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2日訊 在黑河市嫩江縣與愛琿區交界處,有一座山叫多寶山。
顧名思義,多寶山寶物多多。在4544平方公裡方圓之內,藏有36種礦產資源,已探明儲量的礦種22種,6個礦種儲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探明銅儲量為362.6萬噸,佔全省銅儲量的93%,全國第三;煤炭儲量達2.55億噸,而且都是長焰煤。人們都稱多寶山是『礦產搖籃』。
多寶山『寶藏』一憋多少年
把山中各種顏色的『寶藏』挖出來,運出去,變成手中嘎嘎響的鈔票,一直是當地居民的一個心願。但是多少年過去了,人們並沒有因為多寶山過上富裕的生活。
據嫩江縣多寶山鎮黨委書記趙樹民介紹,幾年前,多寶山地區只有幾個煤礦,每年除了采煤、運煤外,這裡的其他礦產資源少人問津。『不是這裡的資源不行,而是交通條件太差。近幾年,我們經常接待前來考察的投資者,但是一看到這裡的路,都被嚇走了』
趙樹民感慨地說,這些年在公路建設上,這裡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多寶山通往外界的公路,沒有一條硬化路面,全是砂石路。人們長年過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倒沒啥,但是眼看著這裡的『寶物』沈睡深山,心裡急呀!
黑河市政府副秘書長倪雪松曾任該市國土資源局局長,他說,上世紀80年代,多寶山的『寶藏』就已探明,但是開發規模一直比較小。這裡公路不行,只有一條地方鐵路通向山外,但一年的運力也只有區區400萬噸。現在這裡煤炭年產300萬噸,幾年後要達到500萬噸;今年10月即將竣工的水泥廠年產量為100萬噸;投資幾十億元的銅礦和鉬礦開采也已提上日程。『我們和當地群眾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樣,只盼著這裡能修幾條好路。』
省公路局局長朱金玉在辦公室鋪開一張地圖:『嫩江縣是目前全省唯一一個不通硬化路面的縣域。從多寶山到黑河,從嫩江到臥都河,從嫩江到黑河,從嫩江到齊齊哈爾,都是清一色的砂石路。可以說,糟糕的路況嚴重制約了當地資源的開發和經濟的發展。』
朱金玉指點著地圖說:『今年10月,嫩江至多寶山的二級公路就能通車,明年這條公路將向北延伸到臥都河。從臥都河向西至加格達奇,向北至呼瑪;從多寶山向東至黑河,從嫩江向東南至五大連池,這幾條道路都將建成二級以上路面。而從嫩江向西南至齊齊哈爾,向西北至加格達奇的高速公路也將在3年內通車。屆時,多寶山將不再「憋寶」,黑河和大興安嶺這兩個資源富集地區,將擁有一個四通八達的等級較高的公路網絡。』
龍江期盼更多運『寶』通道
多寶山的現狀,是黑龍江的縮影。
黑龍江是資源大省、國家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目前,全省已發現礦產131種,保有儲量居全國前10位的有42種,其中石油、石墨、顏料用黃粘土、硅線石、含鉀岩石、水泥用大理岩、玻璃用大理岩、鑄石用玄武岩、岩棉用玄武岩、火山灰等居全國之首。西部的石油資源、北部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東部的煤炭和森林資源集中而富集。
省委書記吉炳軒在全省公路建設工作會議上說:『資源性產品比重大,大宗商品流通必須有暢達的交通網絡。這幾年出現糧食、煤炭等運不出去,說明我省的運輸網絡存在問題。我省大興安嶺、黑河等偏遠地區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但由於公路發展落後,限制了礦產資源的盡快開發,加快公路建設,已成為資源富集地區的當務之急。』
以糧食流通為例。2006年3月,綏濱縣普陽糧庫與伊春市宏利飼料廠簽訂了購銷2990噸水稻的協議。按照合同規定,賣方應在6個月之內交貨。但是由於綏嘉公路不通,這份合同在兩次延期後被迫解除。
2007年我省糧食總產達到396.5億公斤,創歷史新高。近幾年,我省每年流通出省的糧食多達250億公斤左右。據省糧食局計劃處處長連德義介紹,目前我省2400多家規模以上糧食購銷企業中,倉儲有鐵路專用線的企業不到200家。也就是說,90%以上的企業要靠公路完成糧食購銷。因為絕大多數糧食收購企業分布在糧食主產區,公路是連接企業與糧戶的最佳通道。前些年,由於道路不通造成糧食購銷違約的現象時有發生。近幾年,隨著道路環境的改善,違約現象明顯減少。
據省公路局計劃處處長范海波介紹,在三年公路建設決戰中,多寶山所在的黑河地區是建設的重點地區。經過三年建設,這一地區將形成密集而發達公路網絡。同時,在東部煤電化基地等資源富集地區的公路網絡,也將得到加密昇級。
據介紹,我省將在現有14萬公裡公路基礎上,增加高速公路2207公裡,一二級公路3983公裡,農村公路6萬多公裡,最終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等級公路網絡。
我們有理由相信,擁有了這樣的公路網絡的黑龍江,『多寶山現象』將不再出現,龍江運『寶』通道將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