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林深處的吶喊 東北虎見證林業生態恢復
2008-07-09 16:58: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威風凜凜的東北虎。高明攝

  東北網7月9日訊

  緊迫篇

  孤島王者仍待拯救

  野生動物專家認為,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我省境內的野生東北虎數量呈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尤其是在中俄邊境地區,東北虎的活動頻次明顯增加表明,在中俄之間確實存在著可供東北虎隨意遷徙的生態通道。尤其位於完達山地區東部,俄羅斯境內的錫霍特阿林山脈正是俄羅斯西伯利亞虎(即東北虎)的最大種群錫霍特阿林種群的主要分布地。

  在中俄間自由穿行的東北虎給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即建立生態通道,改變目前我省境內野生東北虎呈孤島狀分布的不利局面。

  生存狀態孤島化是野生東北虎瀕危的又一致命元凶。目前我省已知的野生東北虎棲息地都呈現出島嶼化分布的狀態。總是獨來獨往、喜歡獨霸一方的東北虎被囚禁在原地,狹小的森林無法滿足東北虎對領地的需求,而森林之外的人為活動更斷絕了它們擴張領地的可能。可以說,逼迫的生存空間和人為活動直接制約了野生東北虎種群的恢復和發展。

  但是,生態廊道的設想雖好,但其建設的難度卻相當大。像歷史上,完達山脈是一個與烏蘇裡江大致平行的整體,此後大規模的開墾,使完達山被攔腰截斷分割成兩個部分,處於分割區的農田和四通八達的公路,成為東北虎無法逾越的天塹,而重建生態廊道則勢必要涉及地方利益,這將是整項工作中最難啃的骨頭。

  不過,技術方面的相關工作目前已經在開展中。東北虎研究領域的專家,省野生動物研究所副所長孫海義告訴記者,近年來,相關專家正在積極展開對東北虎生態通道的調查和確認,專家將在對現有生態通道調查的基礎上,提出新通道的建設構想。

  縱觀東北虎目前總體生存現狀,孫海義說,從現有的統計顯示,我省野生東北虎的種群數量呈現出緩慢增長的態勢,同時還出現了令人欣喜的家族式種群,這是好的消息。但是眼下仍舊不足20只的整體數量還遠遠無法維持一個種群最基本的繁衍需求。也可以說,長期看,野生東北虎仍舊處於一個走向滅絕的時間通道中。

  現實篇

  虎在邊緣

  統計顯示,老虎原有的八個亞種中已有3個從地球上永久的消失了,在剩餘的5個亞種中,東北虎也已連續多年徘徊在滅絕的邊緣。

  據記載,數百年以前,在我國燕山以北的廣大地區,曾有數量眾多的東北虎雄踞在茂密的叢林中。1967年以前,在我省大、小興安嶺以及中部一些山區、半山區都曾有東北虎活動。然而隨著大規模的捕獵活動和砍伐森林,東北虎及其獵物的生存環境急劇縮小、惡化。失去了適宜的生境和食物,東北虎數目隨之急劇減少,直至在絕大部分地區消失。在上世紀80年代,國際上一些專家已經猜測,我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種群已經滅絕。

  王者歸來

  值得慶幸的是,滅絕說只是揣測。但是真實的情況距離滅絕也僅剩一步之遙。1999年,由中、俄、美三國專家組成的調查組根據兩年多的野外調查得出結論,當時在中國境內僅存約12~16只野生東北虎,且主要分布在中俄邊境,屬於無法繁育種群的游蕩型個體。其中中國境內的野生東北虎主要分布在我省的完達山和與吉林接壤的張廣纔嶺、老爺嶺地區。雖然我省的野生動物專家對這一調查結果仍普遍持不同意見,但是,無論如何,這十幾只東北虎顯然成為我國境內野生東北虎種群恢復和重建的微弱希望。

  1998年,我國開始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等旨在恢復和改善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大規模生態建設,完達山、老爺嶺、張廣纔嶺等東北虎的棲息地也被納入到工程建設范圍內。隨著工程的實施,森林植被和獵物的恢復給東北虎的保護帶來了生機和希望。2000年之後,國家林業局專門提出一項虎保護工程建設規劃,重點強化對其棲息地的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在我省,林業部門針對東北虎生存環境日益逼仄、孤島狀分布的現狀,提出為其建立可以自由穿行的生態廊道,目前這一計劃也正在實施中。近年來,我省境內森林植被面積、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呈現出恢復和增長的較好態勢。而監測顯示,作為森林活力指標和旗艦物種的野生東北虎也呈現出活動范圍逐漸擴大、數目緩慢回昇的勢頭。雖然從整體看,我省境內野生東北虎仍存在著極大的滅絕危險,它的孤島化分布格局還遠未改變,但是這至少代表了一種向好的發展趨勢。

  探索篇

  在野生東北虎瀕臨滅絕的同時,我省人工繁育東北虎卻取得了成功,這給東北虎的遺傳基因及物種保存開闢了新的渠道。

  圈養東北虎能否重返山林

  □本報記者賈紅路

  到哈爾濱旅游的人通常不會漏掉東北虎林園這個景點。可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我省人工繁育東北虎至今已有二十多個年頭,而最初的繁育目的也不是像現在這樣供游人參觀。

  1986年,世界上唯一一個貓科動物飼養繁育中心在我省完達山腳下的橫道河子建成。最初,這個基地除了擔負著保護東北虎種源的任務外,還希望利用飼養繁育過程中正常死亡和淘汰的虎入藥,解決百姓治病要求。然而,經過6年艱苦繁育後,就在虎的人工繁育數量即將達到100只,可以對外出售的當口,我國正式公布虎骨禁貿命令,一夜之間,人工繁育的東北虎讓繁育基地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在困境中掙紮了幾年後,1996年,繁育基地結束10年的封閉圈養歷史,在哈爾濱新建虎林園,讓深山裡長大的老虎到城市打工,從此,東北虎的人工繁育也逐步走出困境。20年來,我省人工繁育東北虎的數量已經超過800只,掌握了成熟的人工繁育技術。為更好的保護東北虎的遺傳基因,優化種群結構,防止虎的近親繁殖和種群退化,科研人員還利用DNA技術,為東北虎建立了遺傳基因檔案。

  在種源問題得到解決後,科研人員又開始關注東北虎的野外適應能力和捕食技能。在圈捨中出生長大的老虎就像溫室裡的花朵,在剛剛走出籠捨的時候,它們嬌嫩的腳掌明顯不適合踩踏堅硬的砂石,對飼養人員特意放置在面前的活羊、活雞也不知道捕食,即便咬死了也不會拔毛、吃肉。為此,虎林園的工作人員給東北虎開展了簡單的專業訓練,他們先是訓練虎媽媽學習簡單捕食技巧,再讓虎媽媽教會小虎。通過訓練,過去十分溫柔、文雅的老虎們已經學會了簡單的捕食技巧。

  從1996年至今,對東北虎的野化訓練已經走過了10年的歷程,但是專家認為,我們目前完成的僅僅是對東北虎野化訓練的第一步。未來,人工繁育的東北虎要想適應獨立的野外生活,必須擁有相當的捕食技巧、充足的體能和野外生存能力,應該說,讓人工繁育的東北虎重歸山林還要經過長久的訓練和試驗。

  記憶篇

  1989年東北虎偷獵事件

  故事從1988年開始。經歷了20載春華秋實,講述者張明海已從當年默默無聞的研究生成長為全省野生動物研究領域知名專家。

  那一年,剛剛研究生畢業的張明海正趕上森工總局在其施業區40個林業局開展野生動物資源狀況調查。他帶了一小隊人來到東方紅林業局,調查中,他發現了多個野生東北虎活動的證據,並由此撰寫論文,推論在東方紅林業局所在的完達山應存有1~3只野生東北虎。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大膽的、會引發爭議的結論,因為此前,完達山地區已經有近20年沒有出現過野生東北虎了。

  1989年12月,從東方紅傳來的一個令人沮喪的壞消息證明了張明海的結論。三名從吉林省來到我省東方紅林業局偷獵的農民在青山林場獵殺了一只成年東北虎。據偷獵者交待,在追蹤過程中,他們還看到了兩只跟隨著虎媽媽的小虎。可以說,獵殺事件明白無誤的證明了張明海的論點。但事情並未就此結束。

  由於在獵殺老虎的過程中,一名偷獵者被老虎抓傷,他們只能暫時放下已經死去的老虎,先將傷者送往林區醫院。在小小的林區,一個自稱被熊抓傷的外地獵人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公安人員覺察出疑點,在隨即展開的追蹤中成功找到老虎。然而在派出所內,公安人員卻上演了一出監守自盜的鬧劇,虎骨、虎牙、虎膽、虎須被偷走、拔掉。雖然,最後監守自盜的公安人員和偷獵者一起受到懲罰,三名偷獵者被判處有期徒刑,涉案公安人員全部被開除。但張明海仍然感慨20年前人們野生動物保護觀念的淡薄。雖然當時已出臺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在人們心目中,偷獵並不可恥,尤其是個別公安人員的監守自盜,更說明了依法保護的觀念尚未形成。更重要的是,那時我國還沒有正式實施虎骨禁貿命令,這給偷獵、買賣虎制品留下了政策性缺口。

  1989年的偷獵事件給全民上了一堂生動的依法保護野生動物的課程。此後,隨著相關政策的逐步健全,對東北虎也終於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保護。

  1998年龍江生態轉折點

  回看幾十年來龍江土地生態環境的巨大變化,1998年成為這段翻天覆地歲月中一個鮮艷的拐點。

  這一年,我國開始大規模實施旨在改善和恢復生態環境的系列工程。在我省,仍有東北虎活動信息的幾處棲息地也被納入到工程實施范圍內。雖然這不是針對東北虎的直接保護工作,但生態環境的恢復仍給東北虎帶來福音。

  記者在迎春林業局見到了董紅雨。身為林業局乾部的他還兼任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完達山地區五泡林場東北虎監測站站長。為了見識東北虎最佳生境,他帶領記者從東方紅林業局場部向完達山的最高峰神頂峰進發。

  汽車行駛了一小時之後,一株株粗壯的紅松、滄桑的楓樺、優雅的冷杉躍入眼簾,神頂峰展開了它的懷抱。

  『這就是傳說中的原始針闊混交林!』董紅雨說『由於人為活動少,沒有實施大面積間伐,這裡是完達山地區現存最好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近些年監測到的信息說明,完達山地區的東北虎活動,正是以神頂峰為中心向四周擴散。而隨著生態環境的好轉,完達山地區的東北虎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活動頻次越來越密集。』

  在東北虎的生存要素中,良好的生境至關重要。結實樹種眾多的針闊混交林滿足了東北虎主要獵物的覓食需求,因此針闊混交林也成為東北虎最適合的棲息環境。近年來,隨著我省生態環境逐步改善,野生動物的增加給東北虎生存創造了一定的先決條件,尤其是在完達山、老爺嶺、張廣纔嶺等東北虎棲息地,封山育林及天然林保護計劃等生態工程的實施使東北虎的種群恢復和重建迎來了一線生機。隨著一系列生態工程的繼續開展,眼下仍稚嫩的次生林必將慢慢茁壯,迎來新的森林之王。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