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資源共用、市場共建、政策共制、產業共興、科技共創、利益共享』。這是8月21日在黑河召開的『中俄農業合作論壇黑河峰會』上提出的。
為促進中俄農業合作發展,搭建兩國科技交流平臺,由黑河市人民政府、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黑龍江省農業委員會、黑龍江省人事廳和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等共同主辦的『中俄農業合作論壇黑河峰會』在黑河市成功召開,來自中俄的110名農業專家、學者參加了此次會議。
本次峰會本著區域合作、互惠雙贏的辦會宗旨,充分利用黑河市農業對俄開放的窗口作用,發揮口岸城市的區位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構建內外合作的平臺、農業科技交流的中心、農產品進入俄腹地市場的通道和國內企業進入俄羅斯開展農業合作的總部基地,加快我國農業國際化、現代化進程。
『兩國一城』的黑河市與俄布市農業合作已有近二十年的歷史。多年來,雙方在互利雙贏的基礎上,進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目前中方在俄種植大豆、小麥、玉米、蔬菜等,耕地面積已達75萬畝,過境農業機械750臺套,赴俄勞務人員近5000人,並在俄建立了科技園區。在農業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兩市開闢了先河。
在中俄農業合作論壇黑河峰會上,俄羅斯著名的農業專家布姆巴拉·伊萬·瓦西裡耶維奇認為,中俄農業合作領域有著廣闊的互補空間,前景喜人。
布姆巴拉·伊萬·瓦西裡耶維奇是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校長、博士、教授,他多年潛心研究高緯度寒溫帶農作物培育、種植,在該領域有著較高的造詣。
他認為,中俄農業合作論壇是兩國農業合作的一個重要平臺,是兩國間業已建立的良好雙邊關系的重要補充。瓦西裡耶維奇說,中俄均為農業大國,中國農產品品種多、數量大,勞動力資源豐富,農業實用技術先進;俄羅斯農業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雄厚,能源充足,兩國在農業領域各有優勢,互補性很強。當前,在農業和農村發展中,兩國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資源限制、氣候變化、城鄉差別、農業投入不足等困難,也正在經歷或經歷過農村和農業經濟體制改革。因此,中俄農業合作論壇對交流農業發展經驗和政策情況,促進兩國農業快速發展,實現優勢互補以及穩定全球農產品供給,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對於中俄兩國農業合作的開展,瓦西裡耶維奇認為,中俄兩國在遠東地區開展農作物種植合作、農產品加工合作以及農業科技合作,具有廣泛的空間,在合作中應充分發揮政府間合作機制作用,加大扶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