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訊 提起同江邊防檢查站,李大東口中總是不勝感激之詞。作為東輝集團董事長,作為中俄首條跨江浮橋的建設者,他忘不了浮橋建設進程中的種種艱辛,忘不了同江邊防檢查站官兵們的無私援助,忘不了浮橋建成後與邊檢站負責人擁抱時流出的激動淚水。
在當地黨委政府、口岸聯檢機關、邊貿企業和廣大群眾眼中,同江邊檢站官兵就是同江口岸經濟發展的『護航兵』。
無午休12小時工作
同江港,年貨物吞吐量近百萬噸,黑龍江、松花江兩江水上運輸的樞紐。
近年,同江邊檢站積極配合地方政府,利用邊防會晤渠道,推進中俄雙方人員、貨物往來從『單一型』向『多元化』轉變的進程,先後促成了客船、貨船、氣墊船、輪渡、江海聯運、跨江浮橋等六種對俄國際運輸方式的開通,實現對俄全年開關。
同江邊防檢查站官兵幫助俄羅斯游客順利入境。記者吳樹江
2007年,中俄首條跨江浮橋在同江開工建設。浮橋連接期間,其中一段浮箱的連接需進入俄方界江進行施工。為保證浮箱順利連接,通道按時開通,邊檢站與俄方邊檢機關積極溝通,協調解決跨界江施工作業問題。不僅如此,邊檢站在浮橋建設期間,多次與俄方溝通,延長通道建設期間口岸開閉關時間,簡化施工車輛、人員查驗手續。
今年5月,在當地政府的要求下,同江邊檢站向省邊防總隊提請後,實現同江至俄下列口岸執行7天12小時無午休工作制,服務同江口岸經濟的發展需求。
數字無法說明的價值
為幫助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邊檢站官兵定期深入到駐地企業中去,主動征求企業對邊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積極協調解決他們提出的各種實際問題。
2006年初,冬季國際冰道運輸開通期間,口岸過貨量大幅度上昇。為避免發生貨物積壓問題,該站與俄方邊檢機關積極協商,將原來每周5天工作日改為6天,極大地方便了邊貿企業的貨物通關。
今年4月,與俄方邊檢機關積極溝通,對俄輪渡國際運輸提前5天開通,滯留在雙方口岸的8臺中俄籍貨車順利通關,為貨主挽回經濟損失40萬元。
從1萬到10萬的突破
過去,由於對俄國際運輸方式單一等諸多原因,同江口岸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全省『邊貿熱』後,曾一度陷入低谷,最少時年出入境人數不足1萬人。
同江邊防檢查站從優化改善通關環境入手,邊檢工作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在全力確保口岸地區安全穩定的前提下,相繼推出《簡化通關手續12條措施》和《便民利民五項承諾》,扮演起了口岸經濟發展『服務員』的角色,而且越演越到位。
今年,該站與旅游部門積極溝通,全面推行高峰期旅客預通報制度。每逢出入境高峰期,增加警力、開足通道,延長通關時間,確保出入境旅客順利通關。1月3日,3月1日、3日三個出入境高峰期驗放旅客4000餘人,並無一滯留。
快捷暢通的通關環境、優質到位的服務,使同江口岸出入境人數逐年上昇。2007年,口岸出入境人數突破10萬。今年上半年,出入境人數已達到6.7萬人次,預計全年出入境人數將超過去年,實現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