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訊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底前,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將組織各市、縣對首批新農村建設試點村進行達標驗收。驗收合格的定為合格村,並從合格村中評選出一批較高水平的示范村,輻射帶動面上工作。對不合格的予以淘汰。同時評選一批新農村建設先進市、縣、鄉和中省直幫建工作標兵單位。明年初,啟動新一輪試點。
為了探索路子,總結經驗,按照中央的要求,黑龍江省新農村建設采取試點先行、示范引導、整體推進的方式展開。2006年初,全省確定了『百鄉千村』為首批試點,建設時間為3年。為准確科學評價試點工作,黑龍江省在學習借鑒外省經驗,廣泛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包括5方面、20條內容的省級試點村新農村建設標准。將於第四季度開始的全省首批試點村驗收工作,以新近出臺的省級試點村新農村建設標准為驗收標准。
省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建民告訴記者,年底前驗收的程序和辦法已基本確定。采取縣(市、區)自檢、市地交叉檢查、復核驗收、省新農村辦組織工作隊逐縣抽查的方式進行。
據悉,今後每三年,黑龍江省將推進一批新農村建設試點工作,每批一千個村左右,通過試點先行、梯次推進、滾動發展,爭取到2020年,使全省所有行政村(中心村)初步實現新農村建設基本目標。
新聞鏈接
驗收標准:五方面二十條
一、農村經濟
1、產業發展。建立了穩定增收的主導產業。初步形成『一村一品』發展格局。強勢村現成專業化、規模化格局。
2、集體經濟。村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村集體在新農村建設中沒有產生新的債務。
3、農民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本縣(市、區)平均水平5個百分點以上。強勢村人均純收入高出本縣(市、區)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以上。是省級貧困村的試點村三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以上。
二、基礎設施
4、道路硬化。通村公路全部硬化。硬化(水泥、瀝青、紅磚、石板)鋪裝1條以上中心村內主要街道,修建排水邊溝。強勢村硬化鋪裝村內2條以上街道,修建硬質排水邊溝。
5、飲水安全。村民飲水安全潔淨方便,水質達到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強勢村自來水入戶率90%以上。
6、新型能源。引導農民使用沼氣、秸稈氣化、太陽能等新型能源,農村能源利用清潔化進程不斷加快。
7、商服網點。村內至少建有1家經銷品種齊全的超市或農家店,逐步實現統一配送和連鎖經營。
8、農民住房。住房磚瓦化率達到70%以上或比本村2005年末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新建住房節能、環保、保暖。
9、活動場所。建有集辦公、培訓、閱讀書報、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村綜合活動室,有室外文化活動場所。
三、社會事業
10、教育事業。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初中學生輟學率不超過1%和3%。青壯年文盲率控制在1%以內。適齡村民每年至少接受1次培訓。
11、衛生事業。村有衛生所(有具備資質的醫務人員,有房屋,有必要的醫療設備)。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95%以上。村有計劃生育服務室(有專業人員,有房屋,有必要的設備和藥具),計劃生育工作符合政策要求。
12、文化事業。經常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播電視工程進村。強勢村有線電視入戶率50%以上。
13、社會保障。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應保盡保。五保戶供養水平達到政策規定標准。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大病得到及時救助。
四、村容村貌
14、村容整潔。垃圾糞便及時清掃清運。街道平整,排水暢通。柴草垛出村,定點堆放。庭院整潔,禽畜圈養。集體公益設施得到有效管護維修。
15、村莊綠化。村旁、路旁及有條件的宅旁種植樹木花草,實現村屯綠化。
五、民主政治
16、基層組織。村黨組織建成『五個好』黨組織。村黨組織、村委會群眾滿意率達到90%以上。
17、民主制度。村務公開規范化。『村規民約』、『一事一議』等民主制度健全並有效實施。村民參與制訂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和村屯建設規劃,參與新農村建設各項決策、管理和監督。成立新農村建設村民理事會並有效發揮作用。
18、精神文明。村『八星級』以上文明戶佔村戶數的20%以上。強勢村『十星級』文明戶佔村戶數的15%以上。
19、社會穩定。民間糾紛及時調解,無重大上訪事件。社會治安滿意度達到90%以上,無重大刑事案件。公共安全達到『平安鄉村』標准。
20、主體作用。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熱情高,積極投工投勞,有效發揮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