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較快的經濟發展態勢保持好,把有利的豐厚資源優勢發揮好,把更好更快發展的條件營造好,把乾部群眾高漲的熱情保護好』,在前不久剛剛閉幕的中共黑龍江省委十屆五次會議上,省委書記吉炳軒表達了他與3800萬龍江人同舟共濟、全力開創黑龍江更好更快發展新局面的信心和決心。日前,就如何破解黑龍江省發展難題,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記者采訪了吉炳軒書記。好與快的辯證哲學
2007年,內蒙古、吉林、遼寧GDP增長依次為19%、16.1%、14.5%,分別列全國第一、二、八位,而黑龍江省GDP增幅為12.1%,僅列全國第三十位。三省區的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內蒙古為29.6%,遼寧為30.7%,吉林更是高達42.8%,而黑龍江省為28.1%。面對毗鄰省區的強勁發展勢頭,吉炳軒書記深入全省12個地市進行調研,提出黑龍江的首要問題是加快發展。
『速度就是效益,速度就是就業,速度就是安定。對我們這樣一個經濟欠發達的省份來說,沒有速度就談不上發展,更談不上富強,說要為國家作多大貢獻、讓人民群眾生活有多大提高,都不可能。』談到黑龍江發展時,吉炳軒一語直中要害。
『我們所說的速度是有前提的,是在保證發展質量和效益的前提下,能發展多快就發展多快。』吉書記簡明扼要地給記者分析了經濟發展好與快的辯證哲學。為此,在調研中他多次強調,黑龍江省所要追求的更快發展速度,不是表面數字上的速度,不是掠奪資源、破壞環境的速度,而是實實在在、沒有水分的速度,是良性增長、有良好經濟社會效益的速度。
遵循這樣的發展思路,吉炳軒提出了黑龍江經濟發展方式的四個轉變,即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向依靠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一、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資源開發向依靠資源開發、資源精深加工轉變;由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要實現這樣的轉變,黑龍江就必須著力打造知名品牌,靠品牌佔領市場。要集中精力抓工程,抓項目。要抓好高新技術項目,在資源精深加工、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生物產業等方面,力爭籌劃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新項目,用高新技術提昇傳統產業。
從依靠資源到依托資源
在走訪調研的過程中,吉炳軒重新審視了黑龍江的資源。他對記者說,過去一提黑龍江的資源,我們往往想到的是煤、木、糧、油,但經過深入調研,我認為,雖然我們是資源大省,但可采資源已經不多,土地資源不能再擴大,再擴大就要毀林、毀草、毀湖、毀濕地,就會破壞生態平衡;森林資源砍伐已經過頭,已沒有多少木材可采;石油資源已經不是在采油,而是在洗油;煤炭資源還有一些,但也經不起放開手腳開采。所以,資源大省要破除固有的思維模式,要有資源的危機感,樹立依托資源但不依靠資源的觀念。
對於如何利用資源,依托資源,他提出,要依托土地資源優勢,在高新技術上想辦法,在產業化上做文章,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使糧食產量登上一千億斤大臺階;依托森林資源優勢,加快林區經濟轉型,提高森林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依托礦產資源優勢,依靠創造精神和高新技術,抓緊開闢新的門路、構建新的產業支橕,對於各種礦產品都要實施系列開發,最大限度減少原字號產品出省,實現就地加工轉化。要利用水資源優勢,形成以水富民、以水興業的發展思路:利用黑龍江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江特色旅游項目;利用與俄羅斯5個州區接壤的地理優勢,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和進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把一些口岸建設成為面向歐亞、通往世界的商品集散地;利用黑龍江省較強的科技實力和寶貴的人纔資源,積極推進科教興省戰略,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對有重大貢獻的科技人纔給予重獎,使他們政治上有位,經濟上有酬,社會上有名,工作上有為。利用黑龍江歷史發展過程中所積淀下來的『闖關東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通過對這些偉大創業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破除長期以來傳統的農耕文化,計劃經濟的思維方式,推動黑龍江新一輪思想解放,形成全民開拓創業的良好氛圍。
一『軟』一『硬』為發展護航
『在發展的哲學中,條件是影響事物產生、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因素,黑龍江要更好、更快地發展就必須為更好更快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吉炳軒說。
在『硬環境上』,黑龍江省將舉全省之力,投資900億元,力爭三年,打通黑龍江省經濟發展的大動脈,形成以哈爾濱為中心,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高等級公路網絡。解決由於交通條件不足,造成的商貿流通不活、旅游線路不暢、資源開發不夠、開放熱度不高的系列問題。突出抓好『兩江一湖』大型水利工程和尼爾基水庫配套工程等重大項目建設,通過引水灌溉和蓄水打井等辦法,著力解決好西部經常乾旱的突出問題,著力抓好三江平原的防洪排澇工程,確保農業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為使黑龍江的自然環境更加吸引國內外投資者,農業生產更有保障,他又提出大搞植樹造林,爭取用三年時間綠化龍江大地的規劃,力圖通過加強城市綠化、農田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措施,提高森林覆蓋率,使黑龍江的經濟發展更持續,人與自然更和諧。
在『軟環境上』,要把選好人、用好人的問題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身作則,樹立注重品行、科學發展、崇尚實乾、重視基層、鼓勵創新、群眾公認的用人導向。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人民群眾信得過的乾部選拔到各級領導崗位。同時,抓好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毫不動搖地堅持『嚴打』方針,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保證人民安居樂業,保證投資者安心創業。為投資興業者提供一系列有利的政策支持。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俯下身子真抓實乾。一定要以實績取信於民,鼓舞人心。要把心思集中到加快發展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加快發展上來,把行動統一到加快發展上來,從省委做起,省委常委帶頭,在全省樹立起實乾創業的良好風氣。』
『黑龍江的環境好,優勢多,基礎厚,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又十分高漲,天時、地利、人和都具備,我們一定能夠奮起直追,迎頭趕上。一段時間內慢了一些,並沒有什麼可自卑的。相信用我們的智慧和汗水,定能建設一個更加富饒、繁榮、美麗、文明的黑龍江。』吉炳軒書記的話鏗鏘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