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訊 近年來,將桶裝水作為日常飲用水的市民越來越多,很多家庭連做飯、洗菜都使用桶裝水。據統計,目前哈爾濱的飲用水日需求量達10萬桶左右,三成居民家庭和六成的機關、企事業單位都在使用桶裝水。
目前哈爾濱市本埠的桶裝水生產企業40餘家,市場上桶裝水品牌百餘個。記者從消費者協會了解到,目前關於桶裝水的投訴都集中在送水、退桶等服務性問題上,關於水質的投訴是『零』。桶裝水的品牌有大有小、質量良莠不齊,在有關部門的市場產品抽檢中,總會有水質不合格的產品出現。為什麼一方面是每檢必有『不合格』,一方面又是『零投訴』呢?
水質好與壞,消費者肉眼難辨別
桶裝水抽檢頻率期待規范近期,記者在針對桶裝水市場的采訪中了解到,對於桶裝水質量的檢測一般由兩個部門負責。質監部門對生產企業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檢測,包括水源和成品,而工商管理部門會對進入流通領域的桶裝水進行抽檢。檢測的項目一般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微生物檢測,一部分是理化分析。微生物檢測主要包括大腸菌群、菌落總數、致病菌等項目,理化分析主要是檢測水中各種礦物質的含量。
據了解,對於桶裝水水質的投訴之所以會是『零』,那是因為水質與服務不同,不是消費者通過飲用和使用就能感覺到好與不好。據專業人士介紹,桶裝水中的大腸菌群是不是超標、是不是含有致病菌都不會影響到水的『口感』,而且即便是消費者日常出現了腹瀉、嘔吐等癥狀,也少有人會想到水,而首先是會想一想『我吃了什麼。』所以,對於水的質量監督就與其他『入口』商品不同———沒有來自於廣大消費者的監督。但是記者從市工商局了解到,今年以來,哈爾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還沒有對桶裝水進行過抽檢,工商部門的產品抽檢工作都是按照國家工商總局的計劃進行,到目前為止哈爾濱市工商部門也還沒接到針對桶裝水的抽檢計劃。太陽暴曬生綠藻,冷凍之後有沈淀
桶裝水儲運條件期待規范『水都長綠毛了!』這是部分使用天然礦泉水的用戶在夏天會遇到的問題。記者從一些桶裝水的生產廠家了解到,天然礦泉水的儲存要比純淨水『麻煩』。冬天冷凍後的礦泉水再化開之後就會出現絮狀物,夏天暴曬之後的礦泉水很容易生綠藻,這都與礦泉水中含有多種礦物質有關。記者了解到,桶裝水從出廠到配送到經銷點,從經銷點再到居民家,少有防曬和防凍的處理。夏天送來的水『溫吐吐』,冬天送來的水帶冰碴,是大多數桶裝水用戶的共同感受。記者了解到,現在哈爾濱市很多桶裝水的送水員都用三輪車來拉水,一次滿滿拉上十幾桶,全部送完要三個小時左右。盛夏的哈爾濱配送到用戶家中桶裝水有很多是至少要在陽光下暴曬三個小時以上的。另外,一些桶裝水的經銷商因為要代理多個品牌的水,受店面的局限,常常將桶裝水露天存放。一位桶裝水生產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直言:『盡管桶裝水的儲存等條款在廠家與經銷商的合同中都明確標注,但是經銷商很多都不嚴格執行,生產企業又沒精力每天去檢查。』
記者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並沒有針對桶裝水運送、儲存的相關規定,所以對於桶裝水運送和儲存也就無人監管。據業內人士透露,一桶出廠時完全合乎標准的桶裝水,往往會在這些中間環節中出現問題。一早打電話訂水,傍晚纔送到
桶裝水配送時限期待規范盡管桶裝水的送水員會負責將桶幫助用戶安裝在飲水機上,但是這種服務市民陳女士從來沒有享受過,這項工作都是由陳女士和丈夫自己來完成的。陳女士說:『送水員這工作的確是很辛苦,但是進門服務至少也得保證個起碼的著裝和衛生吧。跨欄背心、大拖鞋,進門不換鞋他們走了我還得擦遍地,換鞋吧連襪子都不穿我還得刷拖鞋,反倒不如自己裝。』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對送水員的不滿還不止這些。敲門不用手用腳踢;現金支付不備零錢,用戶有時為了給送水員找零錢還得下趟樓……
而最令桶裝水用戶不滿的還是『配送時限』。市民張女士告訴記者:每次她打電話訂水時都要詢問多長時間能送到?一般對方的答復都是兩小時左右。但是張女士經常要從早晨等到中午,從中午等到下午,有時還會出現『漏送』的情況。住在道外區的市民薛大媽更是為水傷腦筋:薛大媽家住在八樓,每次訂水都要打兩次以上電話纔能送來,一早打電話,下午纔送到是經常事。後來從送水員的口中得知,八樓的住戶又沒有電梯大家都不願意送。為此薛大媽每次都再單給送水員一到兩元的酬勞,從此以後薛大媽家再也沒出現一早訂水下午到的情況。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的桶裝水配送都是每個配送點自己僱傭送水員,這些人的流動性很大,一般都是一天一結工資。桶裝水的配送時限也沒規范,用戶訂水能不能及時送到,全看配送點當天的人手夠不夠。買了水票經銷點沒了,想要退桶得自己送
桶裝水售後服務期待規范
記者從消費者協會了解到,目前對於桶裝水的投訴,最多的就是『買了水票經銷商沒了』和『退桶無門』。
記者調查了解到,桶裝水經銷部門都會積極地向消費者推銷水票,一次性購10張以上的水票,一般也都會有優惠。一些銷路不錯的桶裝水更是對新用戶提出『第一次送水,交納桶押金外,還必須購10張水票。』的要求。記者在本次調查體驗中,涉及的『參谷山泉天然礦泉水』和『航天純淨水』就是如此。由於目前哈爾濱市的桶裝水市場上,真正能做到生產企業直銷的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委托經銷商來經銷。有些黑心的經銷商就會大批地賣出水票後,一走了之。據了解,對於這樣的現象,消費者一般都會幾經周折地找到桶裝水的生產企業,碰到好的企業,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產品的市場形象,就會承擔損失說明原委,然後指派鄰近區域內其他經銷商配送。可是也有很多生產企業不願將這部分損失自己承擔,於是吃虧的只能是消費者。因為生產企業與經銷商之間的合同一般都會注明:經銷商賣出的水票,與生產企業無關,生產企業不承擔相關責任。
另外,令眾多消費者不滿的另一方面是桶裝水的『退桶』服務質量太差。在某高校工作的郭先生家裡已經有三個廢棄水桶。郭先生說,每一種水最初第一次買水時,都說得非常好:先交桶押金,如果不用這個牌子的水了,打個電話上門退桶。可是到了真正退桶的時候,可不是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的了。記者了解到,對於『退桶』幾乎少有打一個電話就能退成的。一般的桶裝水配送點都會答復:附近有人訂水時,送水員會順路送去。這就是說,用戶的桶什麼時候能退掉,要靠運氣,還需要不斷地打電話催促,因為送水員在送水時有每桶水一元錢的工費,可是取桶卻沒有這份工資。而有的配送點就乾脆直言:要退桶自己送過來。
一方說假水泛濫一方說沒有舉報
桶裝水打假期待行業自律
哈爾濱市桶裝水的業內人士只要說到水質問題,大都會提及『假水』現象。據了解,他們口中的『假水』有兩種,一種是一些小的桶裝水生產企業,隨意仿造品牌桶裝水,根據客戶需求什麼牌子的就灌什麼牌子的。另一種就更簡單了,經銷商直接從自來水管接水灌桶。
說到『假水』,所有品牌桶裝水企業都表示:假水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利益和產品的形象,必須嚴厲打擊。但是令記者很難理解的是,當記者提出請他們『指點』一下,記者將聯合有關部門進行查處時,這些表現出『痛恨』的廠家又都三緘其口:『哈爾濱的哪個廠在罐這樣的假水我都知道,可都是同行我不能做這樣的事。』既稱痛恨造假,又為造假企業橕起『遮陽傘』。
記者從哈爾濱市工商部門了解到,目前哈爾濱市工商部門沒有接到任何一家桶裝水企業的關於『假水』的舉報。市工商局消保處工作人員說,如果哪個廠家的水被仿造,他們希望企業能直接與工商部門聯系,工商部門一定會對造假企業進行嚴厲查處。據業內人士稱,明知有假,既不打假又不對消費者做出防假提示,就是怕消費者知道有假而失去市場。這種只顧自己的市場卻不顧消費者利益的做法確實欠妥。
曾經有過『水協會』,兩年前卻『散伙』了
桶裝水行業期待協會監管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哈爾濱原來曾經有個『水協會』,有30多家本埠桶裝水生產企業都是『水協會』的會員。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水協會』的會長時,他告訴記者這個協會已經於兩年多前『散伙』了。據這位原會長介紹,當初成立『協會』之時,哈爾濱的桶裝水企業正在規范發展階段,很多生產企業都積極參與,大家共同自律完善企業管理,互相取經學習,努力通過國家的QS認證,最多時有30多個會員單位。可是幾年之後,會員單位就都沒有了熱情,『協會』的凝聚力越來越弱變得形同虛設,也就在兩年前自動散伙了。據介紹,當初『協會』還在的時候,雖然哈爾濱的水行業沒有明文的行業標准,但是加入協會的會員企業都能夠自律,或者說都能夠努力不斷完善企業管理,一些行內的不成文的『行規』大家還都努力遵守。但是自從兩年前『協會』解散之後,目前哈爾濱的桶裝水行業就再沒有什麼行業規范了。
哈爾濱的桶裝水經營存在著很多行業規范的空白,沒有規范市場就難免出現混亂。盡管最初的『水協會』在哈爾濱的桶裝水企業通過QS認證中的過程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但是協會的任務還遠遠沒有完成,哈爾濱的桶裝水行業依舊需要行業協會來規范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