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灘涂開荒『擠兌』承包田 人為損失誰來埋單
2008-08-01 14:08:33 來源:東北網-農村報  作者:楊文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訊 突如其來的一場降雨過後,寶清縣平原鎮部分村屯萬畝農田被淹,部分田地絕產或半絕產;然而在主泄洪區內私自開墾的灘涂地上卻是一片綠油油,農民們究其原因——

  『俺做夢也沒想到,連續兩天的大雨,把我承包的3?多地一下子變成了汪洋,種的大豆也全部絕產。』寶清縣平原鎮新城村東進屯村民楊桂軍一臉無奈地訴說著,『已經80歲的老父親本來就一身病,一看本來豐收在望的豆地,被雨水沒過豆稞,當場就昏了過去。去年豆價上漲,今年春種前,我特意向親朋好友借了款,承包了村裡的機動地,本想掏一把,誰成想卻「砸」進了兩萬多元。』

  7月22日,新城村村民向本報反映自己農田被淹,耕地中的積水無法排放,其主要原因是縣裡一些主管部門及個人在河道的壩內開墾土地種植農作物影響泄洪,而強排站在雨量加大時沒能及時排放,卻將大河水排入支乾小河流,對上游洪水形成『頂托』,使農田雨水無法排出,形成『倒灌』,造成農田雨水排放不暢,部分莊稼絕產。

  24日,記者在東進屯受淹耕地看到,大雨雖已過去近一周,但仍有雨水滯留在農田中,受浸泡的大豆葉兒已變黃,根系腐爛,散發著一股霉豆的味道。不少村民仍在地中為排出積水而忙碌著,有的農民在地頭掘土挖排水口,或者用排水泵不停地抽水。與東進屯一條土道相隔便是東發村村民的耕地,景況如出一轍。

  村民劉亞新介紹,16~18日連續三天的間斷降雨,使低窪地塊有少量積水。令我們沒有想到的是,位於一支乾(排泄渠)上游與同大河(又稱撓力河)交匯處的水閘門沒有關閉,本應流入同大河的水全部排入支乾河流,致使洪水倒灌農民耕地。

  而此時的同大河水勢平穩,水位不高,為什麼不泄洪到此河呢?劉亞新道出了原委。早在幾年前,寶清縣一些部門和個人在河壩內灘涂地圍墾耕地,這些開荒的人為了保住自己的莊稼,不許雨水往主泄洪區內排放,致使應流入同大河的水全部排入支乾的小河流中,而支乾下游修建的強排站未能及時有效排水,致使周邊村屯農民的承包地大面積被淹,部分耕地絕產。

  記者順著泥濘的土路步行幾公裡來到同大河壩上看到,緊鄰東進屯一側的壩內灘涂上被開墾成一塊塊莊稼地,大豆長得綠油油的,與壩上受淹的大豆判若兩物。村民說,僅東進屯界內種植的農作物就有3000餘畝左右。這些灘涂地都是一些有『背景』的人開出來的,然後他們把這些地轉包給他人,從中獲利。令村民更加氣憤的是,壩上農民承包地受淹時,這些人卻用挖土機在自己的『承包地』四周壘起土壩。村民想在此決口放水時,雙方發生對峙,村民只好往一塊放牧地放水。

  據知情人介紹,在河壩內開地種莊稼的現象早就存在,最近呈愈演愈烈之勢。『一免二補』政策出臺後,耕地日顯『金貴』,更助長了這種現象蔓延。當地村民就此情況多次反映到縣裡主管部門,卻遲遲得不到扼制。據知情人介紹,其主要原因是,這些在泄洪區內開地者都是一些有頭有臉的人。如果這種現象被制止,一些部門的財路就斷了。

  記者在平原鎮政府呈送縣政府的受災報告中看到,7月16~18日的降雨,導致全鎮19個村屯受災,受災農戶達3887戶,農田受災面積13.7萬畝,其中大豆絕產面積近5萬畝。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黑龍江省河道管理條例》有關條款規定,禁止在行洪河道內種植阻礙行洪的高杆作物。面對這紙規定,村民不解的是,天災不可避免,『人禍』還給我們的傷口上撒鹽嗎。農民們說,今年過年時我們屯裡的農民恐怕就是年夜餃子都吃不上了,我們因人為原因造成的經濟損失由誰來『埋單』。

  大雨過後多日,農民寧明亮的80畝豆田裡仍存有沒膝深的水。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