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阿城『非遺』18項目獲批14項 佔市級首批名錄的39%
2008-08-25 07:01:0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何建民 楊興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5日訊 日前,哈爾濱市公布了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12類共計36項的名錄中,阿城區共有14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佔總項目的39%,是哈爾濱市『申遺』入選項目最多的區、縣。

  據了解,阿城是金王朝肇興之地,是公元十世紀、十一世紀的東北亞明珠城市,清代以來一直是滿族人的聚集地,因此保存下來豐厚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到現在為止,該區已整理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達59項,它們是:民間文學1項、民間美術4項、民間音樂2項、民間舞蹈8項、曲藝1項、民間手工技藝3項、民間技藝12項、歲時節令4項,民間信仰4項,傳統體育競技16項,民間知識4項。經專家論證,評選出29項為阿城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並從中篩選出具有阿城區域突出特色的18項名錄作為申報哈爾濱市保護名錄上報,有14個項目被列入哈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入選項目最多的區、縣(市)。

  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任王永年說,阿城區十分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他們一是從鄉鎮(街道)入手,對所轄鄉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全方位普查,如滿族盤醬、報馬鞭大秧歌等項目都是從農家挖掘出來的項目;二是從各社會團體、協(學)會入手,阿城區金上京文史研究會和滿族聯誼會,就提出20多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名錄;從料甸滿族自治鄉入手,充分挖掘滿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如莫勒真大會、報馬鞭、滿族祭祖等保護名錄都具有很強滿族文化特色。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