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 11日,在哈爾濱市防洪紀念塔廣場,盛大的奧運火炬傳遞儀式正在這裡舉行。在圍觀歡呼的人群中,一名身材瘦小、身著印有『救災志願者』字樣白色T恤的中年男子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周剛,一個在遼寧省阜新市創業的哈爾濱人。
一個月前,周剛結束了20天的志願者行程從四川災區歸來,如今,他又出現在家鄉的火炬傳遞現場。『無論走到哪裡,我都為自己是哈爾濱人而自豪。』周剛對記者說,『奧運火炬傳遞在家鄉舉行,我一定要回來看看,為哈爾濱加油,為奧運加油。』
帶一塊煤赴災區當志願者
今年49歲的周剛家住道裡區共樂街道辦事處民橋社區,多年從事蔬菜個體經營。三年前,他和朋友到遼寧阜新包下千畝土地,進行洋蔥產業種植。5月12日,汶川發生大地震,周剛深受觸動,他找到當地紅十字會,當場捐款1851.2元。
5月19日,是全國哀悼日的第一天,周剛又做出了一個決定——去災區做志願者。他什麼都沒帶,只在背包裡揣了一塊從阜新煤礦撿來的亮晶晶的煤塊。到達後,在成都紅十字會的安排下,周剛到救治災區傷病員最多的華西醫院,當上了一名志願者。
做志願者辛苦卻充實
不顧旅途的疲勞,周剛當晚就在醫院忙碌起來,他在住院處9、10層幫忙,負責接送病人、護理、喂飯、聯系親屬等工作。當天一直乾到午夜,周剛纔離開醫院。他吃了個盒飯,找一家小旅店簡單休息一下,第二天,又早早地來到醫院服務。
『做志願者雖然辛苦卻很充實。』周剛說,『人與人之間的相助相愛讓我接受了一次全身心的洗禮,這將是我一生的寶貴財富。』
以感恩之心為家鄉加油
在華西醫院做了10天的義工後,周剛又報名到了什邡,幫助農戶恢復大棚生產。可由於氣候不適應,到什邡的第二天周剛就患上了感冒,到了第四天,他實在堅持不下去了,回到成都打了兩天點滴。身體剛些好,周剛又先後到彭州、都江堰等地當志願者,每到一處,他都為當地受災的孩子買一些水果和文具。在都江堰,他把自己帶去的煤塊留給了當地政府,『煤代表著光與熱,像煤那樣為災區服務是我作為一名志願者的心聲。』周剛說。
帶去的6000元錢基本花光了,為不給當地添麻煩,6月11日,周剛帶著成都團市委為他頒發的志願服務榮譽證書回到了遼寧。作為阜新市唯一一名自費前往災區的志願者,周剛的事跡被當地媒體廣為報道,並作了多場報告。
得知奧運火炬要在哈爾濱傳遞,周剛於日前專程趕回家鄉。『我沒什麼文化,只讀過五年書,但在我家最困難的時候得到過政府的救濟,回報社會始終是我的感恩之心。』周剛說,『無論是在四川還是遼寧,我都以一名哈爾濱人為榮。無論走到哪兒,都要給哈爾濱爭光,為家鄉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