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0日訊 在2008糧食高產創建活動中,大慶市結合實際,實施玉米膜下滴灌項目,建設高產穩產農田,並以此為突破口,加快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全市共落實玉米、水稻、馬鈴薯三大糧食作物高產創建面積400萬畝,比省下達創建任務增加285萬畝,其中玉米膜下滴灌示范面積23.2萬畝。
大慶屬黑龍江省西部乾旱地區,解決水的問題,就等於抓住了豐收的關鍵。玉米膜下滴灌,最大的好處在於耗水少,水利用效率高,這非常符合乾旱區的實際;但玉米膜下滴灌,對工程建設和技術操作的要求都非常高。為切實推進玉米膜下工程建設,該市專門成立了玉米膜下滴灌項目實施領導小組和技術推廣中心牽頭的專家指導組,各相關縣區也相應成立了相應領導小組、專家指導組,實施專題推進,同時按照包村屯、包農戶、包技術的要求,把任務指標分解到鄉村屯農戶地塊,責任落實到人頭,做到全程跟蹤服務。
為調動農民參與項目建設的積極性,大慶市還充分利用媒體宣傳、技術講座、專題會議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膜下滴灌保產增產的好處。通過幫助農民算成本賬,組織廣大農民乾部參觀示范典型和高產示范區,使他們提高認識。
為打破農民不敢投入、不願投入的顧慮心理,大慶市切實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累計投資5485萬元,其中市政府投資佔40%,縣區政府和群眾投資佔40%,省農業開發補貼投資佔20%。各縣也紛紛加大投入支持力度。如肇州縣在省市補貼基礎上,縣級財政又拿出665萬元專項資金對實施玉米膜下滴灌的農民給予補貼;有條件的鄉鎮村也不同程度地對項目實施農戶給予補貼,使全縣玉米膜下滴灌的每畝補貼平均達到65元。另一方面,凡是規模推進的玉米膜下滴灌項目區優先給予打井配套、優先組建農機合作社、優先補貼良種、優先發放貸款。今年全縣13.3萬畝膜下滴灌地塊全部享受了良種補貼政策,有力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膜下滴灌的積極性。
為確保玉米膜下滴灌高產田達到預期產量目標,大慶市農委及各縣區從3月份以來,組織科技人員陸續開展了技術培訓,重點推廣良種應用、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適用技術。全市累計舉辦培訓班3125期,電視講座63次,進行專家諮詢1.5萬人次,召開市級現場會3次,縣級現場會4次,發放技術資料30萬份,累計培訓人員2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玉米膜下滴灌項目的技術到位率。目前,膜下滴灌玉米長勢喜人,如後期不發生大的自然災害,預計每畝可增產500公斤左右,農民增收4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