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改善農民居住條件讓泥草房淡出農民生活
2008-08-06 16:49:0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片說明】 改造前

  東北網8月6日訊 今年,市政府與省政府簽訂了4.05萬戶農村泥草房改造任務目標。為當好全省的龍頭,市政府確定了4.2萬戶泥草房改造任務,在省裡確定7個示范村、6個試點村的基礎上,著眼於提高泥草房改造標准,哈爾濱市又確定了5個市級示范村和18個區、縣(市)級示范村。

  截至7月25日,全市8區10縣(市)已拆除2.3萬戶農村泥草房,面積14.2萬平方米,新建(改造)農房1.8萬戶,面積16萬平方米,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54.8%。12個省、市級示范村已實施泥草房改造315戶,硬化道路33.4公裡,修築邊溝82740延長米,安裝路燈220盞,並對部分村屯實施了街路綠化、院牆院籬規范,泥草房改造建設初見成效。盡管省級、市級示范村和試點村的建設目前取得了可喜收獲,但為徹底改善哈爾濱市農民的居住條件,讓泥草房徹底淡出農民生活,各級政府正在探索加快農村泥草房改造的多條道路,日前本報記者深入改造一線,希望通過展示各級政府有效做法,為未來泥草房改造提供可參考素材。

  新聞背景

  今年6月,哈爾濱市泥草房改造推進工作會議召開,市委、市政府在泥草房改造中,堅持有利於居民住房條件改善、有利於指導促進農業生產、有利於村容村貌村屯環境的提昇、有利於發揮農民主體作用的『四個有利於』原則,快速啟動,細化任務,明確政策,廣泛調研,摸清底數,使泥草房改造工作紮實推進。

  這期間,哈爾濱市先後制定出臺了《哈爾濱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農村泥草房改造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省市級農村泥草房改造示范村建設的指導意見》、《關於市直機關部門(單位)幫扶幫建農村泥草房改造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市建委牽頭組織成立了哈爾濱市農村泥草房改造辦公室(以下簡稱市泥草辦),建立了完善的例會、匯報制度,聯絡員入住村屯督辦檢查制度、考評機制和辦公室內部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工作機制,為泥草房改造建設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市泥草辦實行專人集中辦公,形成了近百人的工作人員隊伍,下設7個工作部,各部按照職責深入開展了綜合協調、服務指導、督辦考核、宣傳報道工作。

  為充分發揮市直機關部門(單位)組織協調、指導服務和各種資源優勢,全市確定111個市直機關部門(單位)幫扶幫建,市泥草辦督導檢查組對幫扶幫建部門(單位)推進落實情況進行了督導檢查,為全面快速推進全市泥草房改造任務奠定了基礎。各區、縣(市)按照省、市的要求和部署,逐級落實目標任務,層層組織動員,充分調動農民建設家園的主體作用和泥草房改造熱情,目前全市泥草房改造已形成『點上開花、面上結果、突出重點、全面推進』的良好勢頭。


 

【圖片說明】 改造前

  泥草房改造趟出四條新路

  大規模的農村泥草房集中改造該怎樣推進?怎樣纔能讓大多數處於貧困線下的農民盡快遷進新居?改造資金哪裡來……種種問題制約著改造的推進。為此,市泥草辦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在改造中探索出多條道路,不但讓農民搬進新居,還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讓農民有了更好的生活環境,這些新路將成為哈爾濱市未來泥草房改造中可借鑒的寶貴經驗。

  村委會組織農民出義工

  在推進農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中,村委會、村支委的作用能否充分發揮,直接關系到泥草房改造的推進情況,對於有效推進泥草房改造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松北區萬寶鎮化家村村委會針對貧困戶肖某無力改造泥草房的問題,采取協調銀行貸款和動員其親朋好友借一點的辦法,有效解決了泥草房改造所需的資金。同時,村委會還幫助肖某辦理了建房審批手續,組織村民開展勞動互助與義務幫工,幫助肖某新建了磚房。肖某高興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若憑我的力量,這輩子也住不上這麼好的房子。』

  對於那些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住在泥草房中的村民,由村委會組織、村民出義工的形式建設新房,不但解決了農民的經濟難題,還讓村民們在互幫互助中增進了感情。新房建成了,村子漂亮了,大家的關系也更和諧了。

  改造帶動旅游促進農民致富

  在實施泥草房改造過程中,一些村屯將泥草房改造與發展鄉村旅游業相結合,走出了一條通過泥草房改造帶動鄉村旅游業發展,促進農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圖片說明】 改造後

  呼蘭區護路村在泥草房改造過程中注重開發農家樂旅游項目,建立了4棟500平方米風格獨特的農家房、6萬平方米養魚、垂釣池和無公害溫室大棚,游人可在此垂釣和采摘無公害蔬菜,吃清潔菜、住特色房、吸乾淨清潔空氣。

  改造後,不但農民的生活環境好了,經濟效益也上去了。同時,增加了旅游副業,還加大了小村與外界的聯絡,加快了農村城市化的步伐。

  農戶優勢互補順利推進改造

  市泥草辦有關負責人介紹,在泥草房改造過程中,各級政府從農民需要出發,從解決農民困難入手,創造性地推出了一些好點子,不但解決了改造中遇到的難題,還為哈爾濱市泥草房改造打開了新思路。道外區五星村通過置換宅基地的方法,就有效解決了困難戶泥草房改造難題。

  道外區五星村侯某老兩口都已七八十歲,住在入村主路一側,是名副其實的貧困戶,無力對舊房改造新建。為完成對該戶的改造任務,村委會經協商,決定由本村經濟條件好的王某出資對這戶泥草房進行改造,要求王某付給侯某一定資金,王某在屯子裡的原磚房宅基地由村裡收回。王某置換宅基地改造泥草房,不僅侯某受益,而且也圓了王某多年來在入村主路一側蓋房的心願,村裡又增加了新的宅基地。

  改造舊磚屋面提昇整體環境

  泥草房改造,不僅要把眼光放在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更要著眼於提高村屯整體環境。阿城區就做出了積極的嘗試。


 

【圖片說明】 改造後

  阿城區岳吉村是哈爾濱至亞布力沿途301國道兩側村屯,是大冬會必經路線。為提高沿線整體環境,該區在積極推進泥草房改造的同時,還同步實施了舊磚房屋面改造工程,將全村120棟舊磚房屋面都換上了耐低溫柔性的屋面專用彩鋼瓦。

  改造後的阿城區岳吉村,讓過往路人眼前一亮,從遠處望去,點點紅瓦屋面在大片稻田的映襯下,展現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景象。

  市建委、市泥草辦有關負責人提出,泥草房改造起點要高,要讓農民住得舒適,還要給新農村增加靚麗的風景,唯此纔能使改造越改越受廣大農民的擁護。

  聯絡員派出制加快示范村泥草房改造

  為加快推進哈爾濱市12個省、市級泥草房改造示范村的建設步伐,充分發揮市建委系統的技術和業務優勢,市建委確定了12名『懂業務、精技術、素質高、能力強』的乾部,成為包村聯絡員,進駐村屯服務,為順利推進泥草房改造工作和制定相關政策奠定基礎。

  按照市建委、市泥草辦的有關要求,12名蹲點聯絡員所在單位用不同的方式關心支持泥草房改造建設。市建委散裝辦針對方正縣方正鎮建國村泥草房改造水泥用量少、周邊沒有水泥廠且運距較遠的實際,為該村購置了兩個20噸位的散裝水泥貯存罐,向農村建房供應散裝水泥,僅此一項,可為全村泥草房改造建設和修路節約資金5.4萬餘元資金;市建委企管站會同呼蘭區建設局協調黑龍江省鴻程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對呼蘭區護路村的圍牆、涵洞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只收建築成本,免收人工費,在確保施工質量的同時,加快了工程進度;市建委牆改辦為泥草房改造農戶義務提供建築節能技術指導,鼓勵有條件村民使用節能保溫材料;針對道裡區前進村川心店通往八一水庫砂石道路路面反漿,嚴重影響居民出行的問題,市建委市政工程質量監督站將為該村免費修建一條1.4公裡長、6米寬的道路。

  市建委、市泥草辦有關負責人表示,包村聯絡員制度有效發揮優勢,分解責任,細化任務,加快了哈爾濱市農村泥草房改造步伐。

  通河:『五個強化』創新改造模式

  抓重點、破難點,通過『五個強化』措施,不斷創新模式,形成了泥草房改造示范點帶動全縣泥草房集中改造的良好局面。


 

  有分有合———責任制推進改造。為深入推進泥草房集中改造工作,通河縣政府將市裡下達的2200戶改造任務進行分解,合力共建。政府統建節能稻草板房448戶;政府扶持貧困戶自建節能稻草板房560戶;幫扶幫建部門幫建節能稻草板房254戶;農民集資建樓200戶;農民自建新型節能住宅和磚房住宅850戶,『穿衣戴帽』改造300戶,超出市裡下達任務指標412戶。將這些責任細化分解後,承接任務的各級單位紛紛加快推進力度,不等不靠,為改造工作開了個好頭。

  示范打樣———重點帶動全面。通河縣在去年改造試點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示范規模,帶動全縣泥草房改造均衡發展。該縣分3批啟動了17個村(場)448戶貧困戶泥草房統建改造。第一批2個省、市示范村36戶的改造任務已完成並交付使用;第二批10個縣試點村(場)194戶改造任務,預計8月末交付使用;第三批5個縣試點村屯218戶將於8月上旬啟動建設,預計『十一』前交付使用。

  幫扶幫建———突破危改難點。結合『千名乾部進農家,服務農村促發展』活動,把貧困戶泥草房改造作為頭等大事來抓。縣直部門幫扶幫建的稻草板房改造任務,每戶42平方米戶型,貧困戶只出資5000元,其餘資金由部門負責。對無力出資的貧困戶,資金由幫建部門全部負責。目前,各幫扶幫建部門已啟動建設,預計『十一』前將全部完工。

  政策引導———鼓勵農民建樓。集約利用土地是泥草房改造的一項重要內容。為此,通河縣積極鼓勵農民自建樓房。為調動農民集資建樓積極性,政府在堅持對進樓農戶每戶獎勵5000元的政策不變的情況下,還讓這些農民享受了免費設計、免收各種規費和建安稅的政策,使農民建樓熱情空前高漲。目前3個村200戶農民集資樓建設已全面啟動。

  模式創新———實行翻新改造。通河縣對建房年限較短、狀況較好的泥草房在確保基本性能不變的基礎上,實施牆體串磚、更換彩鋼房蓋、更新門窗等『穿衣戴帽』形式的改造,並設立了不等的補貼標准。對牆體串磚的補貼4000元;對更換彩鋼房蓋的補貼3000元;對更新門窗的補貼2000元,對更換瓦蓋的補貼1500元;對采取牆面處理的補貼1000元;每戶最高補貼不超過5000元。全縣300戶『穿衣戴帽』的房屋將陸續啟動改造。

  方正:『十個一點』盤活資金

  資金問題是農村泥草房改造的核心問題。方正縣政府因地制宜,通過『十個一點』的辦法,打破了資金制約瓶頸,確保泥草房改造工作順利進行,為各區、縣(市)解決泥草房改造資金問題提供了寶貴經驗。


 

  ———金融支持貸一點。積極協調縣農村信用合作社等金融部門,制定具體的農房貸款政策,每戶可申請5萬元低息貸款,期限由3年延長至5年,現已發放貸款376萬元。

  ———政府主導補一點。縣政府從土地出讓金、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中各拿出10%,專項用於泥草房改造。

  ———優惠政策免一點。縣政府制定出臺優惠政策,對泥草房改造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涉及的相關稅費和政府性基金予以減免。

  ———農民主體籌一點。通過召開村黨員代表會、村民議事會、泥草房改造動員會,調動農民主動參與泥草房改造的熱情,農民自籌資金520萬元,佔投入資金的71.3%。

  ———溝通協調爭一點。在省級示范村泥草房改造專項資金支持的基礎上,鎮、村兩級已投入10萬元資金用於購置休閑廣場健身路徑等器材。

  ———棚改拆棄物省一點。堅持泥草房改造與棚戶區改造相結合,與棚戶區改造拆遷公司協調,訂購柁架400架,紅磚120萬塊,為農戶節約建房資金70餘萬元。

  ———協調建材企業讓一點。村裡積極協調沙場、石場、磚場,在河沙、石料、木料供應上,實行優惠價格,節約了建房資金10萬元。

  ———施工企業讓利減一點。對10戶集中連片建設小區和『六位一體』村民活動室等較大建設項目,通過公開招標,在施工企業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降低了施工成本。

  ———集體投入增一點。采取村民一事一議的方式,利用村積累集中購進護砌邊溝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沙、紅磚、水泥和柵欄,累計投入資金73萬元。

  ———幫建部門扶一點。縣政府抽調實力強的縣直相關部門對口幫扶幫建,在資金籌集、物資准備、建材落實方面予以幫助,縣直部門累計投入幫建資金、物資折合人民幣近10萬元。


 

  賓縣:高標准改造拉動區域經濟增長

  賓縣西川村位於賓西經濟開發區,賓縣縣委、縣政府抓住全省、全市泥草房集中改造的有利契機,在原有改造的基礎上,今年又將西川村兩個自然屯85戶農戶泥草房進行異地搬遷,整體改造,由省級專家部門設計,實行公開招投標,百姓自主裝修,全面提高了房屋建設水平和質量。還同步建設了肉牛養殖小區和蔬菜種殖小區,兩個自然屯20萬平方米的原有宅基地和耕地由長春大城集團開發玉米深加工項目,該集團年利稅達30億元,可解決4萬人就業問題,拉動了地方經濟增長,同時也給當地群眾帶來了實惠。

  平房、南崗:關注弱勢群體實現住有所居

  目前,全市約有25%的貧困戶、特困戶和老弱病殘戶居住在泥草房中,這些農戶由於收入微薄,缺乏『草房變舊磚,舊居換新顏』的自我更新能力,各區、縣(市)政府自我加壓,政策不斷向弱勢群體傾斜,使這些貧困戶實現了住有所居。

  平房區對泥草房改造戶每戶給予2萬元補助,實行分期分階段付款,地基完成付5000元,主體完成付5000元,經驗收合格,付1萬元。南崗區對於資金拆借能力較差的農民,由村委會提供擔保,按照每戶不超過1萬元的標准,在農民同意價格的前提下幫助賒購建材,對特困戶由區民政局每戶補貼1.25萬元,由村委會擇地統一建房,並負擔其餘建設費用。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