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5日訊 正確認識和全面實施『358』規劃,事關七臺河市實現建設龍江強市的戰略目標,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事關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福祉。談到『358』跳躍式發展規劃,七臺河市委書記杜吉明作了如下闡釋。
跳躍發展意義重大
實施『358』規劃,推動跳躍式發展,是省委的要求、人民群眾的願望、競相發展的形勢所迫,是時代賦予的歷史重任和崇高使命。
新一屆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旗幟鮮明地叫響更好更快發展的主旋律,要求把全部心思集中到發展上來。特別是省委吉書記到七臺河市視察調研時,明確提出七臺河要搞一個跳躍式發展的『專利』。目前全省各地都在重新確定更高更快的發展目標,在這樣的形勢下,如果還是按照原來確定的發展速度,各項工作還是按部就班,不但難以實現跳躍式發展,就連保持全省平均發展速度都很難,就等於在新一輪的加快發展中不戰而敗。
七臺河煤電化基地建設重點企業大唐七臺河電廠機組大修場景。
競相發展的外部環境逼迫必須跳躍式發展。目前全國全省競相發展的熱潮一浪高過一浪,形勢猶如百舸爭流、千帆競發,不進則退、慢進也退。七臺河市不僅與溫州、臺州等發達地區差距很大,與延吉等鄰省市州差距很大,就是與省內一些同類地市相比,競相趕超的壓力也在加大。面對這樣的競爭壓力,必須確立更高更快的發展目標,采取超常規措施,實現跳躍式發展。
已有的優勢和未來的潛力有利於七臺河跳躍式發展。經過50年的開發建設,特別是近幾年的加快發展,七臺河市已經具備了非公有制經濟立市的體制優勢,焦炭、化工、家具等主導產品全省領先的產業優勢,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等政策優勢,煤炭類產品價格持續走高的市場優勢,金河工業區全面啟動等項目承載優勢。特別是上半年,全市GDP、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均超過了26%這個三年翻番的年均增長速度。
『358』規劃要點鮮明
規劃在堅持發展循環經濟、建設龍江強市戰略目標基礎上,提出以『民營經濟富市、東北焦化之都、農業特產之鄉、國家速滑基地、山水園林城市』為發展定位,既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又具有七臺河特色。
堅持以好中求快為核心。規劃確定,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前三年年均增長26%,後五年年均增長14.9%。質變以量變為基礎,沒有一定量的積累,就不會產生質的飛躍。只有不斷推動經濟總量上規模,纔能真正實現跳躍式發展這個質的飛躍。針對目前七臺河市經濟發展主要矛盾,實現跳躍式發展是當務之急。確定這樣高的增長速度,抓住了全市的主要矛盾。規劃同時對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等都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體現了好中求快、好快統一的要求。
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第一產業以發展現代農業為主攻方向,突出提高種植業比較效益,提高畜牧業比重,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第二產業以新型工業化為主攻方向,突出構建新型煤炭工業體系,突出發展循環經濟,突出非煤接續產業,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第三產業以現代服務業為主攻方向,突出傳統服務業提檔昇級,突出發展旅游、現代物流等新興服務業。
堅持以統籌兼顧為重要原則。規劃既注重加快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又重視解決『三農』問題;既注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又重視社會事業發展;既注重加快資源開發利用,又重視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既注重發揮自身優勢,又重視招商引資和對外開放;既注重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又重視支持國有企業發展壯大。
堅持以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規劃圍繞實現『五有』目標,對就業、社會保障、困難群眾救助、社會事業、平安七臺河創建等,都做出了明確安排。
抓住關鍵牽動全局
抓住牽動全局的關鍵環節和突出問題。
把大項目建設作為推動跳躍式發展的一號工程。規劃確定前三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0億元,年均增長23.3%;後五年完成260億元,年均增長15%。每年沒有一批新上大項目拉動,這些固定資產投資就落不到實處,跳躍式發展就失去了動力和支橕。必須把項目建設作為實施『358』規劃、實現跳躍式發展的第一抓手,以大項目建設的不斷突破,拉動全市的跳躍式發展。
把擴大對外開放作為推動跳躍式發展的重要條件。實現跳躍式發展,必須利用好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要抓住全省對俄、對韓經貿合作戰略昇級的機遇,大力引進外資,傾斜扶持外向型企業發展,重點面向俄羅斯市場建設出口產品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對外經貿。
把科技創新作為推動跳躍式發展的主要動力。圍繞重點企業,建立一批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基地;圍繞主導產業,引進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和高技能人纔;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立一批高科技企業孵化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由主要依靠資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創新轉變。同時,還要把創建優良經濟發展環境作為推動跳躍式發展的重要保障。
鏈接
從2008年開始,七臺河市通過3年近期規劃和5年中期規劃的實施,利用8年時間,推動全市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翻兩番。七臺河市大手筆繪就的『358』跳躍式發展藍圖,是經過反復研究論證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