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6日訊 七月流火,大慶市的農村合作經濟更火。
肇源縣大興鄉同心村,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突然冒出了400來棟養雞大棚。門前一臺臺轎貨車、摩托車、大貨車,棚室裡一水水的白毛肉雞,記者感覺到,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養雞戶李新說,這都是曲文國辦養雞合作社的功勞。
大慶市副市長田鳳春介紹,近幾年來,大慶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和不斷發展壯大,對於提高農業生產和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廣泛宣傳貫徹和有效實施,全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截至今年5月末,全市共組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353個,加入到合作經濟組織的會(社)員達2.9萬戶,能夠實現分紅返利的實體型專業合作社175個,各類專業協會123個,農產品行業協會36個。這些合作經濟組織按產業類型劃分,養殖業154個,種植業162個,運銷服務業1個,農資供應9個,生產加工業5個,其它類型22個。按經營規模劃分,經營收入5000萬元以上3個,1000萬~5000萬7個,100萬~1000萬97個,100萬以下的20個。
組織管理從環節到全局
過去,各級黨政組織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工作雖然重視,但是在抓法和力度上有局限性,只作為農業產業化的一個環節來抓。《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之後,各級領導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工作的領導力度普遍加大。大慶市供銷聯社主抓農村合作經濟的領導纔同川介紹說,目前,大慶已經形成了全黨全社會共抓的局面。今年大慶市委、市政府把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納入了全市65件大事之一,要求全年建設實體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73個,總數達到200個,並落實了責任制和包保單位。近日,市人大專題對全市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情況進行了視察,明確要求各級財政列專項資金扶持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各級組織領導力度的加大,為全市合作經濟組織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與主體由單一到多元
肇源縣福興鄉興復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組建做到了『三個參與』,即黨支部參與、新農村幫建單位參與、外地蔬菜經銷商參與。村黨支部書記當選為合作社理事長;省、市開發辦幫助合作社選項立項,向上級爭取資金;來自黑河、滿洲裡、大連等地的蔬菜經銷商常駐合作社組織銷售,開設了旅店、飯店,興辦了瓜果蔬菜批發市場。
以前,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基本是農民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頒布之後,出現了多元參與的好形勢。
肇源縣禽業協會及合作社走出了『產業協會+龍頭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民大戶』的路子。合作社的諸多問題都由文國冷凍食品公司解決,去年以來,公司為社員擔保貸款2000餘萬元。肇源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已經吸收肇源禽業合作社為信用單位,貸款享受最低利率。
效能影響由弱勢到強勢
去年,杜爾伯特縣整個鮮奶市場出現收購價格低問題。要是過去,養牛業可能出現大滑坡。但是這個縣奶牛飼養量不僅不減,反而增加,奶質奶產量也隨之增加。伊利公司之所以提高奶價,杜爾伯特縣奶業協會發揮了積極協調作用。隨著合作經濟組織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的增強,合作經濟組織開始承擔落實新任務的職能。
老百姓不是親眼見過有效益的事,一般很難推廣。今年,大慶市推行玉米膜下滴灌。這本是對農民有益的事業,縣裡、鄉裡在林甸縣紅旗鎮就是推不下去,紅旗鎮的4個鮮奶收購合作社跟會員一號召,上級領導下達的上千畝的任務一下子就完成了。
大同區的積溫帶,土質,氣候條件,最適應板藍根種植。板藍根平均畝產250公斤,按保護價格每公斤4元算,平均畝產值1000元,比種植其他作物多收入200元。種植中藥材一直是當地農民主要的創收方法。
宏偉中藥材合作社目前擁有基地8萬畝,入股人員1117人,入股者帶動農戶1.6萬戶種藥材,他們每開發出一畝中草藥,可得股金500多元。合作社會員開發中藥材的積極性非常高,合作社輻射面除大慶地區,已發展到綏化、齊齊哈爾、吉林等地。
去年,大慶市綠色特色農產品產業協會牽頭在香港舉辦綠色特色農產品推介會。會上,大同宏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向香港和馬來西亞銷售中藥材1000餘噸,並與馬來西亞嘉鑫貿易有限公司合作,投資5000餘萬元建設加工廠,目前這個項目正在加緊建設當中,今年10月即可投入生產。
最近,肇源縣福興鄉黨委書記韓炳臣說,該鄉復興蔬菜生產合作社已簽合同,375棟大棚生產的番茄全部出口俄羅斯,年供應量達6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