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圖片新聞  >  精彩圖片
搜 索
冰城117路公交車淡出視線 『電改汽』弊端顯現
2008-09-08 16:00:1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張大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8日訊 6月26日,117路———哈爾濱最後一條無軌電車線路悄然告退,僅剩的23臺無軌電車被報廢,隨即被從其他線路替換下來的汽車所代替。至此,哈爾濱電車總公司的21條線路700餘臺車,已經全部換成了汽車,『電車總公司』實質上已經名不副實。

  由於無軌電車尚存的線網、電車總公司積極的奔走,以及在當下環保意識提昇、油價飆昇之際電車突顯的優勢,讓市民一度認為電車很快會再回到我們的生活中,然而兩個多月過去了,『大辮子』回歸絲毫不見跡象。

  線網布局不合理運營不善尋出路

  窘境,不只117路一條線路

  現在,在117路公濱路的終點站,只剩下一臺無軌電車孤零零停放在路邊,已經成為117路車的維修站和維修工人的休息室。原來的24輛無軌電車被104車路更換下來的20輛汽車所替代。據117路的副隊長蘇景石介紹,客運車輛正常的運營壽命是8年,117路最後的24輛電車已經運營了10年,保證不了乘客的安全,早就該報廢了。

  117路何時能恢復電車,車隊所有人心裡都沒譜。蘇副隊長說,車隊所有人都對電車有深厚感情,開慣了電車的司機起初都不習慣開汽車。我們現在用的汽車是104路為了統一車型,更換下來的車。這些車都是用液化天然氣的,以前開電車省事,司機什麼都不用管,現在得天天看住水和氣。司機們到現在纔算適應過來。按使用壽命算,這20臺汽車應該還能開個四五年,這期間能不能恢復電車現在誰也說不好。

  117路為何最終棄電車而改用了汽車?市電車總公司和117路有關負責人介紹,電車運營不僅要有線網,沿途還要有變電所,將電廠輸送出來的交流電變為直流電供電車使用。117路沿途有三個變電所,每個變電所6名工人,再加上維修電網、管理人員等,共有119人為117路一條無軌電車服務,117路不僅要保證車隊人員的開支,其餘服務人員的費用,還有線網、車輛、變電所等的折舊金全部壓在這一條線路身上。117路雖然是國有線路,但一直都是自負盈虧,收入主要來自車票。但是,117線路偏離城市中心,收入少,每年的客流量是700多萬人次。加之去年由於修建文昌橋等原因,數度停運。去年117路一年虧損712萬元。在營運車輛到了報廢期時,電車總公司自身沒有能力購車發展,因而改用了汽車。更換汽車後,不必再承擔變電所等費用,在目前夏季不用租車庫的情況下,117路汽車這一個月的運營收支情況已有了好轉。但到了冬季,汽車不像電車,停在馬路邊『凍』一宿也不會影響次日清晨的運營。汽車在夜間必然要進車庫,否則早晨打不著火,到時候的營運狀況如何還不好說。


【圖片說明】『大辮子』已悄然淡出市民的視線。

  『有117路這種窘境的線路在電車總公司不佔少數。』據了解,電車總公司擁有線路21條,其中,由於111路無軌電車的線網幾年前拆除後一直停運,實際運營線路是20條。但至目前止,其中只有7條線路被電車總公司收回經營權,其餘的線路仍然對外承包,獨立經營的7條線路中,除107路、104路因線網布局合理,客流量大,經營略有盈餘外,118、110、85、117路都是負債累累。112路剛剛收回,效益怎樣目前還看不出來。據公司調研,像110路這樣的線路,線網布局不合理,沿途客流量小,是必虧無疑的線路。

  不掙錢還要還巨債置換所得杯水車薪

  遺棄,困境中不得已的選擇

  哈爾濱市電車總公司的地址雖然是南崗區文明街48號,一些公交車此站的站名也是電車總公司,但文明街路面上找不到電車總公司的大門。這裡是大門緊閉的博恩保齡球館。附近的商家介紹說,原來這塊地方是電車總公司的有軌電車場站,後來租給這家保齡球館,當時生意非常紅火,但如今已經關門好幾年了。

  拐進胡同,方可見電車總公司的牌子。據有關負責人介紹,電車總公司目前的現狀確實不容樂觀,現在的負債率已近90%,負債經營的電車總公司不掙錢還要還債,企業職工已經累計十幾個月沒有開工資了。要盤活公司很困難,需要注入大量資金。

  據了解,電車總公司作為國有企業,從1958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是它的鼎盛時期,一共11條無軌線路,450臺鉸接式無軌電車,線路總長300多公裡,從東大直街到西大直街、從公濱路到友誼路,呈『十字狀』遍布市區主乾道。沿途共有8個變電所,當時每個變電所都是投資數百萬元建造的。1995年以後,由於當時認為電車線網有視覺污染等因素,電車陸續下線,電車換汽車,公司資金不足,便采取合作經營的辦法,很多線路都是合作方在經營,致使目前電車公司的21條線路中,只有7條線路收回經營權。而且這7條線路中,只有107路、104路還勉強維持,另外4條都負債經營,其他14條『好線』正在陸續想辦法收回。

  除了線路,電車總公司曾經有過一些場地。像和興路附近、公濱路附近等,但由於公司經營困難,陸續被置換出去,換回來的錢對於已經負債累累的電車公司只是杯水車薪。

  『電改汽』合作經營方式弊端漸漸顯現

  自救,能力不足失去好多線路

  電車總公司遭遇如此境地,不免讓人覺得惋惜。而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國有企業的公共電車總公司從來就沒放棄自救。


 

【圖片說明】我市電車的發展軌跡,現在只有存留的圖片供市民回憶。

  20日,電車總公司將去提取訂購的10輛新車,投入112路運營。這是日前將112路經營權收回後,投入的第二批車輛。

  『如果電車公司放棄了自身的努力,這個公司早就死了。』電車總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2000年前後,電車總公司被迫走上了『電改汽』的道路,由於公司是政策性虧損企業,加之企業自身能力不足,沒有那麼大的能力將大批線路的電車更換成汽車,便向社會融資,對電車總公司的一些線路采取合作經營的方式,由民營企業或個人來出資購車,收取經營效益,但需使用電車總公司的名稱,並仍然用電車總公司的職工。這個辦法雖然在現在看來讓電車總公司失去了很多收益,好多線路至今沒能收回,但卻避免了電車總公司職工的大批下崗及公司名稱的消失。

  由於社會資本進入公交經營領域是為了獲得最大的效益,合作經營方式的弊端漸漸顯現出來,如早晚客流低谷時期,一些民營企業減少發車班次,乘客要等很久纔能乘上一輛車。由於當初的合同是簽了8年,一些私營企業看到合同快到期了就對車輛不再維修保養,如112路原來應該配車30臺的線路,後期只有10輛運營車輛。

  但在線路合作經營的這些年中,電車總公司獲得了喘息的時間。這期間,市電車總公司采取清理企業不實資產等措施,經濟實力有所回昇,從2006年末開始,電車總公司著手進行線路的回收。至目前,已有110、85、117、104、107、118、112路7條線路獨自經營。預計至年底,還將收回2—3條線路。線路收回後,電車總公司就將原來合作方的收益也都拿到了自己手中。

  國有公交企業走出困境,也是電車回歸的希望

  改制,路難走但只有一條

  所屬線路的經營權全部收回是電車總公司目前發展的方向。這是不是意味著電車總公司的前途『透亮』了?這個推斷引來電車總公司有關負責人一聲長嘆:電車總公司歷史欠賬太多,走出困境談何容易。

  『電車總公司作為國有企業,養著一大批閑人,給企業經營帶來沈重負擔。』據介紹,過去電車總公司是好地方,通過關系安排人的事情很多,導致現在企業人多、擔子重。最多時,退休的加在崗的一共有7000多人,離休乾部就有幾十人。除了給他們開工資,包燒費、五險一金等都要負責,每年僅報銷包燒費就得五六百萬元,這還是因為電車總公司職工的住房面積都很小。加之當初電車改汽車企業融資貸款,每年還貸款還利息,歷史包袱沈重。


 

【圖片說明】為了懷念已消失的有軌電車,果戈裡大街上特設了輛『仿真車』。

  除了國有企業公共電、汽車公司,目前哈爾濱市還有30餘家民營線路企業。有的市民疑惑,既然一些民營公交線路是可以掙錢的,為什麼擁有多條線路的電車總公司就不能經營好?其實,與民營線路比,除了上述差別,還有在使用公交IC卡前,國有公司還要出售月票等,歷史欠債過多。

 

  能否通過改制喚醒企業活力,讓企業扭虧為盈?像黑龍江省的牡丹江市,2003年牡丹江市公交總公司在黑龍江省率先轉制為民營的牡丹江市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轉制之後,他們扭虧為盈,不僅沒有減少公益類服務項目,反而大大增加了服務內容,提高了運營質量。目前,牡丹江全市公交車輛1600臺左右,線路30多條,管理層人員還不到50人。但對於哈爾濱市公交企業改制,很多交通內部人士都信心不足,『已經張羅好多年,什麼結果都沒有。』

  據了解,黑龍江省自2006年起,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而哈爾濱市交通行業的體制改革,目前進展如何呢?據有關人士介紹,市交通局有10家國有企業涉及改制,目前有6家處於收尾工作,而市電車總公司、汽車公司、輪渡公司、客運總站還沒有什麼進展。提到原因,該人士表示,一方面,由於公交屬於公益性事業,在我國還沒有成熟的模式可以借鑒,其他城市改制後的公交企業走了很多彎路,所以目前仍在摸索中。另外,歷史包袱太重。目前,這4家國有企業涉及到改制以後安置的人員達1.5萬餘人。另外,這幾家企業涉及到的債務將近5個億,這筆資金很難落實。多年來,哈爾濱市公交企業補償機制不明晰,從公益性的角度,市財政一直都是定額補貼,而不是虧多少補多少的實際補貼,給企業帶來沈重負擔。2004年,哈爾濱市曾研究成立公交集團,合並公共電、汽車兩大國有企業,但由於涉及問題太多,遲遲沒有結果。目前,哈爾濱市已經制定了改制思路、改制方案,有意采取國有控股,高層參股的模式成立公交集團,但只是初步意見,還沒有最終的定論。至於什麼時間能夠改制成功,還無法確定。


 

  回放

  ●1958年,哈爾濱市集資400萬興建了哈市第一條無軌電車線路,12月31日正式通車,全長6.14公裡,配車4臺。

  ●1989年,哈市無軌電車發展到9條線路,營運線路93.7公裡。

  ●1990年,哈爾濱市無軌電車陸續被汽車取代。

  ●2002年,哈市只剩117路一條無軌電車線路。

  ●2006年5月,哈市電車總公司投資百萬元對117路運營車輛全面改造。

  ●2008年6月,117路無軌電車全部下線。

  『大辮子』

  回歸的基礎

  ●真正的綠色交通

  ●留存8個變電所

  ●電車經營成本低

  ●電車冬天不怕凍

  電車回歸的呼聲日漸微弱,使用天然氣作燃料打造『綠色公交』已有計劃。哈爾濱市公交發展是不是將放棄電車,發展天然氣公交車?據相關人士介紹,電車的優勢是天然氣作燃料的汽車比擬不了的,在一些發達國家,公交電車佔到了公交車總量的90%。它不但屬於真正的綠色交通,在使用上電機啟動,冬季不用入庫也非常方便,發展電車仍然是公共交通發展的方向。

  雖然無軌電車在哈爾濱市銷聲匿跡,但電車總公司有關負責人認為,電車有回歸的基礎。如果沒有變電所,以現在的地價再買地建變電所就難了,但目前電車總公司還有8個變電所,這些變電所可以為450—500輛無軌電車供電。目前哈爾濱市也還保留著30餘公裡長的空中電網,電車回歸時都可以繼續使用。購買電車雖然比汽車貴,一次性投入多,但電車的經營成本低。如果以8年為一個公交車的使用周期,在電車能達到5條線路、150臺車的經營規模前提下,平均每臺車要比汽車節省成本近40萬元。而且哈爾濱市冬季寒冷而漫長,電車不怕凍,停放在路旁凍一晚,早上起車時也打火就著,每年可以節省一大筆暖庫支出。基於這些基礎,市電車總公司人員盼望,在哈爾濱市松北、群力等新區的建設中,能夠規劃引進幾條噪聲小,無尾氣,真正的綠色公交電車線路。

[1]  [2]  [3]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宋巍