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3日訊 11日凌晨,兩名飛賊沿著哈爾濱市南崗區王子小區陽臺外的防護網准備入室盜竊。巡邏民警及時發現並當場擒獲一名飛賊。事發後,曾經被飛賊光顧過的居民們仍心有餘悸,擔心飛賊還會沿著防護網攀爬上來,割破紗窗入室行竊。防護網本應為百姓家防盜的屏障,而今卻成了飛賊的助力工具。防護網究竟帶來的是安全還是隱患,一時成了市民議論的焦點。
大眾嘉園小區內的防護網
記者目擊:一家安家家安
1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於哈爾濱市南崗區保健路上的大眾嘉園小區。老遠就看到8號樓的一側,從一樓到三樓家家陽臺外面都罩著防護網。對面的一棟居民樓的樓下是商服,居民陽臺就在商服上面的緩臺上,三樓、四樓家家戶戶防范得更嚴密:陽臺上和臥室的窗戶外全都裝上了防護網,遠遠望去很不美觀。
在南崗區和興三道街和清濱路上的一些居民樓,記者看到有的單元居民家陽臺從一樓到頂層沒有一家安裝防護網。而其他單元一樓至三樓都安了防護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家安了防護網的居民告訴記者,只要一樓居民家安了防護網,那麼接下來二樓、三樓甚至四樓的居民也都不得不安上防護網,這純粹是被『逼』的。原因很簡單,低層住戶安上防護網後,自家算是安全了,可樓上就有可能成為竊賊的目標。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安裝防護欄主要集中在一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所建的小區,而一些新建的小區則很難見到。在南崗區沙曼小區四街區中的一棟七層居民樓的四個單元,一樓、二樓、三樓、四樓、六樓和頂層七樓的居民家陽臺都成了『鴿子籠』。
居民無奈:防護網引來鄰裡糾紛
一提起陽臺外面的防護網,住在大眾嘉園三樓的陳大娘就滿肚子牢騷。陳大娘說,她剛搬進來的時候,每天在寬敞的陽臺上,看看遠處的風景十分愜意。可是沒過多久,樓下的鄰居們陸續給陽臺外安裝了防護網,緊挨著自家的陽臺。為了這事,還跟鄰居家鬧紅了臉。最後沒辦法,陳大娘家也安上了防護網。『有了防護網之後,樓變得不好看了,人也像呆在籠子裡一樣!』然而更讓陳大娘每天提心吊膽的是,害怕飛賊爬上自家的防護網。
不僅如此,防盜賊的防護網還屢屢成為居民家中救火的障礙,甚至威脅到自身的生命安全。家住香坊區的李先生花三千多元安裝了防護網後,兩歲的孫子腦袋被防護網卡住無法動彈。家人借一個電焊,割開了防護網,纔救下孩子。『賊沒防著,孩子險些出意外。都是讓防護網給鬧的。』李先生氣憤又無奈。
哈爾濱市香坊區某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有很多涉及到相鄰權的問題,比如一直受市民關注的陽臺防護網。但是這部法律剛剛實行,一些相關的配套細則還沒有出臺,有很多細節還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業主呼吁:安裝無形的『安全網』
記者上網瀏覽了各小區業主的論壇,關於居民陽臺該不該安裝防護網一事在網上討論得很激烈。大家也都提出一些解決的辦法,比如說安裝『紅外電子防盜窗』、內置防護網等等來取代老式的『鐵籠子』。還有很多居民也提出,社區或物業公司應盡職盡責服務小區,如加強巡查、及時報警等,建立起過硬的小區人防規范化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拆掉居民心裡的網,來切實解決安居問題,給居民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