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我省20個水土流失區列為黑土地治理重點項目區
2008-07-12 14:53:3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紅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2日訊 從今年起,國家農業開發辦和水利部將實施國家農業開發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預計三年間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8.2億元,我省共有20個水土流失嚴重的縣、區、場被列入項目區,三年將累計治理300萬畝水土流失區。

  蔓延的侵蝕溝是黑土區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土層逐漸變薄、土地生產力下降,泥沙淤積江河、水庫等一些不太容易被發現的現象也是黑土區水土流失的典型特征。由於黑土層變薄,黑土區的耕地呈現出地力減退,糧食產量下降的趨勢。中科院專家在黑土區坡耕地上所作的實驗表明:當黑土層剝蝕20厘米時,玉米減產3~5成,大豆減產2~4成;當黑土層剝蝕30厘米時,玉米幾乎絕產,大豆產量只有4~6成。而事實是,在黑土區現有的全部1.92億畝耕地中,已有1.05億畝坡耕地的黑土層不足20厘米,3355萬畝坡耕地的黑土層已經全部消失。與此同時,蠶食良田的溝壑也在日益增多。目前,全省已經形成侵蝕溝約16萬條,這些溝侵蝕的良田總面積約為200萬畝。在丘陵漫崗區,平均每1.67公頃土地上就有一條侵蝕溝。在經過日積月累的水土流失後,侵蝕溝往往會在一夜之間冒出來並迅速發展。有關於此最讓人驚心的一次經歷發生在賓縣:1994年7月13日,一場大雨衝毀了當地5000餘公頃耕地,一次性形成新的侵蝕溝3300多條,致使3個村屯被迫搬遷。

  黑土層一旦流失,往往很難恢復。因為黑土基本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形成1厘米的黑土層大約需要400年的時間,而目前平均流失到1厘米黑土層只需要1~3年的時間。傷痕累累的黑土地向人類發出了強烈的警告,這寶貴的自然資源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但是,由於一直沒有穩定的資金投入、政策支持,多年來黑土地的水土保持與治理總是沒能走上正規化、制度化的軌道。

  不過近年來,東北黑土區的水土流失問題已經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國務院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強黑土地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在對黑土地開發利用100多年後,黑土地終於迎來了保護和治理的曙光。從2003年開始,由水利部組織開展的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試點工程在我省拜泉、克山、克東、明水、賓縣和九三農場等地開展。2006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又啟動實施了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綜合防治一期工程。通過試點工程和一期工程的實施,科研人員探索出了符合我省實際情況的技術路線和治理模式。

  從今年起,國家農業開發辦和水利部將實施國家農業開發東北黑土區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工程,預計三年間共投入農業綜合開發資金8.2億元,我省共有20個水土流失嚴重的縣、區、場被列入項目區,預計三年將累計治理300萬畝水土流失區。對於黑土地來說,從今年起開始的大規模、集中治理和保護是空前的,也是難得的機遇。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