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通遼市政協主席:加快東北振興建立開放市場機制
2008-07-29 17:53:11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9日訊 ( 記者 孫曉銳 ) 『受偏重型的工業結構及城鄉二元結構影響,東北地區工農業關聯度普遍較低,城鄉互動機制嚴重缺失,農牧業產業化進程滯後,傳統農業的規模優勢難以顯現,農民增收緩慢,昔日的「天下糧倉」已經成為全國「三農」問題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前來參加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發展論壇的通遼市政協主席王治安語出驚人。

  王治安認為,解決農業問題要從發展非農產業上找出路。當前,東北地區正處於加快發展的黃金時期,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為東北農業振興帶來了良好的政策機遇,東北農業資源優勢也為東北工業振興創造了有利條件。只要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加強協作,東北農業振興大有可為。解決農村問題要從推進城鎮化上找出路。城鎮是吸納人口能力最強、單位配套成本最低的人居載體,加快推進城鎮化,既是輻射帶動農村的現實需要,也是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大勢所趨。解決農民問題要從減少和轉移農民上找出路。對於東北地區來說,制約農民增收的是土地,制約農民轉移的還是土地。因而,要結合推進城鎮化,建立完善農牧民務工轉移安置政策和耕地草牧場流轉機制;結合工業化,面向農村開展職業教育。解決生態問題要從轉變生產方式上找出路。大力推行避災農業,積極推廣節水農業技術,最大限度的弱化自然因素對農牧業生產的影響。按照收轉並進,生態優先的原則,適度收縮生態脆弱地區的農牧業生產活動,積極有序地轉移農牧民,實行嚴格的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政策。

  對於如何加快推進東北振興,王治安建議,首先應建立全面開放的市場一體化運作機制,站在全球的高度,謀劃東北經濟區的發展定位,從提高區域的競爭優勢出發,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實施,搞好項目布局和產業分工,發揮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快各種生產要素的有序流動,為跨區域、跨國界的產業對接創造有利條件。其次,加大對東北經濟區的生態和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盡快把北水南調工程提到日程,同時加大農村節水配套設施建設投入。

  王治安認為,應加快推進產業和政策對接。對於區域資源和比較優勢明顯的特色產業的發展,納入國家各專項產業發展規劃和項目安排的重點,從產業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推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化;對少數民族地區減少國債項目地方配套資金比例,在農村牧區水、電、路、學校、醫院等公益事業項目給予零配套資金政策;減輕糧食主產區財政風險,減少新掛賬貼息額度;加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建設和擔保資金投入,加強對中小企業貸款支持;通過增加轉移支付額度並設專項資金來解決『兩基』達標負債和進一步鞏固提高的問題。

責任編輯: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