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訊 鍋爐檢修工、數控車工,就是這些在不少人眼裡『不咋樣』的『藍領工』,年薪居然超過了10萬元。近年來,哈爾濱市技工人纔工資水平全線攀昇,即使高薪也難招到好技工。而另一方面,哈爾濱市職業學校卻出現『斷流』,招生困難。社會上『重』學歷而『輕』職業教育的思想,凸顯出技工人纔的嚴重匱乏,而大多數的家長並沒有意識到,發展中的老工業基地哈爾濱迫切需要『藍領工』,當技工,也能捧上金飯碗。
主動選技校的不足40%
中華職教社哈爾濱市分社對2007年就讀職業學校學生及其家長進行的調查資料顯示,學生及其家長主動選擇職業學校的不足40%,其中,學生主動選擇職業學校的為15%,家長主動選擇職業學校的佔23%,因學習成績不好或家庭貧困選擇職業學校的佔60%。對此,哈爾濱市政協委員高宏認為,受『重知識,輕技能』的傳統觀念影響,使得社會上存在著輕視職業教育的現象,現在隨著高校擴招而產生了『催化效應』,這種現象將進一步昇溫。
實習設備少學生難實踐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除了家長學生對學技術當工人不認同外,哈爾濱市職業教育資源的配置弱,也是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
記者從哈爾濱市教育局了解到,哈爾濱市中高等職業院校共有85所,中職類78所,高職院校7所,但職業學校的綜合性實訓基地至今為零,哈爾濱市沒有一所職業學校在國家達標立項。
記者走訪了哈爾濱市部分職業學校發現,由於受場地、設施所限,現有教學實踐培訓設備無法滿足學生實際操作需要,幾十個學生圍著一臺機床的現象普遍存在。『學技術重要的是實際操作能力,而學校的實踐基地小,我們每學期只有兩個星期的實踐課。為能學好技術,我們只能憑關系自己尋找實踐機會。』哈爾濱市道外區一所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王志嘉對記者說。
哈爾濱市政協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也顯示,對比國家相關規定,哈爾濱市中職學校佔地和建築面積標准不達標的佔63%,市屬中職學校中沒有校內實習基地的佔49%,沒有校外實習基地的佔58%。2006年我省批准哈爾濱市建設的1個綜合性、2個區域性、12個專業性實訓基地沒有得到完全落實。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在哈爾濱市市屬中職學校中,半數以上學校專業課教師數量未達到標准,80%的專業教師沒有專業實踐經驗,專業課教師和實習指導課教師人數偏低。
3.5:6.5職普招生比例失衡
『國家規定,職普招生比例標准為1:1,但哈爾濱市為3.5:6.5,教育結構性嚴重失衡。』針對哈爾濱市職業教育發展緩慢,難滿需求的原因,政協委員一語道出癥結。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哈爾濱市職業教育與普通學歷教育的不均衡發展,讓技術工人成為冰城的稀缺品。
政協委員高宏認為,哈爾濱市高職發展中推行的『三不一高』,即不遷戶口、不發教育部統一簽發的畢業證書、不發派遣證、高收費政策也極大地影響了職業院校的發展。在招生程序上,實行普高先招、中職後招的辦法,也帶有明顯的『厚此薄彼』的色彩。這些做法,對職業教育產生無形的壓力和消極影響。而哈爾濱市今年在計劃招生中,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增加了1700名,這使職業教育學校招生更加困難,使職業教育相對更受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