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23日電 (記者 印蕾) 記者從22日—23日召開的全省農村工作會議上獲悉,近年來,全省農村經濟社會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過去五年,是我省進入農業新階段以來農村變化最大,結構調整步伐最快,農民得實惠最多的時期。農業和農村發展實現歷史性的跨越,主要表現為十個重大突破。
糧食生產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全省糧食總產分別登上600億斤和700億斤兩大臺階,2007年達到793.1億斤,創歷史新高,比2002年增產204.9億斤。糧食單產大幅度提高,由2002年的417斤/畝,提高到505斤/畝,五年累計增產糧食447.6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農民收入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農民收入走出了低速徘徊的困境,實現了高速增長。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132.3元,比2002年增加1727.1元,年均遞增11.4%,是歷史上農民人均收入增長最快時期之一。農民收入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現金收入的比重明顯提高,由2002年的64.9%提高到2007年的82.8%。
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
種植業和畜牧業『主輔換位』成效顯著。2007年全省肉、蛋、奶產量分別比2002年增長77.9%、34.1%和1.1倍,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牛奶、生豬和禽蛋生產大省。綠色食品產業迅速壯大。2007年全省綠色食品種植面積發展到4680萬畝,綠色食品生產總量達2120.8萬噸,分別比2002年增長2.2倍和2.5倍,主要農產品基本實現了無害化生產,是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和第一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大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2007年全省轉移農村勞動力480萬人,實現勞務收入215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3倍和3倍。
農業產業化經營實現重大突破
龍頭企業迅速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實現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小規模向大規模轉變,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昇。2007年全省規模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1600戶,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達1300億元,分別2002年增長1倍和1.3倍。農產品出口貿易額突破11.9億美元,比2002年增長2.6倍。
科技興農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全省累計推廣模式化栽培技術面積達5.96億畝次,累計實施農業標准化面積達5.5億畝次,主要農產品基本實現了全面積、全作物和全過程的標准化生產。2007年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53%,比2002年提高6個百分點。科技入戶工程深入推進,農業科研院所、大專院校與地方的科技共建覆蓋到全省所有縣市,農民科技培訓模式不斷創新,農業科技推廣和標准化實施步伐明顯加快。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一批大型水利控制性工程投入使用,城鄉防洪標准明顯提高。全省新打機電井6.6萬多眼,新建小塘壩、蓄水池5333處,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000萬畝,新增水田面積1429萬畝。測土配方施肥、秸稈還田面積不斷擴大,農肥施用量穩步增加,土壤肥力有所提昇。新組建農機作業合作社803個,輻射帶動了農機化加快發展,全省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1.2%,是全國機械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農業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五年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1070萬畝,植樹造林1542.1萬畝,治理『三化』草原1087.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200萬畝。農田水利、農機化和土壤肥力建設取得新進展,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進一步增強。
農村公共事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全省農村新建瀝青水泥公路31184.5公裡,是建國後至2002年53年總和的11.8倍。新解決447.92萬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和安全問題,新增沼氣和秸稈燃氣用戶15.07萬戶,新建和改造52.8萬戶、4393.07萬平方米的農村住房。農村中小學學雜費全部免除。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鋪開,1032萬人次從中受益。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建立,88.9萬農村貧困群眾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戰略全面實施,15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新農村建設『百鄉千村』試點取得顯著成效,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關系農村民生的基礎建設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
場縣共建實現重大突破
五年來,墾區農場和縣(市)合作共建全面推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進程加快。全省43個縣與周邊農場建立了合作關系,共建領域由初期的農機跨區作業拓展到農業科技合作、資源共用共享、農產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合作等多個領域,呈現出農墾與地方相互促進、區域經濟社會一體發展的良好態勢。
縣域經濟實現重大突破
據初步統計,2007年全省縣域經濟實現生產總值2643億元,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37%,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實現財政收入152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794億元,增幅分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1個百分點和9個百分點。縣域經濟由低速增長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經濟總量不斷擴大,實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同步提高。
農村改革實現重大突破
我省比全國提前兩年率先進行了農村綜合改革,取消了面向農民的稅費,結束了2600多年農民種地交納『皇糧國稅』的歷史,每年減輕農民負擔47.2億元。鄉鎮機構改革、縣鄉財政財務管理體制改革和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顯著成效。糧食購銷體制、農村信用社、農技推廣體制和種子管理體制等改革任務基本完成。農村經營組織創新、土地流轉和化解鄉村債務試點紮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