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中俄貿易合作戰略昇級 開啟互利共贏時代
2008-04-15 11:17:1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來玉良 陳淥 韓雪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4月15日訊 進入21世紀,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不可逆轉。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要求參與各方必須打破國家和地區的觀念,共同謀劃,共同發展,互利協作,實現共贏。

  近幾年,中國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俄羅斯方面則提出遠東大開發構想。黑龍江省作為東北亞區域的中心,適時提出『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迎來了難得的機遇,黑龍江的沿邊開放也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1、走『跨國連鎖加工』之路,崔龍吉,赴俄建廠第一人。崔龍吉鞋廠裡30%的員工是俄羅斯人,年銷售收入2億元人民幣,每年向當地上繳稅金7600萬元人民幣。現在,俄羅斯遠東已經出現若乾『跨國連鎖加工』的中國園區

  2004年4月19日,俄聯邦海關委員會頒布命令,對從中國進口的21類日用消費品(包括鞋類),加強海關申報價格監管。自2004年4月20日起,俄羅斯海關對所有從中國進口(包括鞋類)的上述商品,不分類別估價均提高30%,並額外征收每公斤3.5美元的從量稅。

  俄羅斯的政策意圖顯而易見,就是希望中國企業到俄羅斯投資建廠。東寧縣吉信工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崔龍吉是最先做出回應的人。

  2002年9月,崔龍吉與溫州達芙妮、盛宏鞋業合作,投資279萬美元,在俄烏蘇裡斯克建設一座擁有14條生產線的吉信旅游鞋廠,並在當地注冊『諾基』商標,每天產鞋3萬雙,產品暢銷莫斯科、葉卡和濱海邊疆區等廣大市場,年銷售收入2.4億元人民幣。

  2003年,崔龍吉在東寧縣建設一座為境外鞋廠配套的鞋業散件生產廠,實現境內外『跨國連鎖加工』,即利用國內資源,境內生產半成品,境外加工組裝銷售。

  這便是被省領導和業界普遍贊賞的『吉信模式』。

  『吉信模式』的得意之作和昇級版,要數『俄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

  俄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近日剛剛獲得國務院批復,成為中國目前在俄唯一一家國家級經濟貿易合作區。

  烏蘇裡斯克經濟貿易合作區位於俄羅斯遠東濱海邊疆區烏蘇裡斯克市麥萊奧區(原蘇聯時期的西部工業區),由崔龍吉與浙江一家企業合資建設。合作區面向俄羅斯等獨聯體國家及歐洲市場,主要生產紡織、鞋類、電子、家電、家居、建材、食品、汽配等產品。

  2006年下半年合作區開始建設,目前已入駐國內企業7戶,其中有5家鞋廠和2個木材家具廠。

  規劃中的烏蘇裡斯克經貿園區。

  崔龍吉這樣評價他的『吉信模式』:目前吉信旅游鞋廠30%的員工是俄羅斯人,鞋廠的建立不僅有效地解決了俄羅斯當地的就業問題,更為重要的是為當地增加了稅收。如果按年銷售收入2億元人民幣計算,那麼每年要向當地上繳稅金7600萬元。

  崔龍吉認為,俄羅斯烏蘇裡斯克經貿合作區是實施國家『走出去』戰略,有效解決當前中俄貿易『灰色清關』、『禁商令』所造成負面影響的有效途徑,是中俄兩國間產業優勢互補、企業間協作互利共贏的良好平臺,更是探索中國產品產地多樣化、規避一些國家市場貿易壁壘的可靠載體。

  實踐證明,在大力提倡對俄經貿科技合作戰略昇級的今天,『吉信模式』無疑具有導向作用。據介紹,目前許多南方鞋業與東寧縣企業合作在俄建設鞋廠,采用的都是這種跨國加工模式。

  2、中國重汽,在獨聯體國家有一個憨厚的名字——『悍尼亞』。東寧商人李德民是第一個把中國重型汽車賣到俄羅斯的人。在俄羅斯廣袤的大地上,分布著自成網絡的中國汽車的4S店、形象店和服務站

  2005年,李德民看到俄羅斯大量進口日本的二手重型車,而當時我國重型車技術成熟,價格便宜,很有競爭力。李德民就嘗試著將4輛福田車運到俄羅斯,很快賣出了。

  第二年,李德民的華信集團投資300萬元在俄主要媒體介紹中國重型車,並迅速建立遍布俄羅斯的銷售網絡,建立4S店、形象店和服務站,當年向俄羅斯出口中國重卡300輛。2007年,他們又與中國重汽簽署了獨聯體獨家代理權,並注冊為『悍尼亞』商標在俄銷售,當年出口2000多臺,銷售額達7億元。

  2007年8月,華信集團投資1.5億元在東寧建設中國機械產品產業園區,成為目前東北三省最大的工程產品形象展示平臺,今年9月交工使用。屆時,在這個園區展示的我國最優秀的工程產品,將通過華信在俄的銷售網絡,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俄羅斯的土地上。

  1993年,東寧俄語教師李德民『下海』到一國營外貿公司,成功地從俄羅斯進口一批鋼材,賺取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他的生意多是與車船打交道。

  1995年,他拿下了俄羅斯最大的廢舊坦克拆卸權。當他意識到俄廢舊金屬越來越少時,1999年又把目光聚焦到俄太平洋艦隊的退役軍艦上,當年年底,在海上行駛了16天的第一艘軍艦在我國舟山成功拆卸。2004年,李德民在江蘇省江陰市成立了拆船公司。2007年華信集團又與我國造船業內的佼佼者——揚子造船廠合作,成立了中舟造船有限公司。

  華信集團以最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思維方式、經營方式,快速進入並佔有俄羅斯市場,所屬企業成為當地同行業的行業標准,在異國的天空中樹起了一面獵獵飄揚的中國旗幟。

  3、一批貨物從牡丹江市啟運,經綏芬河口岸出境運至俄羅斯,在海參崴港裝入中國籍商船轉運到上海港,較國內陸路直達線路距離縮短700多公裡。陸海聯運跨境運輸方式,使黑龍江省產品從俄羅斯借港出海,轉運至東南沿海地區或更遠的地方,從地理上拉近了與東南沿海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距離

  2007年11月,牡丹江華晟國運物流有限公司近15萬美元的物資,從牡丹江市啟運,經綏芬河口岸出境運至俄羅斯,在海參崴港裝入中國籍商船順利轉運到上海港。據悉,華晟國運物流這批貨物所經『中-俄-中』通道,較國內陸路直達線路,距離縮短700多公裡。這標志著黑龍江省已經建成『中國-俄羅斯-中國』陸海聯運黃金通道,實現了黑龍江省與長三角地區的海上連接。

  據了解,陸海聯運,是指從哈爾濱經由牡丹江、綏芬河,到海參崴地區後出海至日本、美國以及沿海一帶城市的一條陸路和海路相結合的大通道。而俄方提供的中轉口岸則包括海參崴、東方港和納霍德卡港。過去黑龍江省商品運往這些地區,大多是經由大連港走海路,或經由山海關陸路直達。由於哈大線、京哈線和京滬線等鐵路運力的瓶頸制約,導致通道擁擠、運輸困難,企業商務成本增加,削弱了產品競爭力。以牡丹江市為例,他們現有鐵路運力,只能保證該市企業50%~70%左右的運量。有了陸海聯運跨境運輸方式,使黑龍江省產品從俄羅斯借港出海,轉運至我國東南沿海地區,以回避國內運輸通道的擁堵,從地理上拉近與東南沿海的距離。

  同江鐵路開通。丁友攝

  據省交通廳介紹,黑龍江省對俄直通公路裡程達6342.8公裡,對俄水運通航裡程2981公裡。根據中俄邊貿格局和未來發展趨勢,主要按三個層次展開:一是對俄運輸主骨架通道,由哈爾濱至綏芬河、哈爾濱至黑河、哈爾濱至滿洲裡三個通道組成;二是對俄運輸通道骨乾通道,由哈爾濱至同江,哈爾濱至洛古河、哈爾濱至蘿北、哈爾濱至饒河通道組成;三是對俄運輸輔助通道,由哈爾濱至嘉蔭、哈爾濱至遜克等通道組成。

  隨著中俄兩國戰略伙伴關系的昇級,雙方經濟的互補性不斷增強,中俄邊境地區的空中走廊正在不斷延伸和擴展。目前,黑河機場在黑河-雅庫茨克貨運包機航線的基礎上,又陸續開通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馬加丹、馬爾格尼等俄羅斯遠東城市貨運包機航線。預計在2010年左右開通黑河至雅庫茨克每周6班,黑河至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每周4班,黑河至馬加丹、馬爾格尼每周各飛行3班,全年飛行845班。

  通過構築海陸空立體運輸網,使地理位置處於全國邊緣的黑龍江省,成為東北地區連接太平洋沿岸國家和世界各地的樞紐。

  4、位於黑河市跨江而設的幾個高壓線路,正在改寫中俄邊貿的歷史。五秀山俄電加工區已累計引進俄電13.9億度,生產工業硅8.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9億多元,上繳稅金4000多萬元。從2008年開始,通過黑河線路,俄羅斯每年將向中國輸送電力40億度

  2006年3月21日,北京。中俄雙方共同簽署了《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俄羅斯統一電力公司關於全面開展從俄羅斯向中國供電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協議》。對此業內專家說,對俄方來說,可以把大量富餘電力資源外銷,獲取豐厚的經濟效益;對中方來說,中俄電力合作規模的擴大,將有力推動東北地區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將雙方的資源優勢與市場優勢有機地結合起來。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中俄高級經濟論壇上,俄羅斯駐中國大使館經濟參贊祖耶夫指出,通過黑河的線路,俄羅斯2008年開始每年向中國輸送40億度的電力。

  源源不斷的俄電輸送到中國,如何將其效益最大化呢?

  與黑河僅一江之隔的俄羅斯阿穆爾州水電資源十分豐富,2002年7月,國家批准黑河市獨立開展對俄購電,發展基礎原材料加工業。2003年,經省經委批准闢建了對俄購電專署供電區,即五秀山俄電加工區。2004年4月1日,俄羅斯電力正式輸入俄電加工區。

  該園區主要發展新型原材料產業,重點發展工業硅、有機硅、多晶硅、碳化硅、碳化硼、有色金屬、電石及化工,以及各類鐵合金冶煉加工項目,逐步形成以基礎原材料加工業、出口加工業、資源精深加工業為主導的企業群體。

  正在生產的工業硅冶煉爐。記者韓雪攝

  湖北企業在黑河市建設的環保除塵設施。記者韓雪攝

  在園區內,記者看到這裡現有9家生產企業,主要產品是工業硅、碳化硼和水泥。據介紹,其中,生產工業硅和碳化硼的8家企業是通過招商引進的外地企業,固定資產投資4億多元,企業自2004年4月1日陸續投產後,截至2007年12月,已累計引進俄電13.9億度,生產工業硅8.5萬噸,實現銷售收入9億多元,上繳稅金4000多萬元。其中,2007年園區耗電5.22億度,生產工業硅3.72萬噸,企業上繳稅金近20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現有企業全部建成達產後,可年產工業硅10萬噸(佔全國工業硅產量的十分之一),碳化硼1000噸(佔全國碳化硼產量的四分之一),預計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上繳稅金6000萬元,可安排2500人就業。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