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訊 題:『天保』十年看林區系列報道之三:湧動綏棱林區的文化暖流
孫景輝 張旭光 記者高長利
『興安嶺高揚我們的個性/諾敏河激蕩我們的豪情/為林業謀和諧出力獻策/興五業建小康萬馬齊奔騰……』
![]() |
建設中的象征『綏林精神』的九牛爬坡雕塑 |
在綏棱林業局采訪的時候,這首名為《裡程碑刻下我們的姓名》的局歌在林區職工中廣為傳唱,嘹亮的歌聲唱出了綏林人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美好願景。
『對具有社會整體功能的林業局來說,要振興發展,要建設綠化之城、文明之城、平安之城、和諧之城,先進企業文化的支橕必不可少』。綏棱林業局局長孫多臣說。
![]() |
慶祝建局60周年職工乒乓球賽 |
產業興企,文化鑄魂。近年來,綏棱林業局為豐富和創新企業文化,在強力推進生態建設的同時,努力構建企業『軟實力』,狠抓文化建設,亮點頻出,捷報頻傳,實現了年年有新意、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
唱局歌,編寫局志,建林區展覽館,設計局徽,建文化網站,制定局規民約,建生態文化園……如今,一道獨特的綏棱林區生態文化風景線美麗綻放,日益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橕力量。
『我們倡導的生態文化,是生態道德與現代文化的結合,用現代文化生動活潑、潛移默化的功效傳播和弘揚生態道德。同時,借助文化的力量把企業打造成全省森工系統產業發展最快局、生態建設最好局、文化建設最強局、民生改善最大局。』綏棱林業局黨委書記鄧士君獨特的生態文化理念,令人眼界大開。
![]() |
綏棱林業局黨委書記鄧士君向記者介紹綏林文化牆 |
在生態文化建設中,綏棱林區確定了大山風格的『山型』文化模式,即以企業精神和企業的經營理念為山峰,以文化品牌和文化標志為山脈,以企業的人纔群為山嶺,以各種文化活動為山林。創建大文化品牌,確立大生態理念,使得林區職工實現了『有渠道享受文化、有舞臺創造文化、有載體參與文化』。
在綏棱林業局投資200萬元建設的文聯活動室裡,每天都活躍著一支支業餘文化隊伍。職工們自發聚集在一起,吹拉彈唱自娛自樂;秧歌協會的大媽們扭起了歡快的舞蹈,書畫協會的會員筆墨飄香……
廣場文藝演唱會、社區歌舞晚會、卡拉OK大賽、書畫筆會、乒乓球籃球賽……每年幾十場次的群眾性文體活動,10餘支文體協會不定期的自發活動,吸引了林區職工廣泛參與,使得綏棱林區文化活動生機勃勃。
![]() |
綏棱林業局文化園 |
凝心聚力謀發展。綏棱林業局把民生工程作為鑄造企業生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新修31條水泥路、20389平方米的彩磚巷道,全面修繕職工俱樂部,建燈光體育場……一項項『民心工程』解決了存在多年的林區行路難、住房難、排水難等問題,職工的心裡『老亮堂』了。
今年,為進一步繁榮企業文化,綏棱林業局又推出了新舉措:再建一座1000平方米的社區活動中心,新建一處佔地20888平方米的文化園,將職工俱樂部改建成文化宮,修建林業局展覽館,所有林場全部建設文化站和大型活動室……
用良好的生態環境改變人,用創新的生態文化去鼓舞人。投資200萬拆掉大煙筒4個,鍋爐集中供熱;扒掉職工私家廁所,所有林場集中建公廁;拆除板障讓宅院掩映在綠樹叢中,職工『破大家』變成『花園洋房』;『見縫插綠』,投資3000萬加強生態林場建設,讓整個綏棱林區成為開放的大花園……大生態、大文化的完美結合,使得綏棱林區的天更藍水更清了。
人改變了環境,文化凝聚了人心。在生態文化的感召下,綏棱林區職工群眾文明意識大大提高,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的意識大大增強。義務勞動,乾部職工踴躍參加;拓寬局址路面,百餘職工二話不說,積極搬遷;職工積極建言獻策,一年提出合理化建議400餘條……
![]() |
綏林林業局致力於打造園林城鎮 |
『我們打造生態文化,就是要讓我們所有的職工群眾都生活在花園裡,讓每個綏林人都成為綏棱林區的形象大使』。鄧士君堅定地說。
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如今,綏棱林區正以一個山川秀美、百業興旺、百姓安居樂業的嶄新和諧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