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7日訊 眼下正是哈爾濱市今年高中錄取工作全面展開之時,所有考生和家長的目光都集中在招考部門頒布的『錄取分數段』上。而哈爾濱市兩年前開始實施的《哈爾濱市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經歷了去年中招的『試行』後,在今年的高中錄取中,仍未見『參與其中』。剛頒布時曾一度讓眾多初中生及家長非常重視甚至有些緊張的『評價結果』,目前看並沒像有關部門先期所說的那樣『改變以昇學考試科目分數簡單相加作為唯一錄取標准的做法,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成為高中招生的依據。』簡單說,實施兩年來,『綜合素質評價』並未在『中招』中成為一道『門檻兒』。因此,考生和家長對『評價結果』,也沒了當初的關注、重視,已經很少有人提及,甚至已經被普遍遺忘。『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這個教育行政部門的『中考新政』,就會這樣如『一陣風』吹過嗎?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曾經讓家長很『緊張』
2006年,哈爾濱市教育局頒布了《哈爾濱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意見(試行)》,在全市初中生中開始實施綜合素質評價,這一舉措意味著今後全面考核綜合素質將逐漸取代以分數論高低的考試。
初中生綜合素質評價,包括道德品質與公民素養、學習態度與能力、合作交流與探索實踐、運動與健康、審美與表現5大方面、17個要素。17個要素分別為: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自尊自律、社會責任、保護環境;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團隊精神、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生活健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審美情趣、審美表現。評價結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A的比例不能超過40%。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在C(含C)以上,纔允許報考普通高中(含重點普通高中)。
因為根據綜合素質評價形成的《哈市初中學生綜合素質報告書》會收入檔案,並且結果將參與到中考招生中,綜合素質評價一下讓當時所有初中生及家長,特別是對2007年將要參加中考學生(他們是第一批在報考高中時要參考評價結果的一屆畢業生學生)有些不知所措。一時間贊成的、反對的、擔懮的、質疑的……各種反映一下子都反饋上來。
對於綜合素質評價的反應,最為強烈的群體當屬學生家長,更多的意見也是質疑。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提出質疑的家長普遍認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定之時的學生互評、教師評價會盡顯公正嗎?以成人社會的某些社會風氣看,很難排除學生之間拉幫結派、老師憑印象給分的弊端。如果孩子因此而獲得D級,將會被剝奪昇高中的權利,即便不是D,而是B或C,那麼在高中錄取時,會不會出現相同的考試分數下,學校參考綜合素質成績而擇優錄取呢?
連續兩年未成『檻兒』 ,師生家長全淡漠
2007年6月,全市8萬餘名當年的初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完成,8萬餘初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等級均合格,即全部都在C級以上。也就是說綜合素質評價這道初中昇高中的『門檻兒』很低,所有的畢業生都輕松邁過。中考後錄取工作開始後,學生家長所擔心的情況也沒出現:高中錄取時不論是重點高中還是普通高中,沒有哪一所學校因為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等級過低而拒絕錄取,也沒有在相同考試成績下,優選綜合素質等級較高的情況發生。於是,當初學生家長的一切擔心都顯得『多餘』,『又是一個過場』,成為學生家長們對綜合素質評價的普遍評價。
今年的中招情況依舊如昨。據了解,今年初中畢業生在填報志願時,同去年一樣沒有出現因為綜合素質評價等級不過關而被拒絕的。現在,綜合素質評價在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已經如同初中畢業的體育考試一樣———『滿分30分,大家都滿分』。許多家長甚至壓根就不知道還有綜合素評價這回事。今年兒子昇高中的張女士對記者講,兒子的綜合素質評價結果和她料想的一樣是B。張女士說:『說白了基本上孩子的學習成績差不多了,A、B、C、D代表著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我兒子學習成績在班級裡就是良好一級,大家都是心照不宣了,反正也不會影響到什麼,沒人再看中這個。』
實施方案不夠具體,很多標准難把握
采訪中,哈市教育局此項工作負責人、基礎教育二處處長於亞基表示:實行綜合素質評價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啟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哈爾濱不是首創,南方一些城市已經開展多年並見成效,很多經驗也值得我們借鑒。
正如於處長所說,在記者的采訪對象中,沒有人否認這項措施的意圖,但是對其推進程度及最終結果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在教育行政部門相關責人看來,綜合素質評價的推行能夠淡化學生的分數意識,為他們減負減壓,從而改變『每一分都可能決定學生不同出路』的現狀。
而今年剛參加完中考的學生田甜說,這種綜合素質評價似乎並未減輕她的負擔,反而讓她更累。田甜認為:目前高中錄取並沒有參看什麼評價結果,准繩還是那個決定一切的考分,而記入檔案的《報告書》又讓她不得不在學習之餘,再去為那5大項17個要素而分神。
作為班主任,哈爾濱市某初中的房繼紅老師則認為,這個綜合評價結果到底能不能、什麼時候能在昇學考試中發揮作用?她不清楚。但是從實際操作看,它的確對很多學生起到了『促進作用』。房老師介紹:為了盡顯評價的公正性,而不是老師和同學們憑印象給分,她所在的班級設立了專門『記錄薄』,讓評價盡可能做到有據可查。房老師說:『不論學生的表現是出於什麼目的和動機,客觀還是起到敦促學生努力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所涉及的相關要素的作用。』
但也有不少老師認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中所涉及的項目及評價標准很模糊,如何劃分等級讓老師很撓頭。比如『擾亂課堂紀律』一項,學生自己小動作、與別人說話、頂撞老師,甚至是用粉筆頭扔老師等等,種種行為到什麼程度給什麼等級,沒有細化,讓老師很難把握。具體實施起來就會出現一個老師一個標准的情況。再如『大型活動表現』一項,有的同學是積極參與但因沒有相關特長,而只能在活動中做『配角』,那麼這種『大型活動』中的『主角』和『配角』等級要怎麼劃分?由於目前實施方案中的缺少細化,一些方面的評價讓老師也很為難。
眼下雖沒『硬掛鉤』,但『掛鉤』是遲早之事
說是要與中考『掛鉤』,但是兩年來卻遲遲未動。對於這種被稱為『走過場』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於亞基處長表示:未動不表示不動,綜合素質評價最終不僅會參與到學生的中考之中,也會成為學生日後更高層次的昇學、就業的一個重要參考,它將影響到學生的一生。
於處長介紹:一項新的制度的實施,總是要有漸進和適應的過程。就如同郵政部門開始實行郵政編碼時,開始很多年裡只是為了讓人們養成正確填寫郵政編碼的習慣,真正實現信函自動分揀是在很多年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也是如此。雖然目標是要實現與昇學考試『掛鉤』,但在剛剛開始實施之時,卻不能『硬掛鉤』,要給學生、家長、老師一個適應的過程。於處長表示:教育行政部門是計劃3-5年內實現『硬掛鉤』。在這個時期內,教育行政部門將根據基層學校的反饋意見,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不斷完善,使其更嚴謹、更科學。也會借鑒其他城市的成功經驗,組織本市教師進行座談互相學習。於處長說:『就目前的現狀,不排除有些學校和老師將綜合素質評價工作流於形式,不認真進行。目前綜合素質評價的門檻還很低,低到所有學生都可以邁過,但是現在『低』不代表永遠低,經過幾年的努力,門檻勢必要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報告書》肯定也將成為除考試成績之外,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重要參考。』
最後,於亞基處長懇切忠告:『把綜合素質評價理解為「走過場」是絕對錯誤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如果缺乏相關重視,當一份不理想的《報告書》記入檔案之時,所引起的後果將是無法彌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