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6日訊 記者從15日召開的哈爾濱市民政半年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上了解到,今年市政府將5項民政工作列入『惠民行動』。目前,這5項惠民行動已經全部啟動,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5項惠民行動全面啟動
城市低收入困難家庭進入資格認定階段。市政府安排1200萬元困難家庭救助資金,在廣泛調研、反復論證的基礎上,經市政府批准,確定了城市低收入困難家庭標准為305元,出臺了《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暫行規定》。
城市居家養老服務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出臺了《居家養老服務實施意見》。協調財政部門落實了451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為符合條件的老人購買服務;落實了5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居家養老服務平臺建設,居家養老服務工作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加快推進今年農村敬老院整合建設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所農村敬老服務中心投入使用,5所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兩所購置後簡單改造即可投入使用,完成任務過半。
資助農村特困群眾參加新農合按計劃推進。開展了測算調查,配合衛生部門在啟動新農合工作時,將農村低保、五保人員資助到位。上半年,共有15.6萬人次的農村低保、五保、優撫對象享受到農村醫療救助,支出醫療救助資金353萬元。
低保家庭大學生助學專項救助准備就緒。協調市財政安排了資助500名低保家庭大學生入學專項資金,待高考錄取結束後,將進行救助。
1.73億元低保金救助32萬人
圍繞保障貧困群眾基本生活,推進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全市廣泛開展了春節走訪慰問活動,為重災戶、低保戶、優撫對象、五保戶送去慰問款物1364萬元。上半年,為32萬名城鄉低保人員發放低保金1.73億元。
社會救助內容不斷豐富,增加了拆遷救助、燃氣救助、副食補貼、節日救助等救助項目,投入社會救助款8572萬元。落實《市政府關於加強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的通告》精神,加大街頭現場救助力度,推進救助管理進社區,救助流乞人員近5000人次,救助流浪兒童300多人次。完成了重點優撫對象核對和信息錄入工作,為殘疾退役軍人發放了代步工具,城鎮重點優撫對象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體系,為1至6級殘疾軍人辦理市醫保統籌手續。按計劃推進了重點優撫對象的修、建房工作。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力度,安置城鎮退役士兵2329人,佔應安置總數的60%;發放自謀職業補助金560萬元,收繳安置任務有償轉移金170萬元。
13950.88萬元彰顯救災大愛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全市各級民政部門迅速行動,積極開展支援災區工作。第一時間發出捐款倡議,向全社會公布了接收捐贈帳號和熱線電話。以市委辦公廳、市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了緊急通知,在全市掀起了救災捐贈活動高潮。派專人分3批次,為災區運送救災物資。協調駐哈部隊官兵,分9批次裝運救災物資1380餘噸。協調相關部門,組織了3場賑災義演。開展收養災區孤兒登記。籌集了大量災區急需救災款物。截至6月28日,全市民政系統和慈善會共為災區募集資金13950.88萬元。其中:南崗區900餘萬元,道裡區700餘萬元,雙城市600餘萬元,香坊區500餘萬元。市局及直屬單位繳納特殊黨費58.8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