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哈爾濱8月29日電 『天保工程』實施10年來,我國最大國有重點林區黑龍江省森工林區全面發展林下種養殖、礦產等多種經營替代產業,帶領林區群眾擺脫以木材生產為主的『大木頭經濟』,實現了林區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黑龍江森工林區是東北地區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也是松嫩平原農業和呼倫貝爾大草原牧業基地的天然屏障,對農牧業穩產高產、維護相關區域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天保工程』實施後,森工林區不斷調減木材產量,10年累計減產木材2277萬立方米。林區木材采運業隨木材產量調減而逐漸退出了主導產業地位。
為發展後續產業,森工林區依托區內耕地、水草等多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山野菜、中草藥、食用菌、林蛙、山豬等林下特色產業和項目,10年間已累計收入近700億元,支橕起了林區經濟的『半壁江山』,並為43萬林區群眾提供了就業崗位。
記者在黑龍江省清河林業局了解到,這個局業已率先實現了『山上建基地、山下辦工廠,企業加林戶』的產業化經營思路,建立了全國最大規模的2400公頃五味子種植基地以及具有相當規模的藥材種植、木耳培育、林蛙養殖等林區特色產業,並在山下建起了山副產品加工企業,提高了產品附加值,不但解決了林區富餘勞動力的問題,還使全局70%以上的人口不再依靠木材生產為生。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