電車的一次性投入大。不僅購買車輛時花費要高許多,建設和維護變電站、網線,也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員投入。由於許多電車養護不到位,帶病上路,故障不斷,形成了惡性循環。
這是否意味著,電車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節奏了,真的應該淘汰了?
1、新技術完全可以解決電車的老問題
省政協委員馮洪濱,近年來一直在呼吁應大力發展哈爾濱市的電車公交。在他看來,上述的那些缺陷和不足主要發生在老一代的電車身上,隨著科學技術發展,如今已經完全可以解決電車的老毛病。
據介紹,近年來國內無軌電車在技術方面已經取得重大進展。如實現了雙源供電,輔源技術的應用及輔源電車的出現使車輛既能搭線運行,又能脫線運行,解決了機動性差的難題;其次,新型電車采用了自動昇降集電杆,辮子掉了後,可以自動去恢復;其三,過去電車線、電信線、路燈線等都有各自線杆,馬路上電線杆林立。現在,北京已經實現電車、電信、路燈線路『一杆三用』,改變了長期存在的線網繁雜紊亂狀況,城市景觀的影響降到了最低。而且,雙能源電瓶車可以利用自身電池蓄電能力,滑過街面,而不必在十字路口設網線影響市容。
因此馮洪濱建議,我們不能再用一成不變的老眼光去看待電車發展,從技術上來說,電車非但沒有過時,反而具有更大發展的優勢。關鍵在於如何揚長避短,既能發揮出電車自身特點,又與城市現代化建設不相悖。
還有專家提出,發展電車不一定仍用『大辮子』。近年來隨著蓄電池技術的改進,續航能力強、更加高效的新型電車開始出現,為電車公交注入新鮮動力。2006年8月,我省就研制成功了『超級電容電動車』,15分鍾就可充滿電,充一次可行駛20公裡左右,搭乘乘客50名以上。但由於種種原因,至今也未得到推廣普及。
2、節能降耗無軌電車應成公交首選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地方興起了『電車回歸』熱。美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淘汰了電車,如今正在恢復;在德國、法國、荷蘭等地,無軌電車成為城市公交的主力;在國內,南京等曾取消電車的城市也打算東山再起。原因就在於,發展電車符合節能降耗、保護生態和諧的發展方向。
電車最大的優點,就在於它有低噪聲、啟動快、運量大、不耗油、零排放等優點,屬於真正的綠色公交。如今,公交車排放的尾氣成為城市重要的空氣污染源之一,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來自環保部門的統計,哈爾濱市近年來機動車排放二氧化碳變化數據,呈現出污染逐年加劇的趨勢。這些變化,與汽車數量的激增密切相關,特別是一些公交大汽由於維護不力,滿街噴黑煙。而電車,根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算經濟賬兒,電車也比汽車更具有優勢。在哈爾濱市電車總公司,記者在一張經濟指標對比表格中看到,如果以8年為一個使用周期,在電車能達到五條線路的經營規模(150臺車)的前提下,平均每臺車要比汽車節省成本近40萬元。
『關鍵是,咱的電車數量上不去,沒錢增加新車,實現不了規模經營。就以117路為例,7個變電站、幾百號人維持著這一個線路、幾十臺車的運行,等於是大馬拉小車,肯定要虧損了!』哈爾濱市電車總公司一位負責人說。
3、『大辮子』更適合東北城市
邱師傅是一位開了十多年電車的老公交。他現在已經『轉崗』開汽車,但對開電車那段時光仍然十分懷戀:『我覺得,電車開起來非常舒適,挺適合咱們東北城市!』
哈爾濱市城區的地勢整體來說很平坦,街路相對比較開闊,沒有急轉彎及陡坡,適宜修建無軌電車線路,有地理優勢。
北方冬季天寒地凍,到了晚上氣溫很低,汽車需要住進暖庫,不然早上起車時就要緩半天,很費事。而電車則不怕凍,停放在路旁就行,打火就著,隨時隨地都能出發,每年光暖庫就節省很大一筆費用。
邱師傅說,現在燃油價越來越高,特別是柴油經常供應緊張,汽車運行成本直線上昇。這種情況下,用電車就劃算多了,雖然電也在漲價,但相對來說穩定一些。
業內人士還提出,哈爾濱發展電車公交,也有技術資源方面優勢。哈爾濱從1921年就有了電車公司,開始經營有軌電車和無軌電車,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基礎設施十分完備,這是其它城市所無法比擬的。拋棄這些優勢,讓電車公司轉而經營汽車,無異於資源浪費。同時,我省有龍江客車廠等專業電車生產廠家,技術上也很成熟。在哈爾濱大力發展電車公交,應用本地出產的新型無軌電車,也是對地方客車制造業的有力支持。
政府不出手回歸遙無期
隨著117路無軌的下崗,目前哈爾濱市公交電車總公司所屬21條公交線路上的680餘臺車,清一色是汽車。電車公司,已經名不副實。
有人說,117路無軌停運,宣告哈爾濱市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電車發展史的終結。對這個說法,電車公司有關人士並不認可。運營部負責人尹紹純說:其實我們一直對電車發展前景充滿信心,也制訂了這方面的規劃方案,向上級主管部門申請。他們的計劃是:一,盡快落實資金購買新型電車,恢復117路電車線路;二,另外再開闢或恢復幾條電車公交線路,力爭實現規模經營;三,遠期目標,條件成熟後,在哈爾濱恢復有軌電車的運行。
『從大的方向來說,使用清潔能源的電車是未來公交發展的潮流,絕不應輕易放棄。從企業自身發展來考慮,我們也希望能充分利用多年積累的管理經驗、基礎設施優勢繼續發展電車事業。之所以暫不拆除電車供電設施,就是為了將來條件具備之後,再恢復電車的運營。』尹部長說,『目前最大的難題是,企業實力所限,拿不出錢來添置新電車。』
記者了解到,117路電車下線後,電車公司每天都接到大量群眾打來的電話,大家都表達了惋惜之情,也有人提出建議,為什麼不效仿汽車近年來的發展模式,采取社會融資的方式發展電車公交呢?業內人士介紹,電車的運營結構、管理方式與汽車區別很大。汽車是燒油的,上路就能賺錢,而電車卻需要一個完備的後勤體系來支橕。配電站建設、線網維護都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長期穩定的投入。如此一來,就很難吸引社會投資者的目光,因此只能寄希望於政府扶持。
省社科院社會學所研究員董鴻揚認為,電力公交無污染,低能耗,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的記憶,提昇城市的品位。政府責無旁貸,應該在資金、政策上積極進行引導,加大對電車公交扶持力度,不能再走『先拆除再恢復、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了。
『無軌電車不但不該取消,還應該大力發展。』東北林業大學交通運輸教研室主任鄧紅星說。他認為:現代城市交通強調公交優先原則,而城市公交客運更是將安全、節能、環保放在首位,其中包括客運的快速化、智能化和環保化,我省城市客運大多還停留在汽車運輸的階段,這已經不能滿足客運的三化要求。哈爾濱市有關部門在『大辮子』下線之後,應面對現實,對城市的交通運輸進行更加科學的定位,制訂長遠發展戰略規劃。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用輕軌運輸取代原來的無軌電車和有軌電車,填補這方面留下的空白。
記者在公交管理部門了解到,兩年前,哈爾濱市曾一度打算取消全部電車線路,後來考慮到電車悠久的歷史,綜合各方面的意見,纔保留了111、117兩條線路。隨著最後一臺電車下崗,將來是否會恢復電車、如何恢復?對這個百姓關心的話題,記者詢問了幾個政府部門,也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說法。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目前哈爾濱市將地下軌道交通建設作為工作的重點,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無軌公交回歸的希望將愈加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