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哈市民營劇團"小卡通"做出了文化體制改革大文章
2008-07-06 07:47:46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6日訊 隨著文化體制改革進程加快,哈爾濱市的藝術團體作為經營性文化單位將逐步走向市場。眼下演出市場的不景氣,以及思想觀念上的束縛、體制機制上的障礙,都讓哈爾濱市一些國營藝術團體面臨前所未有的考驗。面臨諸多挑戰,有的藝術團體在改革中艱難前行,有的似乎還沒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市場化道路,有的甚至仍處在困境當中。然而,哈爾濱多維卡通劇團這樣一個組建不過6年的民營劇團卻在市場化道路上,在為家鄉爭得榮譽的同時,也成功地品嘗到市場帶給他們的甜頭。

  劇團雖小名揚全國

  哈爾濱多維卡通劇團2002年建團時注冊資金不過50萬元,短短的6年時間,就讓一個以租排練場排戲的民營劇團發展成為固定資產400萬元,擁有『中國卡通第一團』之譽的國內知名民營專業卡通劇團。盡管他們的演員沒有政府補貼,他們的戲沒有財政撥款,但他們的每出戲卻可以演出上百場。盡管這是一個三四十人的民營劇團,卻創作演出了一批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和鮮明時代特征的優秀卡通劇目。其中《危險的朋友》、《童話世界》、《湯姆歷險記》、《杜立德冒險記》等多部卡通劇曾遍布全國的幾十個大中城市上演,演出上千場,並創造出多個第一。建團的第一臺卡通劇《危險的朋友》首演便打入上海市,並連續兩個月在上海市區演出160場,盛況空前;3部新戲連續3年應邀在上海大劇院演出,並獲亞洲最輝煌的藝術聖殿上海大劇院的『劇目免檢牌』,在演出界從未有過其他民營劇團能享此殊榮;該團新創作的精品趣味卡通劇《杜立德冒險記》在2008年第七屆上海優秀兒童劇展演活動中,榮獲了『最佳劇目』和『我最喜愛的兒童劇演員』兩項大獎。

  劇目創作貼近觀眾

  談起『多維』的成功,該劇團總經理劉建軍說:『兒童藝術作品要先滿足孩子的娛樂需要,不能把教育放在最前面。我們團的作品之所以能在眾多高水平的各省市頂級國營兒童劇團的作品中突現出來,關鍵在於我們的作品能抓住孩子的興趣所在,而不是一味的通過作品進行說教。現在孩子的課業壓力這麼大,進劇場看戲就是為了輕松,孩子不會管演出單位是大劇團還是小劇團,知名度是高還是低,如果演出不能提起他們的興趣,一律不買賬。《杜》劇的成功,就是因為故事內容新穎,場面宏大、舞臺美術堪稱大制作,並將傳統的木偶、魔術等表演形式全部融入到這臺卡通劇中。劇中卡通人物形象誇張、新穎、獨特,表演形式多變,每一個環節都能給觀眾看點和驚喜,纔吸引了廣大的「小觀眾」。該劇曾在上海的4個劇場進行了為期兩個月80餘場的演出,7萬多名少年兒童前來觀看了演出。全國各地的演出機構紛紛看好了這個極具觀賞性的演出項目,僅今年上半年在浙江樂清、蕭山、杭州、四川成都等城市就進行了二十多場的親子場演出,場場爆滿。』哈爾濱市多維卡通劇團的導演於墨林說:『觀眾需求什麼,我們就應該創作什麼,文化體產品必須市場化,文藝創作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創作一出戲,為的就是進京演出,到北京露個臉兒,賠個底兒掉,回來就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這樣是沒出路的。』

  演員個個一專多能

  《杜立德冒險記》所到之處,不但受到孩子們的喜愛,也受到當地媒體的追捧。曾有記者問劉經理,《杜》劇投資多少?劇組有多少人?每當劉經理告訴記者:《杜》劇劇組只有十幾個人,投資不過40多萬元,記者們都不相信。因為同等級的一臺卡通劇少說也得投上一二百萬。劉經理說:『投資40多萬制作出這麼宏大的劇目,同行都不相信,像這種級別的劇目在國營團至少也得投入上百萬資金。而事實的確如此,我們劇團的演員必須一專多能,多一個人就多一份開支,我們團的人都是一人多用。導演導戲得兼追光、管設備的劇務去跑龍套、主演演員散場後就是領隊和財會。國營劇團如果演這出40多個角色的戲一出門至少50多人,而我們團十幾個人就解決了。民營劇團不像國營團體,演不演戲都開公支,我們是按場計酬,演一場給演員一場的錢,演得多就掙得多,所以演員演出都非常積極。』盡管建團初期,到各地演出吃住條件都很差,但演職員工都沒有怨言,為的就是多排戲多演戲。

  昔日弊端堅決擯棄

  國營劇團的演員去外地演出,得按級別乘車住宿,至少也得坐硬臥住標准間,一個演員只演一個角色,除了演員外,燈光、服裝、道具、布景等都得各司其職,至於演出是掙是賠和他們無關,工資分配制度基本上是大鍋飯,演職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不到充分調動,影響了劇院的藝術創作。2000年左右,演出市場不景氣,許多院團都走入困境,盡管近些年財政劃撥事業費由差額又恢復為全額,但劇院經費缺口依然很大,大量經費仍需自籌。我們劇團從2006年開始,嘗試與企業進行聯合商業演出,3年來,『多維』的戲已創下同級別兒童劇商演的最高報酬,每場2萬元。而哈爾濱市一些國營大劇團的外出演出,一場只能得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少的報酬。據了解,《杜》劇通過全國商演,投資資金已經回籠。而一些國營大劇團也在嘗試排演新戲,但排新戲的費用動轍就得上百萬,雖然一年演出也七八百場,但是投資大、人員多、演出報酬少。就形成了一段時間以來國營大劇團『少演少賠,多演多賠,不演不賠』的惡性循環。

  真正做到人盡其纔

  在『多維』舞臺上活蹦亂跳的卡通形象的後面,許多角色都是四五十歲的老演員。而這些演員大都是專業團體退休的國家級演員,有的甚至四十幾歲就『內退』了。哈爾濱多維卡通劇團恰恰看好了這些老藝術家的纔能,將他們吸納進來。現在在「多維」演戲的演員中有兒藝的、話劇院的、龍江劇團的、歌舞劇院的退休演員,其中很多都是國家一、二級演員。他們有豐富的舞臺經驗和創作能力,正愁無用武之地的時候,『多維』給了他們這個平臺,讓他們將自己對兒童劇的熱愛全部傾注在『多維』的舞臺上。

  除了從國營劇團退休的老演員外,近年來『多維』還從社會上招來一些熱愛卡通劇表演卻進不了專業團體的業餘演員,這些演員都有一顆不泯的童心,有著對表演藝術的熱愛,無論角色大小都認認真真地演。有好的劇目,有老藝術家們的指導調教,有廣闊的演出市場,這些年輕演員的表演很快就成熟起來,他們現在已經都能擔當主角。

  退休導演領軍創新

  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退休的國家一級演員、導演於墨林就是其中的一位。2005年退休後,他被『多維』聘請,擔任該團的編劇兼導演。於老師說:『我不該退休,無論是隊伍建設還是藝術創作我都行,我身上還有很多能量沒發揮出來呢!但國營劇團就是這規矩,到歲數就得退,給年輕人讓位。現在「多維」給了我很好的發展和創作空間,讓我將自己很多之前無法實現的想法實現了。』62歲的於墨林,12歲就參加了文藝工作,至今已有50年藝齡。他的舞臺可塑性很強,正反面人物都扮演得非常生動,是黑龍江省知名的特型演員。他導演兒童劇和木偶劇,多次榮獲文化部、黑龍江省和哈爾濱市各種獎勵。他創新能力強,不斷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他自編自導的童話卡通劇《皮諾丘歷險記》開創了國內卡通劇的先河。該劇被授予文化部『新劇目二等獎』、『黑龍江省首屆文藝精品獎』。這臺戲在國內連續演出13年之久,並與卡通劇《國王的新衣》兩次赴新加坡演出。於墨林為哈爾濱兒童藝術劇院導演的卡通劇《皮諾丘歷險記》、《青鳥》至今仍是哈爾濱兒童藝術劇團的保留劇目。2005年,於墨林進入『多維』後,先後為其創作導演了《湯姆歷險記》、《阿凡提治病》、《三個小伙伴》、《小豬與老狼》、《夢想公司》、《傑克奇遇》、《杜立德冒險記》等多部作品。進入『多維』3年,他的這些作品連續3年進上海大劇院演出,並在全國各大城市進行巡演,均取得較好的票房。其中在《杜》中,他還大膽地對卡通劇進行創新改造,將魔術、歌舞、木偶、皮影、聲光電等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融入卡通劇,讓該劇極具舞臺效果,獲得了今年的兒童劇大獎。令人驚奇的是,劇中會變魔術的鴕鳥、形象各異的強盜、巨型八爪魚等40多個卡通形象,均出自於墨林一人之手。

  市場營銷至關重要

  一部成功的兒童劇要有強大的前期市場營銷,纔能取得最終的成功。《杜》劇能有上百萬的票房,除了演出本身十分精彩外,就是商演的廣告宣傳俘獲了觀眾。《杜》劇的宣傳就是讓家長和孩子都覺得非看不可。『多維』的劉總經理說:『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夠負擔得起看一場演出消費四五百元的觀眾,也都是經濟狀況較好的中高端文化消費群體,無論在北京、上海還是哈爾濱,都呈現出增長趨勢。傳統上我國的兒童劇采取的都是由教育部門組織學生觀看的路子,隨著教育部門『一費制』改革的實施,傳統市場受到了相當大的衝擊。兒童劇也要走商演道路,因此前期的市場營銷至關重要。我們劇團與北京一家文化公司合作進行立體宣傳,劇團每到一個城市演出前一周,在當地的報紙、電視、網站等各種媒體都采取立體式宣傳,並讓劇中的一些卡通人物走進公園等公共場所,讓當地的小朋友先認識一下劇中的卡通人物,與他們零距離接觸,先喜歡上他們,自然就會到劇場看戲。以往大家都覺得兒童劇的市場很有限,比不上成人戲劇。事實上,一個兒童去看戲,都要有父母陪伴,劇院就可能賣出三張票。家長帶孩子去看兒童劇,應該是未來兒童劇市場的主要消費模式。』

  一些沒有適應文化體制改革的文藝團體常常抱怨:自己的作品好,就是文化消費市場不景氣。而事實上,文化產品除了要在內容上吸引人,同樣離不開成熟的市場營銷機制。如果哈爾濱市其他文藝團體的優秀劇目也能做到成功的市場運作,相信經典劇目上演時臺上演員比臺下多的尷尬局面將很快成為歷史。

  希望哈爾濱多維卡通劇團闖市場的經歷和收獲,能對其他文藝團體的改革與探索有所啟發。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