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北網8月3日訊要了解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他的家庭,不同的家庭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不同的特征集合起來就是我們這個社會的時代特色。我們這個社會的人生百態也通過搬家工的眼睛呈現出來。
僱主滿意
給的小費越來越多
從樓房到別墅,從市中心到市郊
有著10年從業經歷的搬家工劉洪彥認為,哈市人搬家經歷了幾個時期,這幾個時期反應了居住要求的提高,也反映了城市的變化。
第一階段是從平房到樓房時期,或者說是宿捨筒子樓到樓房的時期。這時,哈爾濱人的居住條件剛剛有所改觀,人們剛從公共廚房、平房,或者是筒子樓裡面解脫出來,第一次有了屬於自己的單元房,認為今生就算是到頭了,以後不搬家了。可是,沒過幾年,兩屋一廚就滿足不了需要了,甚至三個屋也不見得好了。於是,高層就成為了首選,進入了樓房到電梯(高層)的階段。可是,高層居住的人員集中,相對佔有的空間小,不如市郊開闊。於是,又進入了第三個時期——搬向市郊的別墅。
劉洪彥說:『這幾年,哈爾濱人的搬遷路線,大致都是從道裡、道外、南崗的鬧市區搬到開發區,再由開發區搬遷到市郊或者是相對安靜的別墅、復式樓。』據他介紹,道外區原來就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區,現在大家講究居住質量,所以從道外往南崗、道裡或者是其他區的不少,可是從南崗、道裡搬入到道外的比較少。而南崗開發區的住戶搬家的話,一般都是選擇松北或者是利民開發區等地,他們多數是購置第二套住房,用於出租或者是投資昇值。』
搬家去外地的也不少
真正有錢的,多數是把家搬到了外地。
據劉洪彥介紹,以前向外地搬家的並不多,局限於官員的昇遷,搬入地就是北京。但是,近些年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人們懷著經商、投資、養老等等不同的目的,把家搬到了外地。
『這些人中經商的多,因為他們有這個經濟實力。我們最遠的一單活曾經搬到了海南的三亞,這一趟下來就要四千多元錢。去年我們還接過去深圳的活兒,這樣的搬家往往東西還不太多,能在當地買的僱主就都在當地購置了。』劉洪彥說。
還有一些老人把家搬到了南方,這樣的老人多數有子女在資金方面的支持,搬到南方就為了養老。據他介紹,哈爾濱人向外地搬家去得最多的城市還是北京,此外威海和大連也不少。
老外對搬家質量要求高
這幾年,隨著哈爾濱經濟發展,在國際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來哈求學、經商的外國人多起來,給他們搬家還真有些不同。
據滕戎介紹,外國人一般都居住在學府路附近,因為不少是留學生。搬入的地點就不一樣了,有開發區的也有鬧市區的,總之離老外的工作地點或者是從事商務的地點比較近。
據介紹,外國人搬家一般東西都很少,他們可能還是遵循國外的生活習慣,搬家的時候,舊的家具甚至是家電就直接扔掉了。給他們搬家以行李、衣服、資料、電腦等這些常用的物件居多。
『他們對搬家作業的質量要求特別高。』滕戎說,尤以韓國客戶要求最高。據介紹,韓國客戶搬家一般都要求工人把家具擦乾淨,然後,用塑料薄膜包裹嚴實,再裝箱打包,比普通的中式搬家多出好幾道工序。
小費上百元,僱主變得寬容和氣
來自望奎縣的王明亮已經在哈市當搬家工6年了。他告訴記者,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僱主對於搬運工態度的變化。
據他介紹,從前,搬家時不注意,家具上碰掉了一點漆,僱主也會不依不饒的。現在,這方面僱主表現得就比較大度。前幾天,在一戶僱主家搬鋼琴時,幾個同事沒注意,鋼琴在門上蹭掉了一塊漆,王明亮見狀,心裡一涼,『這一趟白乾了。』可沒想到,僱主看了一眼,見不影響鋼琴的使用,也沒有提什麼要求。臨走時,不但搬家費全額支付,看他們乾得辛苦,還給他們加了一百元小費。
據介紹,這兩年,在搬家行業非常流行給小費。記者曾對幾家搬家公司做過調查,結果是,10單活兒至少有8個僱主要給小費。王明亮說,不但是殷實的家庭,就是普通的家庭看到他們乾得很辛苦也會主動加錢,一些人家如果家具比較值錢會跟搬家工事先談好價錢,搬完後會給一百元以上的大額小費。
生意賠了,從別墅搬到小平房
據劉洪彥介紹,這些年他通過搬家看到許多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各色人生百態可真是太多了。『普通人更多地看到的是搬家好的一面,比如房子越來越大,周圍環境越來越好。可是,還有房子越搬越小的呢。我見過許多有錢人從別墅搬到不起眼兒的小平房裡。再多的家產,也用不了幾年就揮霍光了。』
最典型的是哈市某高檔社區,這裡的房子動輒幾百萬元,搬進來的時候,僱主都是大老板,穿得流光水滑的。可轉眼間,就搬到動力等地方的小平房躲起來了,多數是做生意賠了。
官場上的沈浮在搬家上體現得也很明顯。『比如我們幾年前搬過一個人家,住在某社區,從房子上看就不同凡響。搬家的時候來了許多人,前呼後擁,有招呼裝車的,有在樓上樓下看堆的,有主動給買水的,還有許多想幫忙靠不到前面去的。總之,根本就不用僱主操心,別人都給安排好了。可是,幾年後還是這家,又找到我們搬,這次僱主已經退休了,想要搬到一個較為安靜的小區去居住,就沒有上回那麼熱鬧了。只有老兩口和一個孩子,家具搬到車上,和鄰居連招呼都不打,關上車門就走了。』
百姓搬家,老鄰居齊上陣
『我們也經常給低保戶或者是一些棚戶區的僱主搬家。』劉洪彥說。別看住平房,可是僱主還都不太願意搬,因為在這樣的地方消費水平是比較低的,相對來說活得更輕松。
『這樣的居民家裡就沒什麼值錢的東西了,鍋碗瓢盆,最基本的家用電器,剩下的沒什麼有用的東西,但僱主都不捨得扔,搬到樓房上都堆在陽臺裡面。』劉洪彥說。
『但是,也有讓人羡慕的,那就是人與人之間、鄰裡之間的感情特別深。』劉洪彥說。在這樣的地方搬家,基本上是大家一起忙活,包括僱主家人、鄰居在內的,只要見到的大家齊上陣,搬家工只是搬技術要求最高的大件,其他的日用品基本上都被鄰居搶著搬上車了。『走的時候,一大幫鄰居還跟在車後面送別,這邊搬家的主僱也是一邊揮手一邊抹眼淚。』
離婚搬家少不了爭吵
『我們還給不少離婚的搬過家,不管從前關系多好,離婚後都是劍拔弩張,像仇人似的。』據劉洪彥介紹,離婚搬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雙方都搬走,房子賣掉,一種是一方搬走,房子留給另一方。『我們來之前,人家早就把東西分好了,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涇渭分明。離婚的雙方都盡量回避,尤其女方一般讓親戚來代搬,即使這樣,也有一些小物件事先沒分好的,結果免不了一場爭吵。』劉洪彥說。
『還有兩方一起搬的,各僱傭了一家搬家公司,那就熱鬧了,男女雙方各自指揮一幫人,就像打仗一樣,「你搬那個,別動,那個包是我的」,結果是越指揮越亂,最後還是免不了一場「混戰」。』
60家公司一年『搬』回4000萬
『搬家行業這些年的發展,就是社會進步的一個縮影。』都樂搬家公司經理汪瑾說。
據介紹,哈市最早的搬家公司出現在1992年,『是北京利康公司的一個分公司,當時他們在博物館轉盤那兒立了一塊40平方米的大廣告牌,帶動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當年,搬家公司出現後非常火爆,許多公司在一兩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1993年,利康退出了哈爾濱市場,這時哈爾濱本地的十幾家搬家企業已經成長起來。
『那時叫公司,其實有的連車都沒有,搬家時沒有專業力工,誰趕上誰就上。』汪瑾說。後來,一家公司平均能有一兩臺車。據哈市搬家協會統計,哈市目前至少有60家搬家公司,從業人員2000人,每年實現產值4000萬元以上。
搬家工王明亮說:『搬家行業的存在,說明社會有這方面的需求。我相信,只要我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搬家行業就會一直發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