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生物質顆粒取代燃煤:離哈爾濱市還有多遠
2008-07-20 07:45:03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張育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0日訊一邊是煤炭供應緊張——哈爾濱市供暖用煤價格已經達到每噸530元,去年同期價格則為每噸380元;一邊是秸稈燃燒污染浪費——每年整地時,都有大量秸稈被焚燒在地裡,造成空氣污染,記者采訪時了解到,面對這種現狀,哈爾濱市一些率先吃螃蟹的人,開始研究秸稈顆粒做再生能源。

  現狀:嘗試生物質顆粒燃料民間走在前面

  如果你還為城市空氣質量偶爾較差而懊惱的話,那麼你可以找到一幫知音。他們會告訴你,水會綠起來,天也會藍起來。這些研究生物質顆粒燃料取代燃煤的人,正為這個目標而努力。

  45歲的孫國良一直想做一番事業,他原本是搞技防工程的,可是卻迷上了生物質顆粒這種可再生能源的開發。盡管現在遇到了難題,可孫國良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

  據孫國良介紹,他是在2006年投入到這個項目的。當時,他到沈陽投標,發現沈陽的生物質顆粒搞得如火如荼的,認定這是一個有前景的項目,回來之後開始考察,立項。正好雙城有一家公司生產生物質顆粒的機械,一下子買了5臺,成立了雙良可再生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最初,生產的木質顆粒全部出口,據說國外並不為了取暖,而是用來生產紙漿。現在,由於同行競相壓價,木質顆粒出口已經無利可圖。

  入了這個行,孫國良發現身邊有很多人都在做這個嘗試。道外區李中齊的民生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摸索生產的同時,已經完成了可行性報告,對投入產出有了細致的調研。而省內這種民間投資者,已經有了幾十人。有人生產加工機械,有人生產爐具,他們相互溝通信息,覺得再生能源是個值得投入的項目。他們的依據是,2007年農業部頒發的『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把黑龍江省列入重點地區。

  李中齊向記者介紹說,他們最初的設想是『農村包圍城市』。所謂的『農村包圍城市』,就是讓農民拿來秸稈,致密成型後按照一定比例返給農民,農民可以不花錢使上清潔燃料;剩下的部分供應城市,減少城市燃煤造成的大氣污染。他們的美好遠景是,農村不再秸稈漫道,而城市的煙囪不再冒出二氧化碳,水更綠天更藍。

  瓶頸:看見希望卻看不見市場

  經營爐具的李長春對記者說,現在開發生物質顆粒這種再生能源,可以說看見了希望,但是還沒有看見市場。李長春掰著手指頭說:現在供暖煤已經漲到每噸530元,連煤泥都由每噸40元漲到了160元,散戶用煤已經達到將近每噸800元。煤炭這麼漲價,就是生物質顆粒燃料的希望。

  生物質顆粒燃料生產出來了,需要自己去尋找市場。這種燃料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價格低,好儲存,利運輸,安全環保。然而當他們面對農民的時候,卻發現他們的想法太天真,實際操作時遠沒有他們設想的那麼簡單。

  李中齊聯系郊縣一個鄉黨委書記,准備去搞推廣試點。這個書記明確告訴他,現在沼氣池建設有補貼比較好推廣,生物質顆粒沒有立進建設新農村的具體項目,沒有補貼,所以農民不會買賬。他決定在家門口的道外區某鎮做試點,也同樣遇到了挫折。農民看到了使用這種燃料的好處,但是農民詢問:更換這種爐具政府能給補助多少錢?建沼氣池政府給補貼,使用這種燃料卻沒有補貼,農民不乾。李中齊說,圍著燃燒顆粒燃料爐具轉悠的農民不少,但是他們需要有補貼。否則,他們寧願去燒整棵的包米秸稈。農民看到的是既得利益,是否環保是政府考慮的事,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

  農村行不通,李中齊嘗試在城市推廣。他找到一個開飯店的朋友,介紹使用顆粒燃料的好處。朋友看了他的鍋爐說:現在更換鍋爐,影響我的生意,再說萬一不好使怎麼辦?朋友給了李中齊一個期待:等政府讓大家用的時候,我肯定先用。沒有政策支持,靠友情推不倒污染嚴重的小鍋爐。

  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民間推廣遇到了一個瓶頸。

  彷徨: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


  彷徨:活著還是死去這是一個問題

  當初熱血沸騰的孫國良准備收攤子了。收攤子之前,他找到記者,也找來這些還在堅持的兄弟,希望說說心裡話。老孫已經退回了機器,其他一些部件賣了廢鐵。他說,粗略算了一下,大約賠了80萬元。孫國良說,據他所知,目前大慶、綏芬河等地的生物質顆粒廠家,也已經瀕臨停產。大家之所以還在堅持,都是在觀望政策的風向。

  孫國良沒有抱怨,分析問題非常客觀。

  他說,失敗的原因有兩個方面,自身原因是資金太少,缺少投入的連續性。如果自己能夠有一大筆資金,可以免費給農民送爐具,讓他們嘗到甜頭,這樣就會鋪開市場,推廣就不是難題。再者由於自己的資金少,政府無法給予支持。他曾經找到主管部門的一個領導,對方問他投入了多少,准備讓政府支持多少。當他說出需要四五百萬元時,對方表示一個投入80萬元的企業,政府不可能支持那麼多。孫國良說他重新考察了沈陽生產生物質顆粒燃料的環境,認為那裡聚集了一大批吃螃蟹的人,最後推動了政府的政策。孫國良認為,政府或許也期待著大的投資者,或許也在醞釀著政策,生物質顆粒這種可再生能源,在黑龍江是必然發展的趨勢。他自嘲,自己起動得太早了,早兩步衝了出去,所以他就是烈士。

  李中齊還在觀望,他不希望自己也成為悲壯的烈士。據介紹,他們抽身轉型的機會很多。孫國良說,前兩天他去大連考察市場,大連的朋友告訴他,到這邊來乾吧,生產飼草出口韓國,每噸700元,比生產顆粒燃料有賺頭。李中齊說,自己為了這個項目奔波了兩年,看著希望就在眼前,此時放棄實在不甘心。畢竟,出口韓國飼草,是個現得利的項目,與他們最初的努力目標背道而馳。李長春說,最近來看機器的人很多,很多持資者在等待,如果有了詳細的扶持政策,相信會有大的資金馬上進入這個市場。而沈陽由於有了相關的政策,很多人跑到黑龍江抓機械,還有人准備與黑龍江的廠家聯合生產燃燒生物質顆粒的鍋爐。

  這些吃螃蟹的人在等待、觀望什麼?回答是在等待政策的及時雨。這種政策及時雨並不是政府的投資,而是如同沼氣池一樣的試點,像沈陽一樣的強制環保。李長春說,塑料袋是白色污染,但指望民眾自發放棄使用是不可能的,所以政府強制限塑。現在他們期望,政府能夠強制限制城市內鍋爐燃煤的使用,強制管理農村的秸稈污染,這樣就給生物質顆粒創造了市場。

  他山之石:各省政策面面觀

  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在今年初頒發了《黑龍江省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條例》,以法規的形式規范了包括生物質顆粒在內的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的相關問題。但是主管部門目前還沒有作出政策的詳細解析,法規還沒有具體的操作性。

  沈陽市5家主管部門聯合發文,要求二環以外地區2噸以下燃煤鍋爐、農業大棚燃煤取暖爐以及二環內地區的商亭、門市、企事業單位使用的民用燃煤鍋爐,都要用燃燒生物質燃料的鍋爐替代。對生物質顆粒燃料的指標、生物質鍋爐指標做了明確規定。環保局專門下發了關於生物質顆粒燃料及鍋爐推廣技術的規范。

  河南省財政廳下發了支持秸稈成型燃料試點的通知,通知對試點范圍,對農戶補償標准,對生產開發方的補貼,做了詳細的規定。對試點項目的立項、審批提出具體要求,並規定了詳細的驗收辦法,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北京市2007年以合同的方式,與所屬各區縣簽訂了工程責任書,推廣戶用生物質爐具和固體成型燃料。

  山西省出臺『高效低排放戶用生物質爐試點項目技術方案』,對試點的村鎮作出具體安排。要求每個試點村建一個秸稈成型站,每個成型站配置成型設備2臺,包括秸稈成型機1臺。全省共建成3000戶試點戶,需配置生物質爐3000臺。

  記者手記:

  期待水更綠天更藍

  哈爾濱的空氣質量正在逐漸好起來,這是一個事實。然而畢竟還有那麼多煙囪沒有扒倒,還在噴吐著污染,這也是一個事實。

  尤其嚴重的是,隨著郊區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秸稈直接燃燒的限制,郊區農民越來越多地放棄了秸稈,而改用燃煤。燃煤用戶的增加,使得煤炭供應更加緊張。同時大量秸稈被直接焚燒在地裡,是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形成了新的污染源。

  生物質顆粒在國外不是一個新名詞,據介紹,在荷蘭使用生物質顆粒鍋爐,每戶補貼1600歐元。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大力推廣生物質顆粒燃料。作為農業大省,我們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有那麼多民間的先行者,他們的努力值得尊敬。我相信他們的理想,讓生物質顆粒燃料進入城市,讓水更綠天更藍能夠實現。

  這一理想值得期待。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