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9日訊 連日來,生活報關注『破爛王』擾民的報道見報後,很多哈爾濱市熱心讀者特別是飽受『水桶聲』影響的市民紛紛打來電話,為治理『破爛王』收廢品擾民獻計獻策。
設置固定回收點
家住南崗區沙曼三街區的居民孫女士建議,將敲塑料桶改為在車上插小旗,在旗上標注『廢品回收』的字樣,由分散、流動回收廢品改為設置固定回收站點。每個街道只有一個或兩個廢品收購點,由專人定期回收廢品後送至回收站。
市民王女士說,哈爾濱市可以借鑒大連市治理『破爛王』的做法,在居民集中的小區,以一定戶數為單位,建立標志統一的廢品站點,對沒有合適地點的社區或是新建小區,考慮設立統一制作的封閉三輪回收車,而這種車只限定在一定時間和一定區域內流動。不但解決了噪音擾民問題,還能徹底改變『破爛王』的形象。
組織專人收購
『我認為龍江社區的做法比較可取,讓有從業意向的下崗失業人員來收廢品,有條件的還可以嘗試發展流動回收車連鎖經營。』道裡區哈藥路居民張坤的建議很有代表性,他說,如果由社區組織下崗職工對轄區居民的廢品進行收購和處理,不用敲鑼打鼓,定地點、定時間地來各個庭院收購就可以了。
一位道外區的讀者建議,由專門的物資回收總公司把收廢品者組織起來統一管理,從業人員劃片定期去收購,然後由回收公司統一結算。同時,限定廢品收購人員進入小區的時間,避免清晨居民被擾的局面出現。
由專業部門管理
還有很多市民希望能有專門的部門來管理『破爛王』,而不是找誰誰不管,相互推托責任。
道裡區居民盛先生說,他曾多次向執法、環保、公安等部門反映過『破爛王』擾民的事,可他們都說不歸自己管理,得向其他部門反映,推來推去最後不了了之。為此,他建議政府設立專業的部門來管理這個行業,讓百姓有問題一個電話打過去就能解決;另外,『破爛王』在小區裡流動,是否可以考慮放權給辦事處和社區,由他們出面管理可能更直接更方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