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必須加快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破除城鄉二元結構,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必然的途徑。』在今年召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論壇上,吉林省政協副主席別勝學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開出一計良策。
別勝學認為,農業產業化經營已成為引領拉動現代農業的主推模式。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成為支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要力量。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成為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因素。農業產業化經營已經成為促進城鄉一體發展的重要載體。
如何在現有基礎上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發展,別勝學認為,應突出政策扶持,強化組織指導,著力把握好四個關鍵環節。培育主體,增強競爭能力。通過培養『領軍人物』、『領軍團隊』和『品牌產品』,培育骨乾龍頭企業並發揮其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建好基地,保證加工資源。立足於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提高基地生產規模化、專業化、標准化水平,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可靠的原料;培育中介組織,健全聯結機制。要重點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組織+農戶』的運行模式,不斷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積極培育農產品經紀人隊伍,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打造品牌,提高產業層次。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把培育名品精品,創建特色品牌,作為提高農產品加工產業層次的重要措施。大力培育『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別勝學建議,國家應當把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加快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點內容擺上更加重要位置。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在財政稅收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加大對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金融支持。強化政策性銀行支農功能,引導商業性銀行向農村傾斜,大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盡快建立貸款風險的轉移、分擔和補償機制。實施有保有壓的宏觀調控政策。保優勢企業和糧食主產區,支持科技含量高、生產規模大、產業鏈條長的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壓縮加工鏈條短、工藝技術落後、生產規模小、環保處理設施不完備、經濟效益差的企業,壓縮非糧食主產區玉米加工能力,避免無序競爭。不斷加強區域經濟合作。三省一區應建立經常性的聯系制度,積極搭建合作平臺。
『農業產業化經營是對傳統農業經營方式的重大創新,也是農業農村經濟實現更好更快發展的有效途徑,更是破解「三農」問題的必然選擇,必將在振興老工業基地進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別勝學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