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8日訊 5日,《生活報》報道了16歲技校生孫某某為了幫朋友籌錢過生日竟去偷竊的事件後,他的老師、同學表示,孫某某是人情風的受害者,如何形成健康的人情文化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校方:人情花費納入教學指導
7日上午,記者來到孫某某所在的哈爾濱電站集團高級技術學校(原為哈市汽輪機技校),了解到校方的態度是,如果不給學校聲譽帶來太大影響,學校將不會對孫某某作出處理。
該校學工部負責學生管理的王志強老師告訴記者,其實他們對孫某某也比較諒解,認為他是人情風的受害者。學校可以對他從寬對待,但是對人情教育今後卻不能放松。
王老師說,這件事為學校教育敲響了警鍾,今後他們要以此為典型事例,將學生人情花費引入學校思想教育教學中,做好正面引導。但是王老師也認為,學校教育是一個方面,如何遏制校園人情風,形成健康的人情文化還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
班主任:家長應教育、學校應引導
孫某某的班主任老師馬淑華表示,自己也聽說過一些學生聚在一起花錢慶祝生日的事,自己並不贊成,平時盡量強調大家不要因此大把花錢,但很多孩子並不聽話。這次孫某某的事讓她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
馬淑華說,人情風吹進校園,既有社會的影響,也有家長的原因。孩子本身不掙錢,他們要錢家裡就給,你給我花的多我就不能比你少,這樣日漸攀比,導致人情越變越重。家長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學校教書育人更應引導。
同學:都是人情債惹的禍
在孫某某的班級,記者向他的同學問起了這件事。
『我聽說他偷東西是因為要給同學過生日沒錢,還不是人情債惹的禍?』一位男同學邊說還邊向記者懇求,『公安局能抓他嗎?你是記者,給他求求情,雖然他盜竊不對,但是因為人情花費也挺無辜的。』
『他也太傻了,再沒錢也不能去偷啊。不過家裡不給錢也確實沒辦法,人情也不能不還啊。』另一個男同學對記者說。
在與孫某某的同學交談中記者了解到,他們平時的人情花費都很大。『要是我的好朋友過生日我肯定得到場,買禮物或贊助吃飯錢一般花費都得三五十元。』『不買不行嗎?』『那也不好看啊,讓朋友怎麼想啊,那也太摳了。』一個學生告訴記者,他有一次過生日請同學吃飯就花了400元。
父親:兒子盜竊為社會敲警鍾
孫某某的父親孫華給記者打來電話說,7日17時許,兒子的10個同學到醫院去看望了孫某某,孫華還借機對這幾個同學進行了人情方面的教育,『我是一個工人,兒子出了這樣的事情,其實我很無奈。』
『他偷東西不對,但他也為社會敲了警鍾。』孫華對記者說,『孩子犯錯讓我覺得心痛也讓我慶幸。如果他年齡達到了法定年齡,如果盜竊的數額巨大,可能今天他就坐在看守所裡了,那麼他這一輩子就毀了。為了一個人情,他險些付出沈重的代價,我想起來都後怕。 』
孫華說,如果孩子提出同學、好朋友過生日,他會拿錢讓孩子象征性地買點禮物慶祝一下,但是動輒上百元買禮物、請吃飯,他是堅決不同意的。他覺得兒子的年齡思想還不成熟,是盲目地講義氣、好面子和不良的人情風害了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