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嘉蔭江南村警民協奏曲 "落後村"變成"先進村"
2008-07-16 09:00:5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高學德 文天心 狄婕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6日訊 出嘉蔭縣北行100多公裡,便到了常勝鄉的江南村。昔日,這個村酗酒滋事、鄰裡糾紛較多,治安秩序差;村裡環境髒亂,村民思想陳舊,一度使該村成為了全縣較為落後的村。邊防民警創建『愛民固邊模范村』,『選址』江南村。如今,江南村鄉風文明,村容嚴整;村民生產、生活有序,家庭、鄰裡和諧;社會安定團結,轄區實現零發案,『落後村』變成了『先進村』。

  一名民警保一方平安

  李奇是常勝鄉邊防派出所派駐江南村的民警,天天和村民打交道。村委會的大喇叭裡經常能傳出李奇的聲音,那是他在向村民們進行普法宣傳,宣講邊境政策,講解法律法規。他還走訪農戶,宣傳保護界江環境資源的重要性,做村裡漁民的思想工作,引導漁民轉產。

  江南村支部書記趙文鐵說,以前村民們在農閑時節除了喝酒就是打麻將賭博,糾紛不斷,自從李奇到了村裡後,天天向村民灌輸新思想,村民們也願意聽,現在村裡『消停』多了。

  常勝派出所邀請農業技術人員來到江南村,在田間地頭為村民講解科技興農知識,為村民脫貧致富提供技術支持。派出所開通了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為群眾答疑解惑,民警和鄉司法所人員組成的送法服務隊進村屯、進農家,在江南村開展法律講座。

  李奇在村中選了4名思想覺悟高、群眾口碑好的青年組成治安巡邏隊,協同他輪流值班,開展巡邏看護活動。以十戶為一組,在全村建立了8個聯防小

  組,每個聯防小組選責任心強的村民擔任『鄰裡守望員』,開展經常性鄰裡守望和重點時期、重要季節的村屯看護。

  一條壩富足一村人

  江南村村北,有一條過水壩,是村裡的標志性建築。如今,這條壩成了村民們致富的保障。

  伊春邊防支隊在深入界江一線視察和研討的基礎上,結合江南村靠近黑龍江得天獨厚自然便利條件,經過與嘉蔭縣政府、常勝鄉政府、村委會多方考察、論證,在村北1000米處『三道溝』修建養殖水壩工程,圍成了面積達18.2公頃的水域。經過支隊牽線搭橋和層層把關,最終選定嘉蔭縣的個體客商張玉生作為合作伙伴。張玉生投資160多萬元修建養殖水壩,多位一體搞生態養殖。

  7月12日,記者來到了江南村的大壩養殖區,見到這裡有幾十名工人正在晾曬、采摘木耳。工人全是這個村的村民,按日計酬,每人每天工資35元。趙文鐵說,木耳擺袋時,每天要僱四、五十人,每個人都能不少掙。

  派出所民警同村民一起晾曬木耳。記者吳樹江攝

  趙支書接著說,除了開展木耳栽培外,將來水壩南北側還能發展飼養貉子、狐狸、梅花鹿等養殖業,水壩內村民將采取自願承包的方法,開展飼養江魚、林蛙、養鵝綠色養殖業。目前江南村已種植木耳30多萬袋、養大鵝6000多只、養豬100多頭、養雞1000多只、投入魚苗300多萬尾。預計,此項工程將為江南村承包戶增收5000元左右。

  育一方水土樂一方人

  在江南村村頭,有一片水泥地面的廣場,那是伊春市邊防支隊出2萬餘元幫助村裡修建的。農閑時候,村裡的秧歌隊就會來到這裡活動,孩子們也經常到這裡來嬉戲。記者發現,在村子的路旁有若乾個垃圾箱,還有12盞路燈,這些也都是邊防支隊出資購置的。

  距村頭的廣場不遠,新建的村委會施工已進入尾聲,預計『八一』前就能投入使用。趙支書說,這是支隊出資3萬餘元建設的,邊防支隊對村裡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實在無法用語言來形容我們的感激之情。

  常勝邊防派出所在江南村建了一個愛民圖書室、一個村民活動室。民警每月組織村民開展一次種、養殖經驗交流會,向群眾傳授科學養殖、種植技術。支隊積極發動官兵捐贈科學種植、養殖、增產增收及涉農法律常識等相關方面的書籍以豐富村民生活,提高村民科技興農、科技致富能力。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