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1日訊 不出意外,一半的黑瞎子島將在今年9月回歸中國。黑瞎子島的潮落潮起見證了中俄邊界的紛爭起伏,也見證了中俄關系的變遷發展。『黑瞎子島模式』將為21世紀的現代中國解決外交和領土爭端提供一種新思路:即在尊重歷史的前提下,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護國家利益和領土完整,同時對目前已經造成的現實問題給予一定的承認。
資料圖: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的部分回歸是中俄友好、和平解決領土紛爭的一個成功案例,曾經困撓中俄多年的這一頁歷史,終於可以輕輕翻過了。
中俄黑瞎子島邊界示意圖。(制圖:新京報)
雞冠回歸,三年勘界終圓滿
北京黑瞎子島何時回家,一直牽動著國人的神經,而這一次,它終於要歸來了。
據俄新社報道,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遠東聯邦區地區邊防局局長普托夫上將7月4日表示,『塔拉巴洛夫島(銀龍島)和半個大烏蘇裡島(黑瞎子島)上的勘界工作已經完成,今年8月即可移交給中國。』
黑瞎子島,這個中國『金雞』版圖中的『雞冠』,再一次成為中俄民眾關注的焦點。
清晨,陽光穿透黑瞎子島照在東方第一哨哨卡。
中俄駐軍一度『劃江而治』
7月的黑瞎子島,江風徐徐,江鷗在水上自在地翱翔。如果是晴天,在半夜三點左右,紅日便從江面冉冉昇起,這是全國最早見到太陽的地方。
黑瞎子島,又稱撫遠三角洲,因常有黑熊出沒被俗稱為『黑瞎子島』。由於地處中國最東端『金雞』版圖上雞冠的位置,扼守著黑龍江—烏蘇裡江通航咽喉、並緊鄰俄羅斯的哈巴羅夫斯克,因此該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早在1984年8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胡耀邦視察邊境,在三江口親筆為烏蘇鎮哨所題詞:『英雄的東方第一哨』。1986年8月,黑龍江省政府、黑龍江省軍區在哨所建立了紀念碑。
在邊界爭議未解決的年代,俄羅斯方面在黑瞎子島上有駐軍。新華社黑龍江分社記者鄒大鵬曾在2006年和2007年數次到過撫遠縣,據他回憶,在撫遠水道游行,黑瞎子島近在咫尺。『從船上看去,平坦的黑瞎子島長滿樹木和深草。而俄方的軍艦停泊在兩國江面邊境主航道俄方一側。軍艦後方則建起了幾座樓房,樓房是俄羅斯邊防軍的哨所。』
此外,黑瞎子島附近是捕魚的好地方,鄒大鵬說,『這裡有鮭魚、鰲花等很多種魚類,還是聞名中外的大馬哈魚之鄉。』
移交准備工作正在進行
『半個黑瞎子島將在8月回歸中國』,這一消息傳出後,當即引起海內外華人和輿論的廣泛關注。
『邊界問題不好處理,中國能夠取得這些成果是值得為現政府感到驕傲的。』一位網友在新浪網留言,另一位網友的說法則頗有代表性,『至少是拿回來一部分,比滿清和民國只會失地要強很多。』
而《臺灣新生報》報道,現在中俄兩國相關部門正緊鑼密鼓地做著移交前的准備工作。該報透露,『移交工作不會在8月進行,因為此時正值北京舉辦奧運會之時。而黑瞎子島的移交工作也是件政治大事,所以移交工作必將錯開奧運會舉辦時間。』
該報進一步分析,『移交工作將在9月進行,現在國家發改委、商務部、黑龍江省與俄羅斯的相關部門正在進行磋商,以便在具體移交時間、移交程序以及雙方駐軍規模等問題上達成共識。』
陸地勘界耗時三年
當然,黑瞎子島的回歸之旅並非坦途。
『早在2004年時,中央就已經把大原則、大框架給敲定了,接下來的工作通過相關部門去落實就可以。但這也決不是簡單輕松的任務。相關的勘界過程,包括總參、外交部在內的有關部門都參與了。』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陸南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
2005年6月16日,在中俄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後第14天,一支由中俄兩國組成的聯合測圖小組,在黑瞎子島地區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野外聯合測圖作業。
根據中俄聯合測圖工作組達成的協議,中方負責撫遠水道以南地區,俄方負責黑瞎子島和黑龍江江岸以北地區,各自負責任務完成後,雙方互相到對方的區域復檢。
中國方面承擔勘界任務的是沈陽軍區某測繪大隊,聯合測圖組中方小組組長於克光考慮到作業資料雙方必須共有,而測量使用的照片卻是1988年航拍的,時間久資料陳舊,地物地貌變化較大。為保證百分百准確,於克光要求對每一處都認真核對,不漏過一點細節。
2005年7月26日,中俄雙方測圖小組在哈巴洛夫斯克簽署了會晤紀要,第一次為期一個月的野外聯合測圖結束。於克光在他7月29日的日記中記錄了聯合測繪的成果:『在這次一個月的聯合測繪中,雙方平均每天作業12個小時以上,先後3次登島、4次會晤、6次過境、7次攀山、10次鑽林,行程一萬餘公裡,測繪面積50多平方公裡。』
這些看似平常的數字背後,記錄了勘界人員寸土寸金的嚴謹和酸甜苦辣的艱辛。
2007年11月,陸地按計劃全部勘界完畢,並埋下界碑。接著,中俄雙方一起到島上察看驗收之後,正式確認邊界。
水上勘界近期已完成
目前,水上勘界也已經完成。當然,水上勘界工作同樣也遇到了一些困難。陸南泉指出主要涉及的是技術問題。『由於水漲、水落等自然條件的偏差,對測量劃分相關水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在為期近三年的中俄邊境勘界工作完成後,今年四五月間,黑龍江省和佳木斯市(黑瞎子島屬其直接管轄)兩級政府接連召開兩次研討會,探討中方如何著手修理航道、更換航標燈等事宜。不久之後,中俄之間關於界河的移交談判即將開始,按照中方的設想,環繞黑瞎子島的兩條航道,中方都應該擁有行駛權。
而據《臺灣新生報》披露,『中俄雙方還將就兩國的繞航權、黑龍江與烏蘇裡江的水資源利用,以及如何管理、保護、開發黑瞎子島進行充分交流溝通,直到達成一致意見。』
共同開發有待高層決策
黑瞎子島部分回歸的腳步漸近,而『一島兩國』的特地理特征,已經讓人們對黑瞎子島的開發充滿期待。撫遠縣當地已經流傳種種說法,包括:建口岸、設貨場;建立邊境旅游區,設立自然保護區……據香港《大公報》披露,『已經有不少港商捷足先登趕到當地,與當地有關部門接洽,商談開發之計。』
不過,回歸後究竟如何建設,目前仍未明朗。『關於黑瞎子島的定位,撫遠縣無權過問,我們做不了主。』撫遠縣宣傳部副部長祝司軍向《國際先驅導報》坦言,『對黑瞎子島的問題,一切都要國家最高部門的審批。』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中國駐俄羅斯聯邦特命全權大使劉古昌在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就表示,目前黑瞎子島雖尚無具體開發方案,但中方肯定不會在該島駐紮大量軍隊,以避免造成緊張。
對於黑瞎子島的未來規劃,俄羅斯曾經一度相對消極。不過由於遠東大開發的需要,俄羅斯對黑瞎子島開發也變得越來越積極。目前中俄雙方的設想略有差異,中方希望做成一個『自由貿易區』,俄方傾向於搞『生態旅游區』。
『俄羅斯學界的擔心主要在:80多年來人跡罕至的靠中國一側的島上陸地,形成的幾近原始狀態的生態系統,會隨著中國人的登陸而破壞,一些罕見的動植物將因此喪失庇護地。』長期研究黑瞎子島問題的黑龍江省社科院東北亞研究所副研究員李蓉說。
但李蓉也指出,雙方也在協調立場探索未來,『俄羅斯遠東地區人口少、購買力也有限,經濟實力需要提高。而中國的黑龍江邊疆也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購買力也有限。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貿易區的條件並不完全具備,更傾向於搞旅游區。』
『俄在領土上的最後一次讓步』
對中俄兩國官方就黑瞎子島達成的協議,兩國民間曾經有過一定的異議之聲。
『哈巴羅夫斯克當地居民向俄政府抗議把半個黑瞎子島還給中國,俄羅斯部分新聞媒體也曾表示過不滿。』李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不過這些抗議對整個大局產生不了影響,最近一兩年來,反對向中國轉交島嶼的聲音幾乎消失。』
對於俄方表示將在8月移交半個黑瞎子島給中國的消息。李蓉認為,『俄方能夠把駐軍的撤退時間表說出來,這至少是一種勇氣!這畢竟是俄方邁出的艱難的第一步。』
俄羅斯問題專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也認為,這是兩國領導人智慧的結晶。『這是俄羅斯在領土問題上的最後一次讓步。在現代大國關系中,有了領土就有了一切,包括礦產、水源、能源等等。黑瞎子島被俄羅斯佔去,現在他們能歸還一半,已經算是勝利。』
盛世良同時指出,日本學界已經提出要學習中國解決黑瞎子島的做法,解決與俄羅斯的北方四島的領土遺留問題,但俄羅斯並沒有任何松動的意思。『俄羅斯說,行!我們把其中兩個島嶼還給你,但那只是兩個最小的島嶼,僅佔北方四島總面積的5%。』
盛世良認為,『從這個意義上,黑瞎子島問題對今後國際領土遺留問題的解決,均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80年變遷,中俄關系縮影
『半個黑瞎子島』即將回歸,中俄關系再次引起世人關注。
而對於與過去的『老大哥』蘇聯和其繼任者——俄羅斯的邊界糾紛,中國長期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恨愛交織。
屈辱年代:蘇軍強佔黑瞎子島
中俄兩國的邊界糾紛,最早要追溯自清代。
1858年,沙俄政府強迫清政府簽訂《璦琿條約》,奪去黑龍江以北約60萬平方公裡。兩年後,當時的沙皇俄國藉武力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中俄《北京條約》。根據這個不平等條約,中國將黑龍江以北、烏蘇裡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約12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割讓給俄國。即使承認這一條約,黑瞎子島在烏蘇裡江以西和黑龍江以南,也應屬中國所有。
但從簽訂《北京條約》之日起,俄方就想侵佔黑瞎子島。而真正造成黑瞎子島領土爭端始於1929年。當時,中國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因不滿蘇聯持續控制在清朝末年由沙俄修築的中國東清鐵路(簡稱中東鐵路),將蘇聯職員遣送回國,引起武裝衝突。國民政府對蘇宣戰,但中國戰敗。
1929年12月20日,在美國的調停下,張學良與蘇聯簽署停戰《伯力協定》,同意恢復蘇聯在中東鐵路的權益,換取蘇聯軍隊撤出中國東北。但蘇軍卻一直強佔黑瞎子島,不肯撤走。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和蘇維埃政府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條約規定:『中蘇兩國一致同意江面主權中蘇各二分之一。』
40年恩怨:三次談判僵持不下
中俄就黑瞎子島的歸屬問題,從1964年就開始了第一次談判,持續半年時間,但蘇聯拒絕撕毀沙俄時期與中國簽定的不平等條約,不肯歸還所侵領的中國領土,談判以失敗告終。
中蘇第二次邊界談判於1969年10月在北京舉行,但隨後中蘇因爭奪烏蘇裡江上的珍寶島爆發戰爭,談判終止,雙方在邊境陳兵數百萬。最終,中國成功擊退蘇軍保住珍寶島。此後,蘇聯感到緊張,於是往黑瞎子島上移民,爭端朝著越來越不利於中國方向發展。
一直到1986年7月,前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發表《蘇聯願意在任何時候和任何級別上同中國認真地討論建立睦鄰局勢問題》的講話,為中蘇關系帶來了久違的暖意。次年2月,中蘇雙方開始第三次邊界談判。
1989年5月,原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華,鄧小平提出了『結束過去、面向未來』。此時蘇聯已逐漸衰敗,其許多領導人和學者都嘆息,從赫魯曉夫到勃列日涅夫的最大戰略錯誤便是未處理好對華關系。
戈爾巴喬夫訪華後,中蘇關系全面回暖,長期陷於停頓的邊界談判得以重啟。1991年5月,時任中國國家主席的江澤民訪俄,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中俄國界東段協定》。1994年,中俄兩國又簽定了《中俄國界西段協定》。
『1991年和1994年簽署的這兩個協定解決了98%的邊界爭議。剩下的2%,是黑瞎子島與銀龍島的爭議,其中又以黑瞎子島較為重要。』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研究所所長陸南泉告訴《國際先驅導報》,『這兩個條約是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通過談判,最終達成的協議。』
政治決斷:化乾戈為玉帛
有關黑瞎子島歸屬問題的談判,幾十年間一直相持不下。第四次邊界問題談判開始於2001年7月的《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當時的中俄兩國元首江澤民和葉利欽作出政治決斷,一定要解決黑瞎子島問題。經過多輪談判,雙方最終達成共識,原則上決定平分黑瞎子島。
2004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中國外交部長李肇星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代表中俄雙方簽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該協定並已得到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俄羅斯杜馬全體會議和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全體會議批准。
協議規定,滿洲裡東部額爾古納河上的阿巴該圖洲渚歸俄羅斯所有;塔拉巴羅夫島(銀龍島)歸中國所有;大烏蘇裡斯基島(黑瞎子島)由於屬於哈巴羅夫斯克市區,兩國政府商定將該島一分為二,靠近哈市的一半歸俄羅斯所有,靠近中國一側的一半島嶼歸中國所有。
2005年6月2日,中俄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互換《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准書。當年6月,中俄勘界工作啟動。2007年4月,俄軍開始拆除在黑瞎子島設施。該年9月,中俄黑瞎子島陸地勘界基本完成。同年11月,中國黑瞎子島界碑豎立。近日,又傳出水上勘界已經完成的消息。至此,黑瞎子島乃至中俄邊界問題的最終解決畫上了一個句點。
在今後新的世界戰略格局上,中俄雙方共同利益仍將佔主流。邊疆『秦時明月漢時關』的風光雖仍舊,化乾戈為玉帛情景卻會成為長久現實,以黑瞎子島為代表的中俄邊界遺留問題必將寫進歷史。
教科書上的中俄『領土之爭』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劉洋、曉德發自莫斯科、北京黑瞎子島和銀龍島勘界的順利完成,意味著中俄邊界爭議將徹底結束。但在兩國教科書中,關於歷史上那些錯綜復雜的條約和領土歸屬問題表述,依然還在各說各話。
中國教科書批沙俄『趁火打劫』
提到歷史課本上的沙皇俄羅斯,新疆庫爾勒市初二學生葉子就很生氣,原因就是『它對中國趁火打劫』。
葉子是上學期剛剛學過那一課,該篇章節的標題就叫《俄羅斯趁火打劫》。這本根據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編寫而成的教材,在第二課就詳細介紹了中俄簽訂《璦琿條約》的經過。其中這一段描述讓葉子記憶猶新:俄方為達到侵佔中國領土的目的,采取威脅恐嚇的手段,派軍隊在邊境晝夜鳴槍放炮,在沙俄的武力要挾和外交訛詐下,清政府被迫簽訂了喪權辱國的《璦琿條約》。
編寫者還在這一課後面列了一個表格,按時間、條約名稱、割佔領土范圍、割佔領土面積四項,分別將包括《璦琿條約》、《北京條約》等中俄間數個不平等條約列在上面,其中俄國在《璦琿條約》中割佔的是『中國東北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60多萬平方千米』。
葉子告訴《國際先驅導報》,老師講課的時候特別讓他們『劃一下』《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老師說《璦琿條約》割佔領土最多。』
其實在上述幾個條約之外,中俄雙方的第一個邊界條約是《尼布楚條約》。在初中歷史課本裡,這個條約被囊括在『明清抗擊外國侵略的英勇斗爭』部分,小標題是『雅克薩反擊戰』。其中提到沙俄在17世紀40年代趁清軍入關之機入侵中國東北地區,強佔了雅克薩和尼布楚,大肆燒殺擄掠,嚴重威脅了清朝統治和當地人民的安全。『在多次交涉毫無結果的情況下,康熙皇帝決定用武力捍衛祖國邊疆』。而在兩次重創俄軍後,雙方於1689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中國對黑龍江和烏蘇裡江流域包括庫頁島的主權』。
然而,經過後來《璦琿條約》等不斷割讓,本屬於中國的上述區域先後得而復失。
俄羅斯教科書避談『侵略』
相比之下,對於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大部分俄羅斯教科書只字未提,僅有個別教材在編年紀事的附錄中予以列出,但未作任何詮釋。
由於後來18至19世紀遠東在沙俄歷史中的重要地位,這一時期中俄領土劃分問題在俄各教科書中均有提及,但表述與中國教科書存在很多差別。
比如,對於沙俄與中國的各種簽訂不平等條約均一筆帶過,未作詳細解釋,同時也避免使用『奪取』、『佔領』等字眼,而更多使用『獲得』等中性詞匯,且從不提及中國的任何領土要求。給人的感覺是,這些條約是兩國對無主土地的歸屬問題進行協商的結果。
2007年出版的《高校入學俄羅斯歷史教材》中寫道,『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讓俄羅斯獲得了烏蘇裡邊疆區。根據1867年與日本簽訂的條約,薩哈林島成為俄羅斯領土,千島群島主權歸屬日本』。
1997年出版的《古代至當代俄羅斯歷史》是俄權威歷史教材,由莫斯科大學歷史系編寫。書中寫道,『1858年的《璦琿條約》和1860年的《北京條約》讓俄羅斯獲得了阿穆爾河左岸地區和整個烏蘇裡邊疆區,俄羅斯殖民者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始迅速開發這些富饒土地,那裡很快出現了布拉戈韋申斯克、哈巴羅夫斯克、弗拉迪沃斯托克等城市』。
俄民間懮中國『收回領土』
正是在這種歷史表述的引導下,俄羅斯人對遠東及西伯利亞地區在歷史上屬於中國的事實幾乎毫不知情。而對於陳述那一段真正史實的言論,普通俄羅斯人都予以回避,同時感到懮慮。正是出於這種情況,『中國威脅論』在部分俄羅斯人心中始終不能徹底消除。
俄羅斯newsru.ru網站一篇文章寫道,中國人對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歸屬問題的看法令俄羅斯人感到幾分意外,中國教科書上將西西伯利亞直至托木斯克州的土地稱為中國『被割讓的領土』。中國對西伯利亞擴張的可能性讓俄羅斯人感到擔懮。
因為工作關系,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問題專家姜毅經常要和俄羅斯方面的專家交往,而在交往過程中,對方也曾提到過教科書上的問題。『他們就是擔心中方以後會不會還有一些領土要求啊等等,有過不理解,但不是特別多。』姜毅了解到,俄羅斯方面的教科書認為《尼布楚條約》是『不平等條約』,其他的都是『平等條約』。
正視歷史面向未來
隨著黑瞎子島的一半和銀龍島即將正式交還中國,有俄羅斯專家表示,中國已經不可能再向俄羅斯提出任何領土要求。對此姜毅認為,其實中國從來沒有對俄羅斯提出過領土要求,我們說的爭議是『邊界地區的爭議,不是領土爭議』。至於俄方對中國歷史教科書上內容的看法,沒有必要太在意。『中國人寫的歷史是向下一代傳授中國人眼中的歷史,我們有這個權利。』姜毅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畢竟這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不能說兩國關系現在很好我們就避談歷史了,這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念。』
至於中國民間的一些不同看法,姜毅認為應該正確理解兩國邊界劃定的意義。『這是三百年來中俄歷史上第一次有了雙方都認可的,經過認真勘界,也有文字記載的特別符合實際的劃界協定;另外,中國歷史上三北地區一直是中國陸疆威脅最大的來源,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而對於過去的那些『不平等條約』,姜毅表示,應該抱著一個可行性、合理性和國際慣例的態度來看待。『如果不存在收回的可能性,又導致兩國爭議不能解決,實際上對中國來說,無論從周邊安全和經濟發展還是從國際環境角度考量,都是很被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