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訊題:『天保』十年看林區系列報道:迎春林區念起『農業經』
孫景輝 張旭光 記者 高長利
眼看著莊稼成熟在即,迎春林區的職工臉上蕩漾著微笑。從林業局低價買化肥種子、秋後糧食高價賣給林業局,雙向獲利;種植的糧食通過國家綠色食品有機認證,市場上增加了競爭力;與日本三菱公司簽訂了訂單合同,不愁銷路。種種好處相加,每畝地比常規種植至少多賺五六十元。
![]() |
特色種植產業 |
天保工程實施以來,迎春林區依托豐富的土地資源優勢,投資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引進訂單農業,農業效益逐年增加,佔全局收入的比重達到20%。傳統林業獨木支橕、依木維生的格局被打破,農業已成為實現迎春林區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產業支柱。
迎春林區位於我省東部完達山脈,施業區總面積21.6萬公頃,總人口1.6萬。下轄11個林場、6個農場,全局擁有土地22萬畝。其中,山上林場職工戶均擁有土地超過100畝,發展農業經濟優勢得天獨厚。
以往,職工們砍慣了大木頭,如今要放下伐木刀侍候起莊稼來,能不能乾好,職工們心裡沒譜,林業局領導心裡也沒底。
![]() |
『天保』十年看林區采訪團在迎林醫院采訪 |
為打消林區職工的顧慮,迎春林業局確立了『科技先行,訂單引路』的產業發展模式。17個林農場的560餘林農戶與日本三菱、中糧集團等12家大公司簽訂訂單種植合同6萬畝,定向生產、定向銷售。『糧食不愁銷路了,訂單種植每斤還能多賣上2毛錢,林農的種糧積極性一下子就上來了』,林業局多種經營局局長程繼偉說。
農資惠農,職工放心。為避免林農買到假化肥、假種子,林區商業局費了不少心思。他們和省農資公司聯營,由林業局每年投資對化肥進行統一采購,再以每噸低於市場300元左右的價格為種植戶送貨到家。今年,林業局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向職工供應化肥1.4萬噸,僅此一項減少職工支出100餘萬元。
![]() |
花園般的迎春林區醫院住院部 |
春種秋收管到底,賣糧難不再困擾林區職工。秋後,林業局商業部門主動上門高價收糧,既減少了種植戶的運輸成本,又解決了糧食銷路。『林農的糧食全收上來,商業局利用暢通的糧豆銷售渠道,集中統一銷售,就有了市場競爭力,算起來也不虧』。
向綠色要效益,有機農業迅速崛起。天保工程以來,迎春林區加大綠色食品開發力度,擴建、新建了一批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2005年,在森工系統內首先獲得了綠色食品認證。如今,迎春林區綠色有機食品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林區生產的高蛋白大豆、白瓜籽、紅小豆被列為出口免檢產品,順利進入歐洲、日本市場。『好賣不說,每斤還能高出周邊兩三毛錢』,林農的話語中充滿自豪。
![]() |
迎春林區供銷合作社配送中心 |
身處大山,放眼世界。林區人逐漸認識到:光在種糧、賣糧上想辦法,職工們的受益有限,沒有糧食深加工項目不行。今年,林業局開始謀劃通過招商引資吸引糧食倉儲、加工企業落戶,以促進糧食就地加工昇值。
『統購統銷化肥種子,減少了林農的種植成本;按照市場前端價格收購糧豆,減少了市場流通環節。這樣就使得種植戶低成本種植、高價格賣出糧豆,從而形成雙向獲利的良性循環。』迎春林業局局長畢英傑說。
![]() |
花園般的迎春林區醫院住院部 |
林區念起『農業經』,職工企業雙獲利。2007年,迎春林區糧豆總產達到27870噸,種植特色經濟作物4.8萬畝,職工種植收入較2005年增收620萬元;林業局農業總收入實現2329萬元,佔企業資金收入的20.6%,全局10個林農場人均收入超萬元。在農業經濟的有利拉動下,迎春林區17個林農場今年有望全部實現人均收入超萬元目標。
一業興,百業旺。農業生產中一系列利民、便民措施提高了林農種糧的積極性,也充分調動了職工群眾參與營林、森林防火、資源管護等林區生產的熱情,林區呈現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好局面。2007年,迎春林區社會總產值完成2.71億元,資金收入1.12億元,創歷史最高;實現利潤3785萬元,創建局以來之最。迎春林區經濟步入高效、科學、快速發展的軌道,一個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生態環境正在完達山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