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2日電 近日,黑龍江省綏芬河市警方偵破一起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此案中,犯罪行為由以往利用廢舊收購憑證進行直接的、單一的虛開,變成了想開什麼就開什麼的『萬能虛開』,此新型犯罪方式具有極大的危害性。
綏芬河警方破獲特大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案
2007年4月20日,綏芬河市公安局經偵大隊接到綏芬河市國家稅務局移交的綏芬河市盛鑫達經貿有限責任公司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一案。經過偵查,綏芬河警方先後將犯罪嫌疑人楊林寶、金春鳳、何賢福、李漢羽、潘國金等人抓獲,幾人對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經查,2006年11月,楊林寶使用假的『常苗』身份證件,伙同潘國金收購了綏芬河市盛鑫達經貿有限責任公司,二人購買公司的目的就是以倒賣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方式獲取錢財。2007年1月至4月,楊林寶、潘國金以每張2000元到25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到河南、河北、山東等地真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40餘張。為了逃避法律的制裁,他們又購買了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在公司下賬,防止稅務部門發現其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得到增值稅專用發票後,楊林寶分別以每張4500元、4600元不等的價格出售,虛開到河北、四川等地。
專案組調查統計,此案涉及到全國7省市的十餘個市縣地區。楊林寶、何賢福、潘國金等人共計出售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49張,虛開出銷項發票金額1520多萬元,稅金200多萬元。接受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金額1590多萬元,稅金近210萬元。價稅合計金額3520多萬元。
『萬能虛開』——新型犯罪手段
據綏芬河市公安局經偵大隊大隊長董志民介紹,犯罪嫌疑人以每張2000元到2500元不等的價格購買到河南、河北、山東、安徽等地真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出售發票的單位均為以棉花為主要原料的棉麻公司或棉紡公司,發票所開具的商品名稱均為皮棉。犯罪嫌疑人用真票到主管稅務機關認證抵扣後就將其銷毀。有專門從事制假、販假的犯罪分子為其提供假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票面上除商品名稱和銷貨單位名稱改動外,其他信息和真票完全相同),而且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也一樣能夠通過防偽稅控系統的認證。犯罪嫌疑人將假票交給財務人員入賬核算。
據專案組民警李曉峰介紹,此案犯罪手段新穎之處在於,犯罪行為由以往利用廢舊收購憑證進行直接的、單一的虛開演化為經過中間的一道洗票環節,變成了想開什麼就開什麼的『萬能虛開』。犯罪嫌疑人購買假票時都是『以銷定產』,下家需要什麼發票,在做假票時就把商品名稱改成什麼。用假發票入賬的庫存商品就堂而皇之地由皮棉變成了其他商品。可以說,如果綏芬河這一洗票環節不出問題,上一道開票環節和下一道受票環節就很難出問題。這一點也是犯罪嫌疑人事先就研究好的。
堵塞漏洞必須完善制度
據警方介紹,犯罪嫌疑人反偵查能力很強,每人至少有三部手機,用專門的電話卡聯系特定的人,並且常常在外地遙控指揮公司運作,稍有風吹草動就溜之大吉。
綏芬河警方認為,盛鑫達經貿有限公司之所以能購買到虛開出的真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這和農副產品收購抵扣憑證管理不善有關。只要有足夠的收購憑證,可以說想開多少就開多少。為此,警方建議,相關部門對具有一般納稅人資格的商貿公司,應當限定其開票金額,加強審查和嚴格審批。對貨物流和資金流加強監管,完善憑證取得制度,禁止大額的現金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