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731遺址內應設人文景觀 為文化繁榮發展貢獻力量
2008-07-21 14:03:1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哈爾濱市社會科學院731研究所 金成民 楊彥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1日訊 731遺址是當今規模最大的細菌戰遺址群,根據世界遺產申報資格的六項標准,731遺址符合第六條,即特殊歷史事件對人類的影響。奧斯維辛集中營(1979年),日本廣島原爆遺址(1996年)就是依據該標准申報成功的。我們應集中精力把重點放在哈爾濱市內的遺址的保護、開發方面。應納入哈爾濱市城市發展的總體規劃,盡快實施完成731遺址第二、第三期保護開發工程。哈市應借『731遺址主題公園』建設的良機,科學規劃、合理部署,使這一獨有的資源充分發揮其特有的作用,為哈市的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貢獻力量。

  觀點一

  形成全面立體開放展示格局

  應以遺址展示為重點,以室內基本陳列為輔,遵循原狀原貌展示原則,不能過多的綠化、彩化。在原狀原貌展示的基礎上,應做好地下遺址的開發展示工作,包括四方樓特設監獄地下、動力班地下回水庫、小動物地下飼養室等。應特別將2001年未完成的7號、8號特設監獄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首先要做到將7號、8號遺址清理到一層地基部位,並依據考古科學方式確定該遺址地面正負零水平標高。爭取做到將8號遺址地下進行挖掘,僅此一項完成即可大大提高731遺址的展示效果,並可引起世人對731遺址的更大關注。因為這處遺址是731部隊最核心的遺址,是最有說服力的罪證。同時應完成已收回的本部西側室內基本陳列工作。最終形成室外遺址與室內陳列相互補充,遺址與人文景觀協調一致,集中遺址與單體遺址相連通,遺址的地上與地下相結合的立體開放展示格局。

  觀點二

  遺址區內設立幾處人文景觀

  殉難者碑。此碑應為遺址區內人文景觀的標志性建築,也是一處核心景觀,應放在本部大樓廣場的中心位置。此碑用以紀念被日軍以細菌實驗及細菌戰而殘殺的數以十萬計的中國抗日軍民及世界反法西斯志士。

  證詞碑。此碑應是日本二戰期間從事非人道的犯罪活動的鐵證,是體現遺址公園主題的重要人文景觀。將已公開的原日軍細菌戰相關戰犯及相關人員的供詞鐫刻在黑色花崗岩石上,包括前蘇聯伯力審判中的12名細菌戰犯,以及在撫順、太原審判的部分細菌戰犯口供及筆供,也包括我們近年兩次跨國取證時731部隊相關隊員及憲兵的證言。應以中、英、日三種文字對照,將出處和時間地點一並刻上。

  犧牲者碑林。據731部隊細菌生產部軍醫、少將川島清在伯力供認及其他原始資料證明,731部隊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僅用活人進行人體實驗而殺害的中外抗日軍民及世界各國志士即達3000人,應在遺址區大片空地處建一處由3000個石碑組成的碑林,其中有名的刻上姓名,餘下的空白。這將是遺址園內最壯觀、最有震撼力的人文景觀。如此也是對所有細菌戰受害者亡靈的最大告慰,也是對數十萬受害者家屬的安慰。這裡也是參觀者慰靈的場所,特別是可以起到規范日本參觀人士的慰靈行為。

  以上三處現代人文景觀的設計應在以本部中間為中心,由南到北的一條主軸線上,以體現規劃科學、布局合理,也有利於引導參觀。

  和平之火塔。此景觀也應設在主軸線末尾處,塔由一般材料建成,出火處有玻璃罩,火晝夜不息,寓意人類對世界和平的祈盼。

  觀點三

  基本陳列要深化和體現核心內容

  本部大樓西側已收回多時,應在此工程中重新布展。其基本陳列總的要求是改變單一狀況,改變照片平鋪模式,注重文物的使用與包裝。部分重點文物要精心包裝設計,以彌補現館內文物不足之缺陷。要集中、外各遺址博物館陳列設計之所長,融現代博物館展示陳列理念,采用現代聲、光、電、動等先進技術,使重新開放的陳列水平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由於731部隊自始至終的絕密性質,資料等罪證大量銷毀,以及當今日本政府對待侵略問題的態度,要求我們必須樹立嚴謹、科學的態度,必須在認真調查、取證基礎上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展示的所有圖片、文物、文獻及影音資料都要經過專家的論證,通過認定後方可對外陳列展示。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