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4日訊 當前,黑龍江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且呈現出組織形式多樣化、多元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合作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等特點,對促進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目前,全省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以下簡稱農合組織)8367個,比2002年翻了兩番多,基本涵蓋了種植、畜牧、加工、銷售、服務等多個行業,涉及糧食、奶牛、生豬、中藥材、食用菌、農資等幾十個產業,帶動農戶75.4萬戶,佔全省農戶總數的14.8%。2007年,全省農合組織幫助農民銷售農副產品82.3億元,實現助農增收17.1億元。
記者日前從省供銷合作社了解到,近兩年,隨著農業結構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深入,全省各類農合組織如雨後春筍般發展。目前,我省農合組織有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和農民聯合體等多種組織形式,其中基層農合組織約佔90%以上。其合作方式有合作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不僅有勞動、技術、產品的聯合,還有資本的聯合。其中有的是產前合作,主要是為成員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商品;有的是產中合作,主要是為成員提供生產技術服務;有的是產後合作,主要是幫助成員銷售產品;有的是在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開展全面合作,而且這種全面合作的方式正成為發展趨勢。
目前,全省農合組織既有種養加專業大戶、農民經紀人等農民『能人』自己創辦的,又有農委、供銷社、畜牧、農機等部門領辦的,也有組織部、婦聯等黨群部門指導創辦的。在這種多元社會力量的參與興辦下,我省農合組織發展態勢良好。與此同時,農合組織的合作范圍在不斷擴大,經營服務水平在逐漸提昇。其合作范圍正從傳統的種植、養殖、加工等生產領域,逐漸擴大到農民的生活消費服務領域。目前,農民已組建起農村勞動力轉移協會、農民用水協會、沼氣用戶協會等各類農合組織。一些農合組織已經從單純為成員提供市場信息、組織產品銷售等專項服務逐步擴展到產加銷一體化的綜合服務,有的還按組織成員開展標准化生產,注冊產品商標,開展品牌化經營,促進了農合組織的提檔昇級。
農合組織使農民的合作意識明顯增強,使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迅速提高,解決了農民一家一戶乾不了、乾不好的問題,架起了小生產通向大市場的橋梁。目前,全省以農業技術為基礎建立起來的農合組織大約佔總數的60%左右,不僅加速了農村實用技術的普及和推廣,而且加快了農民思想意識的轉變。更為重要的是,農合組織有力地促進了農產品流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據不完全統計,加入農合組織的農民收入普遍高於未加入的,人均多增收300多元,高的多收入幾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