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 在祖國最北端的漠河邊防檢查站有這樣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的執勤期是攝氏零下38度的冬季,他們的執勤條件是限電限水的簡易板房,他們的工作量是每天100多輛卡車,年進口木材8萬立方米以上的通關檢查,這就是北極邊檢第一站: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
8日,當記者來到漠河邊防檢查站時,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的邊防戰士們正在進行著通關檢驗的模擬培訓。大家有條不紊地使用著針對手續不符人員報警的新系統,同時演練著如何控制企圖過關的逃犯。雖然此時已經不是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的邊檢期,但戰士們還是在為冬季的執勤任務工作著、努力著。
邊防官兵正在演練新報警系統。記者吳樹江
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的工作期為每年的12月25日至第二年的4月8日,這個時候也是全年最冷的季節。邊檢站就設置在山上的一個簡易板房中。在這裡,戰士們值一次勤要20多天,遇到大雪封山的時候,一呆就是一個多月。邊檢站站長李清春告訴記者,在這個關口執勤的戰士們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耐高寒和耐寂寞。
由於這裡常年不通電,除了工作期間用發電機發電外,休息的時候,戰士們都是伴著燭光度過的,所以這裡沒有任何的休閑娛樂;由於供水限量,很多時候戰士們一個月也洗不上一次澡,即使用儲存的水擦擦身體,也會因為水中的水鏽而渾身難受;每逢元旦、春節,家家都在歡度慶祝,可這裡卻是最繁忙的邊檢期。惡劣的條件,使很多戰士身患疾病,可大家從來沒有抱怨過,依然熱情的投身於工作。
邊檢戰士楊成玉在一次執勤中,由於暖氣凍壞了,屋內又陰冷潮濕,患上了關節炎、腎炎,但他從沒向組織要求什麼。邊檢站的領導們安排他去站部休息,可在任務重,缺少人員的時候,他又挺身而出,戰斗在了執勤一線。
就是在這種極度艱苦的條件下,戰士們完成著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漠河邊防檢查站采訪的過程中,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提到一個名字:邱希軍。因為他的故事令太多人感動。
邱希軍是邊檢站的一名工作人員。2004年12月,他正在准備著開關前的涉外會談。可此時懷孕7個月的妻子在家做家務時不慎流產。會談期間,他的岳父給他發來了短信,告知他家裡的情況。可他卻沒有將此事告訴任何人。回到會議室後他依然面帶笑容,一板一眼地向領導進行翻譯。最終,邱希軍痛失了孩子,可他卻贏得了俄羅斯同行們的贊許,贏得了會議的成功。2007年3月,再次懷孕的妻子給正在執勤的他打來了電話,說自己感覺不太好,希望他能請假回家。可當時正值第八屆『中國大興安嶺國際汽車冰雪挑戰賽』在洛古河鎮臨時過貨通道鳴槍開賽,為了保障大賽的順利進行和正常的業務工作,邱希軍沒有答應妻子的要求,而是打電話給岳父岳母,讓他們幫忙照看,自己則連續在崗位上工作了一周,為大賽提供了優質的服務,保證了賽事的順利進行。
洛古河臨時過貨通道的主要任務是檢驗從對岸的俄羅斯進口過來的木材。而木材的采伐、運送都是由我國的工人完成的。因此,這個邊檢站也承擔著為工人們排懮解難,在小小的工作室中,記者看到堆放著很多百姓們送來的錦旗和感謝信。
2002年的一天,正在執勤的邱希軍接到了一個緊急的電話。一名正在俄羅斯境內作業的我省伐木工人趙尊民在搬運的過程中不小心將胳膊絞到了絞盤中,情況十分嚴重,必須立刻送往醫院。可當時已經接近俄羅斯口岸的閉關時間,這名工人很可能由於時間上來不及而不能回到我國境內接受治療。了解這一情況後,邱希軍迅速同俄方聯系,延長了閉關時間。隨後,邱希軍又和同事們打著手電,將趙尊民送到了五連醫院。醫生們都說,幸虧送來的及時,否則命都保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